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五章 圣旨
就在逻些城中的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在床榻上用最后的气力向大丞相倚祥叶乐和大将军恩兰托孤之时,远在二百里外的匹播城下的唐军大营中,大唐陛下玄宗皇帝的圣旨也千里迢迢的抵达。王源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四名节度使正跪在中军大帐内聆听宣旨内侍高声诵读圣旨。 “……王源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四人听者,朕看了你四人联名奏议之时,召集两位相国和朝中重臣紧急商议此事,最终朕及诸位大臣均认为应该尊重尔等的提议与吐蕃议和。朕本以为,此次征战吐蕃能有灭国之望,现在看来是朕想多了。北路军全军覆没之后,东西路军兵力不足,朝廷一时无法抽调兵马增援,当此之时议和乃是上上之策……” 王源跪在地上低头聆听,他对这个决定一点也不意外,这个结果是早已能预料到的。 “北路军三万余骑兵被歼之事,尔等奏折之上做了较多的解释,甚至有怪朕下令夺取逻些城之意。朕承认有些心急,但尔等为将,当审时度势,谨慎决定,而非因朕之言而轻躁冒进,导致大败。如今被迫同吐蕃媾和之局,未尝不是因北路军被歼而起。可说北路军此败不可容忍。朕有失误,但更大的失误者在将帅之身,岂不闻‘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乎’?故而针对此败,朕自罚三日不食以示惩戒己身,但哥舒翰和李光弼之失亦需惩戒。现夺哥舒翰河西节度使之职,降为河西兵马使,河西节度使命王源暂代。夺李光弼陇右节度使之职,降为陇右兵马使,陇右节度使由高仙芝暂代。你二人须得引以为戒,今后当小心谨慎戮力领军,以期朕许。钦此。” 长长的圣旨读完,王源高仙芝等人叩拜谢恩接旨。圣旨无非只是两件事,一件便是议和的事情准了,让王源和高仙芝全权处理。第二件便是关于北路军全军覆没的处理结果。第一件事在意料之中,唯一觉得意外的便是,这全权议和的正使居然是王源而不是高仙芝,这多少让人觉得意外。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高仙芝都在王源之上,却让王源当了正使,这恐怕是杨国忠从中又吹了风的结果。 第二件事上,其实也蛮令人意外的。北路军的全军覆没,按理说哥舒翰和李光弼会倒大霉。这两人其实已经做好了被一撸到底心理准备,但玄宗的圣旨上只是免了他们的节度使之职而保留了他们兵马使的位置,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以王忠嗣为例,石堡城之败后,一个身兼三大节度使并朝中政事堂重要位置的大唐重臣,要职全部被撸的干干净净。现在王忠嗣只授了个汉阳太守的职位。两下里一比较,便知道玄宗对哥舒翰和李光弼是多么仁慈了。这可能跟奏折上王源毫不客气的指出玄宗之过有关,玄宗竟然也因为这些指责惩罚了自己。至于绝食三日这种惩罚是否带有赌气和孩子气的味道,那便另当别论了。 而更让然意外的是,河西道和陇右道分别由王源和高仙芝兼领,这便是朝廷肯定了王源和高仙芝的一种态度。不出意外的话,当此战结束之后,这两人将会正式授命为这两道节度使。然则,大唐节度使之中,除了安禄山领三道节度使之外,便只有高仙芝和王源各领两道节度使之职了。这说明在玄宗心中,王源和高仙芝的地位已经飙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 圣旨宣罢,送了远道而来的宣旨钦差去休息之后,帐中一时有些静默。宣旨前是平起平坐的四名节度使大帅,下一刻其中两人便成了对方的属下了,确实有些尴尬。 “哥舒大帅,李大帅,没想到事情还是到了这样的结果,哎,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王源沉声道。 “王大帅,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若非王帅和高帅为我二人在奏折上开脱,我二人岂会有这样好的结果。哥舒翰感谢王帅和高帅所做的一切。王大帅,您放心,从今往后,我哥舒翰便是您帐下之将了。哥舒翰自知谋略不够,但冲锋陷阵还是成的。” 哥舒翰是个耿直之人,他是真心的感到庆幸,能继续留在河西道中任兵马使已经让他喜出望外了。 “哥舒将军说的是,卑职也感谢两位大帅的开脱之恩,今后卑职跟着高帅帐下,必竭尽全力,不敢稍有懈怠。”李光弼静静道。 王源叹了口气道:“罢了,先这样吧,此事待战后我同陛下申辩一番,看看能否再有转机。哥舒将军,我虽授命兼代河西道节度使,但河西军中的事务只有你最熟悉,所以我是不会去插手的,一切还是哥舒将军做主便是。若是有什么需求的话,但直接跟我说便是。总之,大伙儿一起齐心协力为国尽忠效力便是。” 哥舒翰和李光弼齐声称是。高仙芝自始至终端坐一旁喝茶,根本不说半句话,只面带淡淡微笑。他可不是客套的人,陛下下旨让自己兼代陇右道节度使,那么自己便去兼代便是。至于哥舒翰和李光弼两人的面子问题,他可没闲工夫去管。王源要安慰他们,便随他们去好了。 既然朝廷决定了同吐蕃国议和,那么议和时需要提出什么样的对大唐有利的条件,却又能让吐蕃接受,这些事需要提前的商议。王源和高仙芝当即召集军中高级将领会商和议的条件,这些都是军中的武将,提的条件有些甚是不离谱,但王源和高仙芝还是决定集思广益一番。
其实这次和议无非便是休战,以休战为代价,从吐蕃身上剥夺些什么。大多数不平等条约的条款无非便是两条,割地和陪款。对于好面子的玄宗和大唐而言,和任何国家的和议都要加上一条,那便是在国家关系上要高人一等。要么对方承认臣属大唐,要么便是什么兄弟之国叔侄之国的关系,总之这些没有实际用处的称呼,反倒是玄宗最稀罕的。 数日后,约定的双方和议的时间终于来临。一大早,匹播城中便来了信使,通知大唐一方请求推延半日时间。因为据称大丞相倚祥叶乐因为忙于国中的事务离开逻些城稍晚,一路上已经快马加鞭了,但恐怕上午的会商要推到午后了。 很多将领愤愤不平,说吐蕃人这是故意耍弄已方,和议尚未开始,便已经不遵约定的时间了,吐蕃人不可信云云。但王源却反倒认为,这是吐蕃国对此次和议极为看重的表现。倚祥叶乐在半路上便派快马来通知一声,不是重视是什么?倚祥叶乐也许真的是耽搁了时间,所以来的迟了罢了,倒也不用大惊小怪。 高仙芝和王源持一样的观点,两人越是相处的久了,便越是发现同对方的很多观点是一致的,这让高仙芝觉得很意外,在他心目中,自己应该和王源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才是,却没想到如此的投缘。 午后的唐军大营外,搭好的凉棚长桌的谈判席处,王源和高仙芝正在阴凉下翘着腿边闲聊便等待倚祥叶乐的到来。不知为何,两人的话题老是围绕着高仙芝家中的小七妹打转。不知道高仙芝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总之高仙芝总是有意无意的提及这位小七妹。 王源虽然很不想聊这个话题,但是脑海里还是通过高仙芝描述的只言片语,脑海里勾勒出一个伶牙俐齿貌美如花却又智慧高傲的少女形象来。对比家中的妻妾们,倒是没有谁和这位高家的小七妹有些类似,这反倒让王源觉得有些感兴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