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姑父叫朱棣在线阅读 - 第三百零七章 军事演习

第三百零七章 军事演习

    我的姑父叫朱棣正文卷第三百零七章军事演习徐景昌这么改,傻子也知道怎么回事,这是要找哈烈国的不痛快……但是在场众臣没人跳出来反对。一来这是通气会,不必伤和气,二来他们刚刚嚷嚷着出兵倭国,如果前后态度不一,被徐景昌抓到了把柄,那可就不好了。

    倒是徐景昌,他又补充了一句,“黄尚书、方尚书,你们觉得我这么做,算不算擅自修改国书?”

    黄观低着头,方宾却是立刻道:“这是译稿,并非正式国书……据我想,下面人担心出事,会含蓄收敛一些。纵然蛮夷不客气,他们也未必会写出来。而且哈烈老汗帖木儿,就有对大明动兵之心,殊为无礼,他们只怕还有吞并中原的心思呢!”

    这话倒是合乎情理,说得很有水平。

    黄观沉吟之后,忧心道:“哈烈疆域辽阔,老汗东征,据说调动了百万大军。就算扣掉吹嘘的部分,几十万人还是有的。我大明兵马自然不输哈烈,可是西北凋零,河西走廊荒废日久,难以供应大军作战,要从南方调拨军粮,一路万里,劳民伤财,绝非国家之福。”

    这一次徐景昌可没法通过海路,玩个军粮天降。必须扎扎实实,从陆地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把粮食送过去。

    哪怕是徐景昌,也不敢冒险。

    “西北的状况属实难以支撑大举用兵。那个老汗帖木儿也是个糊涂蛋。他调动百万大军,进攻大明。就算杀过来,我们只要节节抵抗,不断消耗,待到他们粮草匮乏,难以为继的时候,果断反攻,必然大获全胜。”

    徐景昌道:“只不过朝廷在西北太过薄弱,也不是大明之福。平衡南北东西,也是我们这些朝臣的职责所在,大家伙商议一下,看看怎么加强西北,抵御哈烈的威胁!”

    话说到了这里,众人面面相觑,最后是吕震开口道:“定国公,自古以来,想要实边,无外乎移民而已。西北空虚,如果朝廷能移民百万,一切迎刃而解。”

    徐景昌直接给了这位刑部尚书一个大白眼,移民百万,你说的容易,两张嘴唇一碰,好不费劲儿,可落实下去,那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一提到迁移,后世不免会觉得没有什么……坐上火车,朝发夕至,几千里的距离,一天而已。

    可放在古代,就完全不同了,长途跋涉,就靠两条腿,翻山越岭,千里迢迢。还要携带粮食,应对风霜雨雪,水土不服。

    更不要说沿途的山贼土匪,虎豹虫蛇……随便一点意外,就足以让一个大活人变成路边的白骨,连收尸的都没有。

    就比如说最典型的大秦岭南军团,为什么在秦朝灭亡的时候,坐视不理?就算他们想回来勤王,又怎么顺利开拔返回?

    且不说很多人已经在岭南安家,不愿意再受一次迁徙之苦,就算他们对大秦特别忠诚……去的时候,是以秦朝举国之力,供应他们南征的。

    如今却要以岭南的薄弱财力,支撑他们北伐……这里面的差别有多大?

    真正的战场行家,讨论的都是后勤,这才是一场战争胜败的关节。

    现在对西北用兵,问题就卡在了粮草上面。

    夏原吉思忖良久,才说道:“我并非反对讨伐不臣,只是兵马无论如何,不能超过十万,不然户部难以支撑。一旦酿成大败,后果不堪设想。”

    徐景昌含笑点头,这次他同样支持老夏的判断。

    “如果让我说,十万兵马也是个很大的负担。如果真的让我说,最好是能先把西北开发起来,要向西北移民。”

    方宾眼前一亮,难不成要按照自己的方法?

    随后徐景昌就道:“可强制移民,大举动员,损耗太大。我们最好能想办法,鼓励百姓,主动移民过去。”

    夏原吉好奇道:“定国公,你准备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诱之以利呗。”

    徐景昌提出了一个计划……凡是移民过去的百姓,都能拿到一张授田证,根据授田证,可以得到年总产量在三十石的土地……而且连续耕种三年,就可以拥有这块土地。且五年之内,免除赋税。

    同样的,往来西域的商贾,也能得到税赋减免。

    如果愿意在西北开发矿产,朝廷可以提供无息贷款。

    几位尚书互相看了看,这些措施倒是颇有吸引力。

    夏原吉先表示道:“我赞同,自从大明立国以来,人丁繁衍,许多地方已经是丁多地少,难以维系。如今鼓励他们北上,移民实边,利国利民……只是有瓦剌骑兵,又有哈烈的兵马,万一他们大举进犯,移民过去,岂不是送死吗?”

    徐景昌道:“这又是很紧要的事情,不知道兵部有没有办法?”

    方宾道:“这也就按照定国公在北平的故智……设立农场,建立民兵,同时安排能征惯战的猛士,屯驻西北,随时应对外敌入寇。”

    徐景昌道:“既然如此,兵部就拟定一套详细的方略,尽快递给陛下。”

    通气吹风会开得很圆满……徐景昌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他关注西北,有意用兵……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好大喜功,要刷一些功绩。而是有一种很无奈的考量。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中原王朝逐步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历经两宋几百年,西域的汉人损失惨重,百不存一……这个结果就是后世西北不断出事,整个清朝,自始至终,都在平叛,打了两百多年,也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宛如中原王朝的一块疮疤,不断失血。

    徐景昌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趁着这个机会,向西北移民。

    而且如果能够成功,到时候就不是西北有危机,而是成千上万的汉人,不断向西开拓,扩大汉家江山,拓展生存空间。

    这是隐藏起来的目的,徐景昌也没必要跟所有人挑明,或许几百年后,在教材上会写上一笔,说是定国公当初的决定,帮助汉家开疆拓土,功劳弥天……没准还会变成一道考题呢!

    一想到这里,徐景昌心情大好。

    很快兵部拿出了方略,户部这边也有了移民计划。

    礼部也把哈烈国的情况递了上来。

    朱棣看到了这些公文,突然一伸手,推到了旁边。

    “徐景昌,明明哈烈汗王有心通贡贸易,和大明交好,伱为什么一定要对哈烈用兵?”

    徐景昌笑道:“陛下,臣只是建议,要不要用兵,还要陛下圣断……臣可是没有篡改国书,胡言乱语啊!”

    朱棣忍不住哼道:“巧言令色,朕算是看透了,谁坐在你这个位置上,都不可靠……罢了,朕现在问你,按照各部的上奏,你让朕怎么对哈烈用兵?”

    徐景昌从容道:“那陛下怎么计划的?”

    朱棣道:“哈烈老汗王号称百万大军东征,朕就算有把握以少胜多,也要准备三十万人,不然岂不是小觑了天下英雄?还有,要防备瓦剌出兵,也断然少不了人,准备五十万兵马,如何?”

    不如何!

    徐景昌立刻摇头了,这么打仗,非把大明朝弄得山穷水尽不可。

    “陛下,眼下西北之地,无论如何也承受不了这么多的兵马。大明更是不行。更何况哈烈从根本上无心攻击大明,陛下又何必劳师远征?”

    朱棣二话不说,抓起翻译的内容,拍在了徐景昌的面前。

    说哈烈国自认蒙古正统的是你,现在说他们无意攻击大明的也是你。

    “徐景昌,你这一张好嘴,,正话反话,都让你说了,你让朕说什么?”

    徐景昌微微一笑,“陛下,其实臣主张向西北移民,就算有办法挡住哈烈东进的道路……我们可以在他们屁股后面点一把火,朝他们的裤裆塞个刺猬。”

    朱棣听着新鲜,徐景昌让人取来了地图。

    俯视地图,大明幅员辽阔,东西万里之遥,固然是当世第一的大国。

    可哈烈国也很是不小,西域向西,绵延千万里,全都是他们的地盘,属实能和大明抗衡。

    徐景昌把手指放在了海岸线上……

    朱棣瞬间明白过来,“你的意思,还是要通过海路出兵?”

    朱棣轻笑道:“朕不明白,你怎么就那么痴迷海上?”

    徐景昌笑道:“陛下,海上运输有多少便利,陛下早就知道……只要我们船队到达的地方,自然无往而不利。”

    朱棣感叹道:“是啊,朕平定漠南,靠的就是军粮便捷充足,只是如此一来,朕就没法亲自领兵,在阵前讨贼了。”

    徐景昌道:“但是这样一来,大明朝就能囊括天下,凡是临海之地,皆是大明疆土,陛下远迈太祖之功,也就在眼前了。”

    朱棣抓着胡须,稍微思忖道:“你真的有把握,能在海上无往不利?”

    徐景昌笑道:“此时只怕要问汉王。”

    “汉王?他又不精通水战,问他有什么用?”

    徐景昌面上带笑,是时候给朱棣一点震撼了。

    果不其然,五军都督府给朱棣送来了消息,要进行一场军事演练,内容就是评估火器的威力。

    朱棣欣然点头,“朕四年靖难,早就领教了火器的能耐,只能说要看在谁的手里,如建文一般的废物,什么火器都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