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约见葛瑞丝
“1927年7月17日,上午7点30分,葛瑞丝于唐人街的‘来春水果店’碰头数名华裔劳工,后与一名华裔青年在水果店隔壁的早餐店就餐,耗时30分钟。” “8点20分,离开餐厅,华裔青年回到水果店,两人分道扬镳。” 科林躲在一辆汽车内,唰唰唰地记录着女子的行程,这份枯燥的工作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作为一名私家侦探,他原本以为是某个富豪怀疑他的情人出轨,遂委派盯梢任务。 这种事情很常见,或者说,干他们这一行的,大多数接的都是类似的案子,若真有凶杀大案,也轮不到私家侦探管。 可是这任务一干就是半年,期间他推了不少更有意思的案子,其原因都是: 雇主给的太多了! 神秘的老板从没现身过,但每个月的委托费,都会在他递交了过去一个月的调查资料后,以汇款方式结清。 他合上记事本,去例行确认葛瑞丝单独交涉的目标。 其实这个步骤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葛瑞丝身为‘平权期刊’的主编,经常会出没在各种少数族裔的生活区,唐人街这半年里,他已经来了不下二十次,每次都是这种套路: 请几个劳工吃早点/喝咖啡,然后询问一些毫无实际用处的‘人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都认识葛瑞丝的原因。 想来今天又是同样的路数,他为了不跟丢委托目标,进入水果店后便直奔华裔青年:“嘿!伙计,你来这里工作多久了?” 林奇正和柜台后面的杨春山胡侃着呢,突见一个胡子拉碴的白人青年过来查户口,看了半晌后,憨憨地说道:“你也记者吗?” “哦,是的,我是《民生报》的记者,来唐人街采访一下新移民的生活环境...” 瞎话还真是张嘴就来,林奇倒也不着急,再次问道:“那你有记者证吗?刚才的美女也是记者,我见她有证件。对吧老板?” 杨春山表情僵硬,不过也讪笑着点头:“没错...” 科林当然没有什么记者证,再看面前的青年有点拗,好像自己拿不出,就不回答似的,于是也不打算继续问下去,心想这人也就是卖水果的伙计,还能有什么猫腻? 见男子借口回车取证想离开,林奇反倒拉住了他,满脸堆笑:“这位记者朋友,我信你,你问吧,对了,你刚才问什么来着?工作多久了是吧?我想想...好像有不少年了。对吧老板?” 杨春山的表情更僵了,只能配合地附和:“没错没错...有些年头了...” 科林哪有功夫继续耗,一心只想追上葛瑞丝,可手臂却无法挣脱林奇的抓握。 “记者先生,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比如我这些年的薪资待遇...” “没了,没了,我还有不少人要采访,就不打扰了。”男人拼了命的拉扯,才终于跑出了水果店,可此时哪还有葛瑞丝的身影。 杨春山见人已走远,才不情不愿地从柜台里拿出两包‘老刀牌’,放在林奇的手中。 “剩着点抽啊,这可是老家的亲戚带来的,不多了!” “切,瞧你这小气劲儿,不白要你的。”林奇随手把约翰王丢给了摊主,扬长而去。 这是两人打的赌,赌在葛瑞丝采访结束后,就会有另一个“记者”过来找他。 老杨当然不会相信这种“预知”能力,两人就以一包烟为赌注。 为了让赌局更刺激,林奇又说,那人问不了几个问题就会匆忙离开,抓都抓不住...赌注再加一包烟。 然后,老杨就输了两包“老刀牌”。 他不理解,葛瑞丝往常也来唐人街做过采访,可那时候也没见有什么人跟踪啊。 眼下的局面就算林奇不解释,心思活络的杨春山也看明白了:那金发女人是被人盯梢了。 “这事儿闹的...”他叹了口气,只怨自己太冲动,怎么就着了林奇的道呢,“还好,也不算太亏,约翰王啊,英国货也不错。” 可打开烟纸,拧巴的老脸就更难看了:“我呸!只有半包啊!” 半包烟的重量和整包的是有明显区别的,可他接手时却没发现,仔细一看,软包的内部还塞了一张纸条,和一小卷钱。 “什么鬼东西,神神秘秘的...” 展开纸条一看,杨春山顿时面色大变!
... 林奇早早地来到市区,就是为了提前赶到约会地点,安排的位置也是精心计划过的,这么早开门的,只有早餐店和水果店,当然也有其他铺子,比如报摊等,但前两者属于第一时间能想到的。 早餐店自不必说,水果店则是因为,不少人的早点都会搭配水果,所以美国的水果摊开门都很早,算是另类的早餐。 而想到水果店,他就想起了杨春山的名片。 林奇严重怀疑葛瑞丝是被人盯梢的,从昨晚电话里的语气可以确认,这女人应该和文森特的失踪无关,能一听到名字就直接泪崩的亲人,若说是害他的人,那演技...基本真就是奥斯卡水准了。 林奇断定:这姐弟俩关系很好,有点类似他和林娜,但弟弟的失踪,jiejie必然不知情。 文森特肯定是陷入了什么案件,找不到他人,就自然会把目标放在他的亲人身上。葛瑞丝八成会被人跟踪,至于对方会不会持之以恒地跟踪半年,这点林奇不能确定。 所以他要提早到达约定地点,为的就是好好观察葛瑞丝的周遭。 果不其然,在女人出现在视野中的那一刻,她身后缓缓缀着的汽车就成了严重怀疑对象。 林奇事先就呆在杨春山这,另一个目的就是找掩护,让对方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个伙计,而不是站在路边刻意等待的嫌疑目标。 两人都是在找“疑点”,只是林奇以有心算无心,成功的在科林心目中竖立起了“普通华裔打工人”的形象,与葛瑞丝的见面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平权记者采访底层移民”。 相反科林不觉得在一群移民面前暴露会有什么不妥,华裔向来很少管闲事,这也是大多数白人的刻板印象。 比如杨春山就是个非常擅于观察的人,一瞬间便理清了事情的脉络,唯独手里的‘纸条’,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这这...这小子!亏老夫诚心结交,想不到...害!小子是要毁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