第一百七十六章 晚会开始
嘉宝如此要求,余生丝毫不觉得意外。在二十世纪,世界顶尖的影星中,嘉宝是唯一一个无心打理人际关系,也根本不屑于打理人际关系的。她自始至终的所求,似乎不过是离群索居而已。电影明星,这个名利双收的职业,对她而言,毫不珍重。 在嘉宝看来,“成为一个电影明星,意味着无处不在的被观看,从此不得安宁,名利游戏罢了。”“我自认为最幸福的时刻是一个人,或者和少数几个朋友在一起。”所以,几乎在嘉宝的每一部电影中都会找到这样一句台词——“请让我一个人待着!” 一九四一年,嘉宝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她突然说道:“对不起,请让我独自一人走了吧……”随后,嘉宝息影,一个人隐居公寓。相伴的只有一只名叫“小小”的中华田园犬。一只叫“大品脱”,一只叫“半品脱”的两只猫。和一只名叫“波利”的鹦鹉。 而即便在拍电影的时候,嘉宝也有许多孤僻的要求。她拍戏的时候,拒绝被人围观,甚至连导演都不行。而以她的容颜和气质,也确实不需要什么演技。一颦一笑自有韵味。 同时,嘉宝拒绝给任何影迷签名,拒绝出席自己的电影首映会,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回复任何喜欢她的影迷的邮件……如她所说,“我一生都在找后门、侧门、电梯或秘密通道,只要能躲起来,不让人烦扰我。” 虽然她也有和这个世界接触的需求,但必然是安静自在,不被人事喧扰的。所以,她才会自己一个人在乔装打扮后,去一个小电影院中,欣赏自己或者他人出演的电影。 虽然余生并没有料到嘉宝回来。但是却准备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包厢,提供给那些想要低调行事,却又对慈善晚会感兴趣的富豪和名流。这样的包厢需要提前预订。但是无需排队。只需要经过保安的确认,便可悄悄而来,悄悄而去。不为外人所知。 余生记得还有几处包厢没有预订出去,便让青小艺亲自带着嘉宝去寻找一处安静而保密的包厢。以嘉宝的性格。只要安静并与人疏离,是不会对包厢有太多挑剔的。 其实,余生对于嘉宝来参加他的慈善晚会的原因,也有几分猜测。后世的人,并不知道。嘉宝曾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过世界格局的走向,和人类历史的进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国,西安事变。美国,由葛丽泰嘉宝主演的上映。米高梅的这部,并没有完全遵照原著。但是,却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诠释的极为到位。 最为成功之处,便是选择了嘉宝出演女主角。而嘉宝忧郁的气质和与世疏离的人生哲学。将茶花女这个角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亦真亦幻。电影上映后,票房爆表,而嘉宝的演出让一大票世界名人成为被其美丽征服的裙下之臣。 其中,便有自认为是艺术家的阿道夫.希特勒。而在嘉宝听说有人在策划着她与希特勒会面时,非常自信而冷淡的说道:“我要劝他休战,不然我就把他杀了。我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受搜查见他的人。” 二战开始后,希特勒开始寻找一种威力极大,超越这个时代的武器。所以,希特勒不但如中一般。到处搜罗神秘学所重视的宝物,而且,还集中了德国的科学家,来研制各种奇思妙想的武器。 然而。虽然德国很强大,教育很兴盛,但是显然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集中于德国。欧洲各国,在经历过工业革命后,科技都有巨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备。人才辈出。希特勒想要力压一个时代,着实困难。 在此情况下,德国人开始软硬兼施,除了原本就是德国籍的科学家,大量的外国专家学者,高精尖技术人才成为德国人的目标。德国人想尽办法,要让这些人留下来。 而在一九一二年便考察过金属中电子运动、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的丹麦科学家玻尔,成为希特勒的目标之一。希特勒把玻尔定为目标人物的原因,就是德国人在美国人的曼哈顿工程之前,便早已经开始了对原子弹的研制。并且,进度还比美国人领先。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德国人制造出原子弹是早晚的事情。只是进度的快慢不确定而已。但是,为了这个进度的加快与确定,德国人需要在微观物理学方面顶尖的人才。 因为探讨过原子的结构理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玻尔,在三十年代中期,便已经发现了许多中子诱发的核反应。并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很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 而原子核的裂变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则是原子弹制造的基础。除了经常和玻尔一较高下的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薛定谔,没有人会比玻尔在原子弹制造方面的研究更深了! 因此,德国人开出丰厚的条件,软硬兼施的要求玻尔为德国人服务。不夸张的说,如果当时玻尔留了下来,那么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出原子弹的就不会是美国人,而会是德国人。世界格局就会与后世大不相同! 而在此时,欧洲的反战与反纳粹人士也认识到了玻尔的重要性。德国人的死敌,英国人的情报局开始策划让玻尔逃离的行动。最终发现,劫持是不可行的。除非玻尔主动配合,而主动配合,便需要说服玻尔,并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说客! 而最终,这个说客被定为已经和英国情报局有所联系的葛丽泰嘉宝!据说,玻尔十分喜欢嘉宝出演的、和。 虽然历史的真相已经在时空中淹没无迹。各种细节因为各方的缄默,无从得知与考证。但是,这次劝说显然是成功了。玻尔主动离开了德国人,并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而此事,相隔不远,就在一九四四年! 随后,历史才如余生所知一般,在玻尔等几个物理学顶尖人才的协助下,美国人比德国人早一步制造出原子弹。蒸发了几十万日本人! 据余生看来。葛丽泰嘉宝虽然为人疏离冷清,但也不过是不爱热闹,并且厌烦打理人际关系而已。其喜怒哀乐还是正常的,对德国人和纳粹的厌恶。并不比玛琳黛德丽或者其他好莱坞女星要少。只不过是因为其与人疏远,便难免有一番神秘的意味和许多猜测而已。 这一番迎接,便过了许久。当天色暗沉,黑夜完全笼罩大地时,慈善晚会才正式开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主办者。余生自然不会允许自己的晚会开头是俗气至极的演讲。 当洛杉矶爱乐乐团的音乐声响起后,台下交头接耳的人群便安静了下来。对于好莱坞这些明星而言,在音乐会上窃窃私语,是一件很丢身份的事情。然后便听见一曲悲愤而苍凉的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余生安排的第一首歌,是。后世的语录中,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 日本人入侵中国,虽然是从甲午战争就开始了。但是,给近代中国人印象最深的,却还是九一八事变。一夜之间,由于老蒋的不作为,中国人丢了三个省。而且,居然没有宣战! 而且。日本人的入侵,造成了大量的东北难民南下流亡,进入关内。而难民的惨状,则是中国人有目共睹。至此,日本人的獠牙露出中国人陡然猛醒。中国人正经八百的抗日战争,自此开始。当然,老蒋还没有开始。 这首,是一九三五年,作曲家张寒晖,在西安亲眼目睹东北流亡难民衣食无着,家破人亡的凄惨情景,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歌曲的前半部分,是以难民口吻叙述的是东北三省的家乡。 而后半段,情绪陡然急转。父母不在,家破人亡!只剩下居无定所,举目无亲的惨状。 唱歌的人,是余生从青鱼中餐馆的员工里选拔出来的。现如今的青鱼中餐馆,已经突破了五十家分店的大关,朝着百家分店进发。每家分店中,至少有数十个在美国定居的华人华裔。加起来便有数千人之多。其中嗓音优秀,并且爱好唱歌的,至少有百人之多! 余生在经过阿尔弗雷德.瓦伦斯坦提醒后,发现在美国,即会英语也会汉语、并且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才,居然大部分都是自己手下的员工。这些员工的收入与美国同工种的工人相比较,算是极高。所以,爱好的东西也广泛。 余生心念一动,便在青鱼中餐馆中选拔出百十个嗓音还不错的。而其中,对美声唱法有了解的,居然也有几十个人之多。其中六个,还是地方小歌唱团的正式成员。有过演唱经验。 于是这六个人的薪水被余生整整提高了一倍。剩下的近百人,也提高了三成之多。这一百余人,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把歌练好就成! 这些被选中的在美华人华裔,虽然有的是第一代移民,亲眼见过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虐行为,有的只是第二代移民,并没有亲眼见过日本人的可恶。但是,中国人的传承中,父母辈的人生经验极为重要,自然而然的也听说过日本人的恶劣行径。 余生精中选优,定下的十几首抗日歌曲,又极为有感染力。在唱过几遍之后,这些华人华裔,便都有了同仇敌忾之心。不用余生催促,训练的便卖力认真了起来。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个草创的歌唱团居然在唱这十几首抗日歌曲时,唱的还不错。虽然水平不高,但至少不算丢人了! 这一曲唱得星辰泪落,天地动容。一遍中文一遍英文唱完,居然有几个女星在台下听得掉下泪来。其他的美国人也心有同感。 倒不是说美国人对中国有多了解。只是这首恰恰切中了这个时代美国文化中的两个痛点。一个是美国人对家庭的依恋,另一个就是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憎恨。 美国人对家庭的依恋,源于宗教。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憎恨源于珍珠港。虽然具体原因与中国人不同。但是,这种人性重视的东西却是共通的。所以,美国人体察出中国人家破人亡的悲切,和对日本的憎恨也是理所当然。 而且,这还有一个代入的问题,有一些美国人不仅将中国人的情境代入到自身,如果,日本人踏上美国本土,那么……随即便不敢往下想,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人尽皆知,在美国也多有报道。这种事情还是不想的好,美国人实在不能接受自己或者自己在意的亲人也有此境遇。 这一曲唱罢,还没等余生说些什么,设立在舞台下一角的捐款箱内的钞票和支票,便明显增多。有余生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明星或者各大公司的职员,陆续从座位上起身,走到捐款箱前,投入自己的一份心意。无论多少,都有人派发给他们一份精美的感谢信。 这是余生让青小艺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上面用漂亮的汉字和英文花体字,写着余生的谢意。并保证这笔捐款的具体明细会所有对持有感谢信的捐款人公开,以保证这笔钱全部用于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换取所需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