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们

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明朝需要你们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二百四十八章大明朝需要你们朱高炽决定派遣五百太学生,前往北平,消息传出,朝野哗然。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问,太子殿下要干什么?

    这件事到底是谁的主意?

    明面上是接受了吏部谏言,那就是吏部尚书蹇义?

    蹇天官,你赶走了夏尚书,又赶走了杨学士,还想驱逐太学生,难道大明的天子变成了你蹇天官吗?

    许多人怒气冲冲,涌向蹇义的府邸,想要讨个说法。

    偏偏此刻蹇义的府邸外面,已经站满了来自应天府的衙役,直接把人挡了回去,蹇天官不见外人!

    这些太学生围了半日,见求见无门,心中满怀愤恨。

    纷纷转头去找夏原吉,求情夏尚书给个说法?

    难道是您老人家觉得自己去太闷了,才要拉着太学生一起去吗?

    等这帮人找来的时候,夏府倒是没有紧闭大门,只是夏原吉早早就走了。

    他要去北平了,人已经坐在船上,准备渡江了。

    这位拍拍屁股,抢先逃跑。

    又让太学生们扑了空。

    两位朝廷大员一个闭门不见,一个落荒而逃。试问谁有这么大的的本事?能让这两位感到惶恐?

    难道说我们这些太学生,就要被人像废物一样,扔到北平去吗?

    简直岂有此理!

    “走,去登闻鼓院!”

    此时已经不只是五百太学生了,因为这道命令是针对所有太学生的,五百人只是第一批,具体名单还没有出来,鬼知道会落到谁的头上。

    众人怒气冲冲,直扑通政司。

    没错,登闻鼓院是放在通政司的,徐景昌担任通政使的时候,还琢磨过如何敲响登闻鼓,把朱棣弄出来……这可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如果有什么不平冤屈,可以敲响登闻鼓。

    而一旦敲响了登闻鼓,通政司就必须把人带去奉天门,亲自面君,由天子直接处理此事。

    这也是老朱给老百姓留下的最后一条活路,也算是套在朱家皇帝头上的枷锁,约束着君臣朝野。

    此时执掌通政司的是解缙,他不是徐景昌,让他阻挡气势汹汹的太学生们,着实有点困难。

    愤怒的太学生冲进了登闻鼓院,举起了硕大的鼓槌,然后用力敲击……没声!

    怎么会?

    这玩意只要敲响,皇宫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大家伙绕到了背面,这才看清楚,原来登闻鼓已经坏了。

    这东西的鼓皮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没人破坏,几十年都不会坏。

    “好你个解缙!号称才子,实则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

    众人怒不可遏,现在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去左顺门,去找太子殿下,把事情说清楚。

    太学生们从登闻鼓院出来,还没等出发,迎面就看到了一个人,国子监祭酒王洪,如果把太学看做一座学堂,那国子监祭酒就是他们的老校长。

    王洪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因为学问笃实,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还兼任《洪武实录》的编纂,论起学问,仅次于那几个内阁学士,官位尚在他们之上。

    “伱们听我说,不要冲动,更不要闹事。朝廷是有规矩的,你们这样没头苍蝇似的,弄得应天不安,难道是想断了自己的仕途吗?”

    为首的太学生怒冲冲道:“老大人在上,士可杀,不可辱。学生们皆是太学生员,一心苦读,并无过错,何故要让我们去北平?”

    “是啊,朝廷选才是有规矩的,吏部别出心裁,把太学生发配北平,根本是败坏国典。”

    “老大人,如这些年了,文人一再受到陷害,非议孔圣,妄议理学……如今又要发配太学生,我们这些读书人,并无过错啊!”

    王洪看着这些太学生,连连点头。

    “你们的意思,我都听到了。我心中也有同感。请大家伙放心,我这就去求见太子殿下,把事情说清楚。你们都回国子监等候消息。如果不成,大家再去按照你们的法子做事不迟。”

    为首的那个学生还是不服气,“老大人,不是学生们不信,实在是唯恐朝廷欺瞒……这口气不能泄!”

    王洪看在眼里,痛心疾首道:“大家伙听我说,老夫此去,如果不成,就摘了这顶乌纱帽,我拿官位作保,难道还不行吗?”

    面对老大人如此恳切的表态,太学生们互相看了看,终于点头。

    王洪偷偷擦了把额头的冷汗,真是太险了。

    随后他就前往东宫,求见朱高炽。

    很凑巧,朱高炽正在练习射箭,一壶箭刚刚射完,他擦了一把汗,扭头看到了王洪,笑道:“王卿,可是有事?”

    王洪紧走了两步,到了朱高炽面前,躬身道:“殿下,贸然让太学生北上,议论纷纷,殿下是不是能缓办?或者少派一些人?”

    “少派?那是多少?”

    “三五十人?或者将那些考评靠后,又或者是恩荫入太学的,送去北平?”

    朱高炽答应了一声,随即道:“就是差生呗?”

    王洪一时语塞,却也只能默认。

    朱高炽思忖道:“这也不是不行,只不过父皇催得紧,定国公那边也要人……开榷场,兴学堂,尤其是要统筹计算税赋。这些都离不开人手。王卿家也该知道,现在北平那边,准备以商税为主,征收税赋,如何核定商品,确定税率,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总之,父皇交办的事情,我也不好含糊。”

    王洪向两旁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殿下,臣斗胆请教,您可愿意迁都?”

    朱高炽急忙摇头,“我反对迁都,这事情人尽皆知,我还极力阻拦父皇,难道王卿家有所怀疑不成?”

    王洪道:“殿下,臣没有怀疑殿下的意思,臣思量再三,如果往北平派遣人员过多,投入太大的财力。到时候陛下一道旨意,岂不是就迁都了?”

    朱高炽眨了眨眼睛,又认真思索,“好像是这么回事。那王卿家以为要怎么办?难不成要糊弄父皇,对抗旨意?”

    王洪思忖再三,这才鼓足勇气道:“殿下,我们大可以缓缓推行,从太学生中,精挑细选,徐徐图之。只要拖几个月,彼时陛下也走了快一年,不得不返回应天。只要陛下回来,再往北平派人,也就没什么了。”

    朱高炽想了想之后,连连点头,“王卿家,你这是让我推诿扯皮,糊弄君父啊?”

    王洪老脸一红,忙躬身道:“臣这也是为了节约民力,避免迁都,造成靡费无数,生灵涂炭。”

    朱高炽笑了,又道:“当初定国公让不少御史外出巡视,说的是在京不能了解地方的状况。太学生总不能比官吏还要尊贵吧?他们不是怕辛苦,不愿意走吧?”

    王洪更加愕然,“殿下,这是哪里的话?断然没有,断然没有啊!”

    朱高炽又笑了,“其实就算大家伙不愿意去北平,我也能体谅,塞北凄风苦雨,沙尘漫天,属实不容易啊!王卿家,你可以下去了,我还要射箭。”

    王洪只能告辞,但是心里头却是百转千回……前面朱高炽挺好说话的,也符合他的想法,可后面几句话却是把事情点破了,太学生就是不愿意吃苦,也不想跋山涉水,跑去苦寒的北平。

    人心如此,王洪也只是顺水推舟。

    想来朱高炽不比朱棣,他应该容易说话,也好对付吧?

    送走了王洪,朱高炽又射空了一壶箭,额头上已经都是汗水了。

    “殿下,去换身衣衫吧。”

    朱高炽答应,却又道:“顺便准备马车,我要出城,去天下第一学堂!”

    太监一愣,也不敢多说什么。自从朱棣走后,太子监国,执掌大权,威望日重,没人敢等闲视之。

    片刻之后,朱高炽坐上了马车,很快出了城,到了学堂。

    这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学堂,说有意思,不是因为太孙殿下在这里发蒙,而是这个学堂,几乎每天都在变大。

    就在不久前,刚刚多了个医学院,还是周王朱橚资助的。

    这里的学生也在快速膨胀,人数早就超过了一万。

    应天、江南,许多商贾都跑这边来招生……诸如算学院的生员,还没等毕业,就被抢光了。

    朱高炽到了之后,直接吩咐道:“给我准备一个桌子,挂出去横幅,就说我替父皇招募人手,谁愿意去北平谋个差事,就过来报名!”

    太子殿下跑过来招生,学堂一下子就炸了!

    别说学生了,就连老师都心动了。

    大家伙疯狂跑过来,毕竟学堂太大,赶过来也需要时间。

    好巧不巧,有一个人排在了最前面,他叫林三,原来朱高燧手下的排字工,竟然靠着自学,认识了不少字,还通过了学堂考核,成为了老师。

    “回殿下的话,当初恩科,小人就曾经目睹许多老吏承蒙朝廷恩典,一飞冲天……彼时小人还读书不多,只是略略认识几个字。这段时间小人刻苦攻读,总算成为了学堂讲师。拙荆也生了一子,小人此生无憾,小人愿意给大明朝廷效力,不论干什么都行。”

    朱高炽认真看了看他,随即提起笔,把林三的名字写在了首位,而后意味深长道:“大明朝就需要你们这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