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民心所向
李自成一直默默站在旁边,没有言语,听到这话,正中了他的心事。 这些日子一直在和明军作战,根本没时间考虑关外鞑子,加之收到的情报甚少,只知如今掌管满清大权的是多尔衮,今日见李岩说得在理,便一直沉吟不语。 但诸将可不知其意,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还在窃窃私语。 牛金星见气氛有些尴尬,便道:“两位将军莫要再争吵,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今日我大军刚刚拿下京师,当务之急是让陛下早日登基,安定民心。至于这关外之事,还是等到朝会再议吧!” 李自成一时间也难以抉择,见牛金星出来调解,便道:“大家别吵了,就按丞相说的办!” 诸将见李自成发话了,便纷纷附和:“陛下圣明!”只有刘宗敏独自愤愤不平。 今日是破城的好日子,李自成可不想被这些糟心事扫兴,见两边跪着投降的明军,忽然用鞭子指着张晋彦道:“你是何人?” 张晋彦不敢怠慢,急忙恭恭敬敬地道:“下官兵部侍郎张晋彦,见陛下顺天承运,民心所向,故献城归降。” “你既然身为兵部侍郎,为何苟且偷生?”李自成冷冷问道。 张晋彦满脸涨红,半响才说道:“陛下明鉴啊,下官只是不忍兵戎相见,才开城投降的,并非是……” 李自成唰地一鞭子抽了下去,道:“下官?老子何时给过你官职了?” 张晋彦脸上多了一道血痕,见李自成怒气冲冲地看着自己,连忙磕头求饶,这引得一旁的明军唏嘘不已。 李岩见张晋彦可怜,李自成似乎不想放过他,便上前对李自成低声道:“此人虽贪生怕死,但毕竟献城有功,看在少死了不少兄弟的份上暂且饶了他吧。万一那明朝官员同仇敌忾,反对我大顺不利。” 李自成低哼了一声,“那刚才在城墙上喊杀的究竟是何人?” 张晋彦见李自成打算放过自己,连忙上前答道:“那是神机营千总高宗亮。” 张晋彦战战兢兢地看了看刘宗敏,接着说道,“刚刚刘将军已经将它围住了,没想到又被他给跑掉了。” 李自成回头看了看刘宗敏,道:“哦,竟有此事?” 刘宗敏愤愤地指着地上的孟兆祥的尸体,道:“要不是这厮,那高宗亮早已被擒。” 刘宗敏见李自成有兴趣,便又将刚刚的情形讲了一遍。李自成听到刘宗敏所说,肃然起敬,拱手作揖道:“老子最敬重的就是忠义之人,传令下去,厚葬孟兆祥。” 张晋墕见李自成一脸轻蔑地看着自己,满脸羞愧,只怪自己没能狠下心来以死殉国。” 而在此时忽然听到一声异响,还没等李自成反应过来,一名宦官走了过来,跪在地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德化参见陛下,愿陛下江山永固,万世永存!” “你就是崇祯皇帝的狗奴才?崇祯在哪里?”李自成记得此人在之前谈判时,便是使者。 王德化回道:“刚刚奴才看到崇祯还在宫中,请陛下从这进去”,李自成大笑道:“你这奴才挺不错的嘛,前面带路!” “奴才遵命,不过陛下得从大明门进入,大明门是历代皇帝登基或参加重要场合,都必须经过的门,如今陛下想要登基,还需经过此门。” “如今陛下初登大宝,应下马,步行入宫,方显陛下的仁德。” 这时的李自成听到王德化所言,觉得确实不错,便喜笑颜开道:“哈哈哈哈,此言甚好,那便依你所言,下马步行吧!” “陛下宽厚仁德,定会受万民景仰,就让奴才为陛下牵马吧!”说着便牵上了李自成的战马,动作甚是麻溜。 我看你这奴才不错,以后就跟着老子了!”语罢便将手中马鞭递给了王德化。 王德化连忙上前接着住马鞭,动作很是恭谨,不敢有丝毫懈怠,以免引得李自成不悦。 京师遭受兵灾,各处门窗禁闭,可有些胆大的人就是闲,壮着胆子窥看他们想干什么。
李自成在崇祯二年举旗起兵,征战十数载,早已威名远扬。 见战事已定,士兵们便一齐集合在一块空地,看着什么。 一些大顺士兵也拿出一张张布告,到处张贴着,不知道写着什么东西。 一旁围观的百姓忍不住好奇心,纷纷上前看着布告,其中就有识字的给其他人诵读加解释,大家才知道这是大顺的军规。 而京城里的权贵大部分都已经逃离了,就算有少数观望没逃掉的,也是藏在高门大院里不敢出来,要么就是已经投降大顺了。 其余的则是实在没有办法,京城也不乏有许多基层老百姓,高昂的赋税早已让他们不堪重负,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他们也是早有耳闻,在京师一带也是流传甚广。 看着这张,不许杀人,不许抢金银,不许掳虐妇女的军规,顿感心安,就盼着改朝换代,希望新皇能够轻徭薄赋,让自己过上好日子。 有些百姓拿出酒菜招待闯军士兵,有的则站在路两边迎接闯王,甚至有人拿出一面旗子,写着闯王名号,或者写着其他称赞李自成的话。 李自成走在大道上,听着那些百姓的呼喊,心情大悦,还向百姓们挥手致意。 这其实是李自成早就想好的计谋,其实之前攻打长安和洛阳之时,便有很多百姓因为害怕,都纷纷投井自杀。 后来李岩不忍,向他陈述利害,为了安定民心,派人张贴告示,还派人伪装成百姓,宣传闯王不乱杀人之类的言语。 等到百姓的呼喊声稍减,这才拱手朗声道:“我李自成替天行道,铲除恶明,救百姓于水火,尔等莫要惊慌。” 又随手拿起大弓和箭,取下箭头,大声喝道:“大顺军听好,入城伤百姓一人者斩,以此箭为令!” 言罢就是弯弓搭箭,很快射出了三发令箭。人群中的叫好声不绝于耳,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