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西山大典(三)
1928年7月6日,北京西山碧云寺,冠盖云集,华彩文章,人山人海,大概自从满清后再也没有如此盛况了。【】最新章节更新.数万人聚集在这里,他们是来看热闹和庆祝的北京百姓,说实话长期深陷战乱中的北京百姓是很高兴的。传说中能给中国人带来福祉的孙中山的军队终于来了,现在他们到了北京,他们统一了天下,中国怕是从此要变成一个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的国度了吧。 孙中山三年前,应北京政变的冯玉祥的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政,却没想到在北京却病逝了,棺椁就停放在碧云寺。因此此时北伐胜利之际,国府决定在碧云寺举行祭祀孙中山的典礼,因为碧云寺位于北京的西山,因此此次祭奠被称为西山大典。 灵堂布置庄严肃穆:上悬国旗与“精神不死”四字横匾,门前交叉悬挂国旗与党旗,灵柩前另置香案,上方挂放大到5尺的孙中山遗像,旁竖“天下为公”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联句。灵前并置有孔祥熙与吴木兰的挽联。 晨,8时,碧云寺中,在沉重悲伤的军乐声中,祭奠孙中山大典正式开始。陵台上前排右边第一位是桂系军队领袖李宗仁,紧挨着的,是当时集国民党军政大权一身的蒋介石;身材最为魁梧的,是号称大刀片的西北领袖冯玉祥;最左边的一位,正是有着山西王之称的阎锡山。正是这四个人,日后拉开了中原大地的一场军阀混战。四人身后跟着的是,大批的国府官员和军事将领,胡明华作为一个小字辈自然只能排在后面了。 祭典开始,首先奏哀乐,由主祭献花,全体行三鞠躬礼。接下来,阎锡山的手下大员革命元老商震宣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祭文和蒋总司令的祭文,以国民党中央全体委员的名义,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之情,祭祀典礼的气氛庄严而肃穆。 其中蒋总司令亲自撰写的祭文中颇有玄机,老蒋先是歌颂了先总理后,开始诉苦说自己有多么不容易,数次提到自己继承先总理遗志历尽艰辛毫无怨言一心北伐等语,这明显已经以孙中山的继承人自居了。 祭文宣读完后,按照规矩行礼,然后把棺材盖打开,大家瞻仰孙总理的遗容,遗容吗已经不像样子了。这时候突然蒋总司令扶着棺材大哭起来,但后边却有人骂着说:“这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不是嫡系,叫他哭吧”显然蒋的祭文已经得罪了人了。 7月的北平异常炎热,众人在烈日的烘烤下渐露疲惫,如果不是冯玉祥上前劝说,情形就像是劝孝子。不过蒋总司令是愈劝愈哭得厉害,搞的冯也很不自在,此时是不劝也不是,劝也劝不好。又有后边的人说:“叫他哭吧,我们走了”然后蒋总司令马上不哭了,说不能太过打扰先总理,让人把棺材盖盖上了。也许这次竭陵将成为蒋介石表演的独角戏。李宗仁曾经在回忆录中表达了他的不满:“窃思总理一生,亦尽其天年。抚棺恸哭,都似出于矫情,我本人却无此表演本领。”大典过后,蒋、冯、阎、李不合的传闻开始甚嚣尘上。 老蒋在做戏,其他人也未必是真心来祭拜的,起码不是百分百的真心。蒋总司令在前面哭的跟孙子似的,冯玉祥在苦苦劝着,李宗仁阎锡山基本上保持默哀,其他的人表情各异,有不耐烦的,有深有感触的。说实在的先总理已经死了两三年了,该有的感情差不多也都散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亲爹死了,三年也该缓过劲了。 老蒋这样的做戏,胡明华也很看不习惯,让他想到了曹cao。似乎中国式的枭雄都很会演戏,不是他们演技好,而是他们脸皮厚,演的不好也敢演。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但是该做戏的还是要做戏,这种形式主义有什么作用,胡明华实在是想不明白,但是也许有用吧,不然形式主义不会古今依旧,并贯穿千年的在中国长盛不衰。 不但当事人能看到这样的做戏,就连通过报纸看到这情景的鲁迅先生都出言讽刺,做了一首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鲁迅先生已经看出了几大新军阀的嘴脸,他们跟北洋军阀是一路货色,真正不明白的恐怕只有碧云寺外那些看热闹的人了吧。 当时,日本媒体曾经发表评论:站在孙中山先生陵前的这四个人,根本就是貌合神离。西山大典,不过是四位巨头的一次旧军阀聚会,目的就是为了重新瓜分天下。一番评论,真是把蒋、冯、阎、李四个人的关系一针见血地说了出来。大公报以将星聚合时局顿展为标题发表评论,看来寄望落空了。 果然,西山大典完结的第二天,各大军阀就开始私下互相连接起来。 此时的胡明华虽然偏局西南,无论名气还是实力,在全国也能排在中游,不得不小心应付着李宗仁这几个新军阀。 李宗仁的兄弟白崇禧第一个来拜访胡明华,桂系有几万人此时驻扎在北京,他们从广西经过两湖河北直到北京,在中国摆了一个纵横南北的长蛇阵。因此其广西老巢就显得十分空虚,而白崇禧拜访胡明华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胡明华能与桂系结盟,商议滇桂之间进行紧密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以及修建滇桂铁路的可行性等一系列合作议题。 之后是阎锡山,虽然山西与云南地域上间隔数省,胡明华与他此前也未有任何交集,不过阎锡山自民国初年就历任山西都督、山西督军等职,励精图治,奉行“中的哲学”,就是适中求对,不偏不倚,万事都不能偏激,这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意蕴。在张作霖和冯玉祥交恶时,阎锡山趁机给冯玉祥一击,抢占西北地盘,收编了冯玉祥的部分军队。北伐战争打响后,阎锡山率领晋军仅作壁上观。眼见北洋军阀抵挡不住蒋冯李三大集团军的攻势,再加上蒋介石以津京两地相赠,阎锡山才毅然宣布加入北伐战争。蒋介石对阎锡山采取笼络的态度,目的是利用地方实力派来牵制其他地方实力派,达到实力上的平衡。蒋介石所用的帝王之术,古代称之为两桃杀三士,正是此一举,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中国政坛上有名的不倒翁。他此时派人与胡明华联系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希望胡明华与他以后在政治上彼此支持,经济上互相合作。 接下来是冯玉祥,他派人来联系,目的是从胡明华这里购买一批军火。西北军从来辛苦,粮饷供应不足,枪支弹药就更不要说了。虽然占领了河南后,有袁世凯建立的巩县兵工厂提供军火,但是远远不够西北军装备的。因为此时的西北军已经扩编到了40多万人,是四大集团军中规模最大的。也不知冯玉祥从哪里打听到胡明华手中有大量淘汰下来的包括汉阳造步枪、老式火炮等装备,虽然胡明华看不上,别忘了对于枪支奇缺的西北军来说,这可都是宝贝。经商议胡明华答应以向冯玉祥提供2万支步枪、子弹150万发,总价75万大洋。要知道这一时期,一支新的汉阳造步枪的价格不下40块大洋。
最后来的是蒋总司令,他派来了自己的侍从文官林蔚,此人出手阔绰,先是请胡明华的手下们天天去酒楼吃饭喝酒,还在酒店包了房间,天天邀请众人打牌,每次上桌桌子抽屉中已经放了两万大洋的本钱,打完后不管输赢全都带走。这样的手段却让胡明华很反感,去了三天后,就禁止手下再去了。然后开宗明义问林蔚想要什么,林蔚回答说,希望胡明华要支持蒋总司令。虽然蒋现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但他的地位不稳定,党内批评的声音很多,他与各个集团军之间也有矛盾,各个派系之间相处得并不融洽。北伐以后,各大集团军都在迅速扩展,第一集团军虽然也有扩展,但在实力上没占有绝对优势,起不到震慑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拉拢向胡明华这样的中小军阀势力是十分必要的。 胡明华对待这四位大佬的代表都是好言相待,在经济的合作中都达成一系列的协议,对于他们的拉拢胡明华表面是积极支持,至于真实的想法就不知道了。 胡明华处理完军阀间相互的扯皮后就又立刻又开始拜访起了北京文化圈的名流们,除了跟他们交流外,最重要的是拉人去云南帮自己做事。这可是胡明华来北京的主要目的之一。 也是胡明华名气不大,云南又远在西南,虽然胡明华极力邀请,也只请到了一百多个大学生,十余个教师。至于什么教授、学者却一个没有。 不过黄翔等人却收获颇丰,他们除了在北京活动外,还远到天津,先后招募到近200名各类技师,另外还招募到一个叫朱霖的,此人可不得了,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硕士毕业,这时候的中国人中喜欢航空的不在少数,他们大都怀抱航空救国的理念努力学习,而其中朱霖是最早的一个,相当于大师兄。因此号召力很强,后来,在他的游说下,不但是他在北洋时期培育出的许多学生前来投奔他,就连同样毕业于麻省的几个师弟,比如1924年获麻省航空硕士学位正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钱昌祚,192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毕业先后在美国芝加哥惜士飞机制造厂后成为休斯公司、底特律沃阿格西飞机制造厂、堪萨斯美鹰飞机制造厂工作过的名家之后朱家仁都被他拉到了云南,在后来由胡明华通过红警基地建立的完善的飞机厂工作。 总的来说此次北京之行,胡明华的收获是极大,首先与此时国内的主要军阀都建立的初步的联系,胡明华的影响力也算出了云南一省之地。其次是做成了几笔大生意,比如与冯玉祥达成的军火生意,与阎锡山达成的在山西投资矿业的协议,与桂系达成军火交易和合作建厂的意向;最后就是这几百名包括学生、老师、技师、科学家等各类人才。对一个国家甚至地区、公司的发展来说,人才都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