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杀伐决断欲南下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666章杀伐决断欲南下「要不要把情况向两位老将军通报一番?」 说实话,对于这点,赵括是有些纠结的。 告知吧,又怕两位老将军心急之下,做出不恰当的举动,可不告知吧,如今战况已经急转直下,无论自己怎么想方设法给予楚军帮助、削弱秦军,归根到底还是要尽快拿下蓟城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 因此,无论邯郸、上党之军再多的动作,燕北之军跟秦军抢时间才是重中之重。 轻叹了一口气,在地图上足足踟躇了一刻钟的赵括终究还是下定了决心:要相信两位老将军,一定会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传令。」赵括轻声呼唤道:「命孙崮将最新军情通报给燕北两位老将军,命其速下蓟城。再传令给李牧,命其迅速向南进发,准备进攻韩之国。」 「是。」刚刚回返殿阁的宦者令立即答应道。 「另外,告诉两位老将军,寡人已经率军前往上党,以攻韩拖延秦军。」赵括随即继续吩咐道,既然已经说了,那就干脆把自己的打算全都告诉两位老将军。 压力也好,动力也罢,总归是要让两位老将军对全局有个了解。 「是。」宦者令再度答应道。 见赵括不再说话,宦者令这才小声说道:「禀我王,平原君在殿外求见。」 闻言,赵括微微一愣,随即明白,平原君此来,应该是来劝说自己不要轻易前往上党前线的。 不由得,赵括却是想到了与平原君的第一次见面:那时候,邯郸城内秦畏马服子的流言甚嚣尘上;那时候,自己是打死都不想去长平;那时候,却是平原君亲自前来劝说自己前往上党。 而如今,自己想要前往前线战场,平原君反而成了反对者了。 「传吧。」赵括无奈地笑着世事无常,随即又补充道:「另外,传了平原君后,便去给孙崮传令吧。」 「是。」宦者令再度答应道。 很快,随着宦者令的离开,平原君也快步走向了赵括。 「我王。」平原君微微躬身,对着赵括见礼道。 「平原君无需多礼。」赵括单手虚扶起平原君,随即拉着平原君的手臂来到了舆图前,道:「平原君此来之意,寡人已知之,且听寡人之言。」 「如今之情况,于我大赵而言,并不乐观。」不待平原君反应,赵括随即面向舆图,开始解说了起来:「短短十余日时间,秦军进展极快,会同韩军,连破楚国曾城、新蔡两座坚城,如今恐怕已经全员向楚国的陈都。 而楚国一方连败两场,损兵累万、士气低落,若是我军不以实际行动增援楚国,恐怕楚国有弃城而走的可能。 秦军既得陈都,必趁胜而北上,以二十余万大军入寇周地,魏国必不能挡。 如此一来,我军纵得之燕国之地,亦不足平秦军之所获楚地与周地也。」 一边说着,赵括一边在舆图上比划着,虽然平原君并不太通军事,却也很快明白了情况的严重性。 随即,见平原君已经大致了解了情况,赵括随即抛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道:「为今之计,只有起大军而攻韩,行攻韩救楚之举也。」 「攻韩?」平原君显然还有些疑惑。 「然也。」赵括点点头,继续解释道:「秦军为速破新蔡,不惜从韩之国借兵数万,我已令羽林卫查察韩军动向,若是韩军未归,则我大军可直攻新郑,一举灭韩。如此一来,即便秦军拿下陈都,只要我军守住新郑,则优势依然在我。 即便是韩军已归,我大军杀到,韩军势必向秦军求援。如此则可分担楚国之重压,也令楚王知晓,我军已在救援途中,当能令陈都多坚持几日。」 听着赵括的话语,平原君也很快反应了过来:「我王攻韩之策固然可行,可如此,令李牧将军率军前去即可,何须王上亲赴险地焉?」 赵括当然知道平原君有此一问,当即继续解释道:「寡人亲赴战场,理由有三。 首先,从我军来看。此战极大可能,将要以少而击多,以弱而攻强,若是廉颇或是田单将军在,此也不成问题。可李牧到底年资不足,虽有灭胡之功、千里之奔袭,却具为以多胜少、以强胜弱之战。威信到底有所不足。放眼朝堂,也只有寡人率军而上,将士能信而从之。 其次,从秦军来看。韩之国是既不能不救,亦不能过救。不能不救,是秦国不能坐视韩之国为我军所灭,但若是分兵过多,又会影响其攻楚大业,是为不可过救。此时秦国最可能只选择,便是遣一员上将并数千秦军前往新郑救援。 如此一来,我军想要快速攻下新郑很难,想要诱使秦军分兵也未能做到。 可若是寡人亲自前往督军,不管是秦军出于惧怕寡人也好,还是想要消灭寡人也罢,势必不会作壁上观,极有可能遣大兵前来。如此,则可分担楚国之压力也。 最后,寡人亲往战场,也是对楚王乃至楚国上下的一个交代。对楚国坚守陈都也是一种激励。 如上三者,固此战,寡人必需前往。」 听着赵括的分析,平原君很想说些什么,但却什么也没法说。 正如当年的形势所迫,赵括不得不披挂上阵前往长平,如今的大战,只要赵国还想要赢,就也需要赵括的名头。 当年的平原君无力阻止内外的交迫,如今的平原君也同样无法阻止赵括这颗想要赢的心。 「所以,微臣能做什么?」平原君微微拱手问道。 熟悉的话语再度响起,一如当年平原君劝说赵括出征长平。 只是彼时彼刻,赵括需要平原君说服赵王给他放权,而此时此刻,赵括却要给平原君放权。.. 「我走之后。」赵括微微点头,道:「朝堂以你为尊,赵平也我留给你,暗卫会从旁辅助你,我的要求很简单,稳住后方,保障粮草供应。」 「王上之意?」平原君显然有些震惊于赵括的话语。 要说保障粮草供应,那自然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可稳住后方是个什么意思。 而且,还需要赵平的暗卫辅助? 要知道,去岁冬日里,一场雪灾中,暗卫几乎在一日之内迅速收集证据,并拿下了数名大臣,在朝臣的心中可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平原君也自然明白这支力量在朝堂中所扮演的角色。 可这样的一支力量,王上居然交给了自己,那自己要面对的敌人又是怎样的呢? 「不用想太多了。」闻听平原君的疑惑,赵括却是笑着说道:「以秦人的性子,在战场上得不到的,极有可能想要通过朝堂得到。留下赵平的暗卫,不过是留个后手而已。」 说着,赵括又看向了平原君,语气却是稍稍冷了下来,道:「不过,万一有人撞到了枪口上,还请平原君记得,除恶务尽。」 心情刚刚才放松了下来的平原君顿时又紧张了起来。 听着王上的话语,平原君哪里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顿时,平原君也明白了赵括离开邯郸的最后一重用意:让敌人暴露出来。
的确,六年的新政,让赵国的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可相应的,因为利益的重新分配,既然有既得利益者,那就一定有利益受损者。 而这部分利益受损者,还不在少数。 之前的几年,赵国的日子如同烈火烹油般蒸蒸日上,倒也没有反应出什么情况出来。 可随着去岁洛城之战的展开,又接纳了周地的百姓,再加上雪灾的关系,导致整个一年,赵国的日子都不好过。 于是,魑魅魍魉也都慢慢地跳了出来。 就连平原君也能明显感受到今年的政策的推行,似乎阻力来的比往年要大。 不过,上头有着赵括在上头镇压着,倒也一直没有出什么问题。可归根到底,问题只是被埋藏了起来,而不是被彻底地解决。 越埋越多的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繁。 想必王上也意识到了问题,而这次的出战韩之国,显然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整个赵国的军队都被掏空了,不是在燕北就是在南边,空虚的邯郸,也正是所有反对者跳将出来的最佳时机。 若是背后再加上秦国的推波助澜,是极有可能对整个赵国的统治产生影响的。 不过,这也正好是赵括对内部进行清理的契机。而想要清理内部,一把快刀自然是少不了的,显然,暗卫,本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而产生的。 明白过来的平原君心中也是长叹,随即双手抱拳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我王放心,如今赵国之迹来之不易,微臣断不允许任何人打乱赵国一统之脚步。」 「好。」赵括点点头,随即说道:「既如此,平原君且先去布置粮草事宜,明日寡人就要启程。」 「是。」平原君立即答应道。 安排完了这边的平原君,赵括也没闲着,随即又将吕不韦和赵平唤入了宫中面授机宜。 是的,吕不韦也将一同留下辅助平原君安定后方。 赵括当然是信任平原君的,否则也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跟平原君和盘托出。但作为王上,信任永远是相对的,怀疑才是绝对的。 而相较于信任与否,相互制衡才是作为一个王上不变的手段。 如果说平原君是赵括留在邯郸的锋利宝剑,那么,被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吕不韦就是赵括制衡平原君的剑套。 只是,以吕不韦的威信和根基,想要跟平原君抗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赵平,则是赵括给予吕不韦的最重的一颗砝码。在大军离开邯郸之后,赵平的暗卫是邯郸城中几乎最强的一股军事势力。 若是平原君按照赵括的想法去办,那么吕不韦也好,赵平也罢,都将是平原君最好的副手和手中利刃。 若是平原君心中若有不忍,那么吕不韦和赵平,则会代替平原君继续执行赵括的意志。 在短短的时间里,赵括已经对自己的离去做好了全方位的安排,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杀伐决断。 显然,秦军在楚地的进展神速,让赵括也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