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少年战歌在线阅读 - 第六十三章。新城募兵

第六十三章。新城募兵

    少年战歌正文第六十三章。新城募兵最新网址:征募新兵的工作是杨鹏亲自主持的。这次要征募一万人,光在天京新城附近的州县征募是不够的了,杨鹏让士兵们到沧州其他州县也贴出布告,说好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到二十六日举行四天的体检和面试,招募十八岁到二十二岁,身体健康的年轻人。给的待遇是三两月钱,三餐有rou。这样的待遇比大宋边军都好多了,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薪酬。

    果然,到了十一月二十三日,来了二万多应募的年轻人。杨鹏对士兵的要求是身体健康,老实本分,既要能训练成敢战士兵,也要忠实可靠不会泄露燧发步枪秘密。体检检查身高、体重,排除有疾病的应募者,还要检查是否夜盲和色盲。毕竟杨鹏面对的各种敌人都有,如果夜盲或色盲就可能在特定的战场上失败。对虎贲师这样的精兵部队来说,任何一场失败的战争都是难以承受的。

    应募的人太多,杨鹏带着张翔、段志贤、占金国等五十多个高级军官一起上阵,各自对通过体检的应募者进行面试。面试官平均和面试者聊五分钟,一天下来能面试六、七千人。忙了四天,感觉嘴皮子都说干了,杨鹏终于招募到一万人。面试当场,面试官就会告诉应募者是否招募。

    被招募到的人欢天喜地,一个个兴奋得眉开眼笑。这年头兵荒马乱百业萧条,种田都没法好好种,能在天京新城当个三两月钱三餐有荤的士兵太幸运了。三两的月钱那可不是开玩笑,以前加入天京新城的士兵都说过,那是实打实的每个月及时发放的,可以养活四口人的衣食住行了。来当兵的大多是没成亲的年轻人,这月钱存十个月就能存三十两银子,够下聘礼娶媳妇了。

    虽然是做兵,但天京新城的兵风险极小。天京新城的部队是能把契丹北招讨使打残的部队,还有什么敌人能让天京新城的部队吃败仗?就算真的在战斗中受伤了甚至战死了,天京新城城主还给伤者或者死者家属每个月一两五钱。就算伤了死了,也不会让家人衣食无靠。

    总之,只要进了天京新城,一辈子的小康就跑不掉了。被招募的新兵们,有种鱼跃龙门的幸福感。新兵招募好后不是立即入营,而是要过完年,等军营营房修好后才到天京新城集合。杨鹏招募完一万新兵,又让士兵到沧州附近各州县聘请泥瓦匠,要在两个月内建好一万士兵的新军营。一万新兵,八个人一间的话就是一千二百间营房,杨鹏又从各州县请来了一千泥瓦匠。天京新城的别墅群一直在扩张,如今有三百多套刚建成没人住的别墅,盖军营的泥瓦匠可以先住在别墅里。

    雷三是家里的老三,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雷三是个老实巴交的孩子,平时擂他一拳都擂不出一句话出来,在家里地位很低。雷三他爹十分不喜欢这个沉默寡言的三儿子,觉得这个儿子一点都不像他。平日里吃饭,雷三他爹一看到雷三去盛饭就要说:“别盛多了,一家人还要吃呢!”

    因为父亲的这句口头禅,雷三几乎就没有吃饱过。雷家很穷,五口人佃租三十亩旱田,每年一半的粮食要上缴,每年都有几个月是吃糠稀的。雷三是一个穷佃农家里最没地位的三儿子,在村里就更没地位了,平时都没人搭理他。但雷三这次去天京新城应募士兵,却募上了。

    这次不知道多少人去天京新城应募,恐怕十个人才有一个能选中,雷三居然募上了。雷家村去了十几个年轻人,只有雷三一个人被选中。村里的其他年轻人对雷三是羡慕嫉妒,不明白为什么那么聪明的他们没有被选中,而那么老实巴交的雷三会被选上。雷三家出了雷三这样一个天京新城士兵,他家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仿佛是中了秀才。雷三他爹这些天在村里溜达,邻居们都主动和他打招呼,让他感觉十分有面子。

    不过有面子归有面子,雷三他爹也要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了。这天晚上吃完饭,雷三他爹把三个儿子都叫来,在院子里说重要的话。雷三他爹坐在小椅子上,让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坐在椅子上,对站着的雷三说道:“雷三,如今你运道好,应募进了天京新城当了兵丁,一个月拿三两银子月钱,还三餐有荤,这是你的福气!”顿了顿,雷三他爹严肃地说道:“但是!你不能吃独食!”

    拍了拍裤子上的泥灰,雷三他爹说道:“如今你大哥二十四岁,都没有成亲,就是缺钱!以后你在军营有饭吃,平日里也没什么花销,我给你留三钱银子做衣服,你每个月省下二两七钱银子,存三十两银子给你大哥成亲!”

    雷三点了点头,说道:“好的,爹!”听到雷三的话,雷三大哥笑逐颜开,感激地看了一眼父亲。雷三他爹又说道:“还有你二哥,你不能把钱乱花掉了,也要存三十两银子给他成亲!”

    雷三想了想,说道:“行!”见雷三答应下来,雷三二哥也笑了起来,得意地伸了一下手脚。

    雷三他爹笑了笑,点头说道:“雷三,我没有白养你!”顿了顿,他又说道:“等你二哥成亲以后,你每个月三两银子中给八钱给你大哥,八钱给你二哥,八钱给我,你自己留六钱银子花。你单身一个人,留六钱银子足够了!”

    雷三听到这话,沉默了半响没有说话。雷三他爹眼睛一翻,说道:“雷三,你怎么不答应?六钱不够?”被天京新城录用后,雷三感觉自己自信多了。以前雷三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多余的人,吃多余的一口饭。家里人或者外面人对自己欺辱,雷三根本不敢反抗。但是如今不同了,天京新城给自己三两月钱雇自己,雷三觉得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人,是个体面人,他有自信反抗别人的欺凌了。

    对父亲掠夺式的安排,雷三决定反抗了。雷三坚决地说道:“二哥成亲后,我不能再拿钱出来了!”雷三他爹眼睛一横,大声骂道:“雷三,你要造反不成?我养你十八年白养了?你要是不准备把钱拿出来,你现在就从我家滚出去!”雷三挺着胸脯说道:“让我滚出去容易,天京新城可以提前报道。只是那样的话,那我就不给大哥二哥存成亲银子了。”

    雷三他爹气得脸上一红,想发作,却又说不出话来。雷三的两个哥哥互相看了一眼,眼里满是惊讶。想不到半天憋不出一句话的雷三,居然会反抗父亲的安排。雷三看了看恼怒震惊的父亲,侃侃说道:“以后我就是天京新城的兵了,再不是雷家多余的三儿子了,再不是那个饭都不该吃饱的呆子了。我给大哥、二哥存银子,是我给家里人的接济,你们不要以为是我傻是我好欺负!”

    说完这句话,雷三就甩手走进了屋子,睡觉去了。忙完了招募士兵的活,杨鹏开始做镗床。

    吴库是天京新城里的一名卖油郎。他本是沧州城里卖油的,上有老母一名下有子女一双,日子清苦。沧州城里卖油的人太多了,大家的生意都不行,他那时候一个月只能赚一两二钱银子,有时候这点钱都赚不到。没有钱,吴库一家五口人时常要挨饿。吴库那时每日愁眉苦脸,只道要去哪里寻个出路,赚钱吃饱饭。

    今年年初他听说天京新城十分富庶,各行各业都能赚钱,便一咬牙搬到天京新城来了。他拜托在食盐工厂做事的外甥做保,把油卖到了天京新城。天京新城的城主大人为了防止大量流民聚集到天京新城,规定只有在天京新城作坊工作的工人做保后,外来人员才能进入天京新城经商,而且每个工人只能为一户外来商户做保。也亏得吴库从小一直疼爱这个外甥,才得来入天京新城的机会。

    到了天京新城,吴库发现这里生意果然好做许多。整个城北集市对应城北几千居民,集市里却只有四个卖油郎。更别提天京新城的人富庶,吃油吃得多了。虽然卖油的价格还和沧州一样,但买家就多多了。吴库薄利多销,一个月能赚二两五钱银子。

    加上他媳妇在家织布的收入,他家一个月有三两八钱银子收入。这么多银子足够他一家五口人生活了,不但能吃饱饭,还能冬做棉袄夏做单衣,逢年过节吃上rou。不仅如此,天京新城的房租还便宜。以前吴库在城主租两间漏雨破屋子要三钱银子每月,而如今吴库在将军大人的别墅里租两间房子,风雨无忧的好房子,只要房租两钱一分。

    如今的好生活,是以前吴库不敢想的。

    然而今年年底更好的事情来了,城主大人免费给孩子们书读,让孩子们上学堂读书!读书那是多体面的事情啊?吴库出身贫苦,一辈子也没上过一天的学,最崇拜的就是读书人。每次看到读书人,他都是毕恭毕敬陪在一边,不敢随便说话。就连他大儿子和小女儿的名字,都是他花一百文钱请一个秀才帮取的。

    听说在城主大人的产业里做事的人,只要读过书认识字,一年两年下来都会提拔成主管,拿三两,甚至四两银子的月钱,前途和文盲大不一样。以前吴库毕竟只是个卖油的,出不起束脩钱,没法供两个孩子读书识字。但如今城主免费给孩子上学堂了,这样的好事吴库不会错过,他早早就往官厅里去报了名。官厅里的人说这读书男孩女孩都可以读,男孩一个班,女孩一个班。不过第一批只让八岁以上的孩子入学,吴库的大儿子去读,小女儿再等几年。

    十二月二十,学堂就开学了,吴库的长子便去学堂里读书了。只用了两天,儿子就学会了写名字。吴库见儿子会写字了,兴奋不已。他拿着儿子写的字到城北集市里四处炫耀,到处告诉别人这是自己儿子在学堂里学的。那些看了吴库儿子“书法”的人都夸吴库儿子有出息,让吴库十分自豪。

    这一天,吴库收摊前又在外面炫耀了一通儿子的“书法”,这才回了家。到了家里,吴库一进门就看到儿子在桌子上用清水练写字,他顿时喜上眉梢——儿子这么用心读书,要不了多久就能识文断字了,那岂不是要出息了?以后儿子长大了若是能给将军大人做事,岂不是也能当上个主管?

    吴库把卖油车推到厅堂墙边,走到桌前和儿子问道:“儿子,你写的这是什么字?”吴库的儿子抬起头来,说:“这是今天先生新教我的字,便是爹的名字,吴库的库字!”吴库听到这话笑逐颜开,说道:“爹都不会写自己名字呢,你倒是会写了,真出息!”吴库的儿子抽出一张纸,说道:“爹,我教你写名字!”吴库闻言一喜,说道:“好,儿子,你教爹写名字!”

    吴库的儿子拿出一张白纸,将毛笔蘸了墨在纸上写了吴库的名字,把那两个字交给吴库,说道:“爹,你拿根筷子对着我写的字练吧。”吴库见儿子写字写得熟练,乐得眉开眼笑,说道:“好!好!我儿子真本事,将来一定比爹有出息!”

    镗床是用来给有孔工件的孔洞进行加工的机床,早在前几年就出现了,是用来加工家具的。作为一个设计师,杨鹏当然知道镗床的原理。杨鹏如今已经作出了轴承,做出镗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杨鹏做的是人力镗床。铸造了几个齿轮做传动装置后,杨鹏将人力转动的旋转力传到了镗杆上。在轴承中转动的镗杆十分稳定,镗杆高速旋转中逐渐向前运动,就能逐渐扩大加工物的孔洞。

    用镗床来加工工件上的孔洞,比用钻头来钻孔精确的多,能镗出精度更高的孔。杨鹏做出的镗床是用来做燧发枪枪管的,镗杆杨鹏使用的是自己能搜集到的最好钢材——精钢。虽然没有合金钢,但淬火再回火后的精钢切削熟铁是没有问题的。

    杨鹏带着十个铁匠在铁匠铺里忙了十五天,做出了大宋的第一台镗床。做好了镗床,杨鹏在镗床上为枪管做好了专门的固定槽,让枪匠用镗床镗枪管。枪匠们先用细镗杆镗,再用粗镗杆镗,用了一天时间就镗好了一根枪管。

    枪管镗出来了,看上去挺好,但杨鹏心里没底。他让枪匠用寻常用药量四倍的火药检验镗出来的枪管,发现火药炸过后枪筒没有裂纹,没有问题。试验成功后枪匠们围着镗床左看右看,为城主大人制造出这么精巧的机械赞叹不已。城主大人一定是鲁班投胎转世,否则怎么会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发明一个新物事出来?

    跟着城主大人做事,前途似锦。“大人高明!”“城主大人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我造鸟铳造了几年了,还不知道可以这样做枪管!”听到工匠们的赞叹,杨鹏得意地笑了笑。有了这镗床,燧发步枪的制造速度可以极大提高。现在一天就能镗好枪管,一个枪匠只需要七天就能完成生产一把燧发步枪的全部工序。比起以前一个月制造一把步枪的速度,镗床能让速度提高三倍。

    以前没有镗床,杨鹏只能靠雇佣更多匠人来做燧发枪。实际上杨鹏已经把周围几个州县的工匠搜罗一空,再雇佣更多枪匠要去京城或者山东了,这种思路的cao作性和成本都十分不理想。但有了镗床,枪管就快多了,杨鹏也不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枪匠队伍了。

    做出了镗床,杨鹏仿佛已经看到几千几万把燧发步枪堆积在仓库。有了更多的步枪,士兵们就能组织更多的打靶训练,不怕打靶太多报废枪支。因为经常打靶训练,如今一万老兵的燧发步枪都快接近使用寿命了,需要装备新枪。再加上一万新兵需要大量的打靶训练,训练需要的枪支数量是很大的。

    报废的枪支用料是可以拆开来回收的,枪支的各个部件可以分别回炉重铸,等于报废的枪支重新制造不需要多少材料费,只需要人工费。而镗床让造枪的人工费大大降低了。所以枪支报废重造就不需要多少银子。杨鹏立即让五百个工匠全部停止了米尼步枪的制作,全部组织起来制造镗床,要在一个月内造出一百台镗床。只要有了一百台镗床,五百工匠们轮流使用镗床,就能在一个月内生产两千多把燧发步枪,满足俩万八千士兵的训练需求。

    十一月中旬,城主的气温已经很低,寒风呼啸。城北的土窝子已经无法帮助难民们抵御严寒,到处漏风。好在给难民们的房子已经建好了——杨鹏九月份在周围州县招募了一千五百泥瓦匠,加上难民们自己动手给泥瓦匠们打下手出苦力,两千多户难民家庭的新房子已经全部在十一月中旬建好。

    难民的房子铺着瓦顶,防雨防风没有问题,但为了赶工期,房屋的砖面上没有涂石灰。水泥砖墙裸露着,看上去没有那么美观。不过难民们没有那么多讲究,他们之前在家乡住的大多是漏风漏雨的茅草顶土屋子,能住上砖瓦房子已经非常高兴了。

    以后等难民们收获了粮食,生活富裕起来,再找人涂白石灰也不迟。不但如此,给难民们修建的屋子也比较小,一千五百泥瓦匠一共建了三千二百间屋子,算下来要三个难民合用一间屋子。不过这也不是大问题:给贫民们建的屋子聚集在小村子里,在屋子和屋子之间留有很大的余地。等第一年应付过去了,第二年等贫民们收获了粮食得了银子了,就可以在预留的空间上扩建屋子。

    另外,难民们棉被棉衣不足。虽然被契丹兵掠去时候难民们也是带着棉衣棉被的,这是穷人家唯一值钱的东西了,即便被契丹兵掠到辽东去他们也会带着棉衣棉被。但以天京新城的标准来看,这些大宋穷苦贫民们的棉衣棉被就十分寒碜——破破烂烂的棉衣,几个人合用的棉被。靠这样的装备过冬,挨冻是难免的。

    杨鹏不想自己领地上有人冻病冻死,十月份就让人到周围各州县买了六千张棉被,又订做了六千套天京新城士兵穿的制式棉袄,棉袄上染着大大的天京二个字。这些东西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位了。杨鹏把它们送到了贫民们的村子,分发给贫民们。这些棉袄都是宽大的,贫民们凑合凑合都能穿上去。当然杨鹏也给贫民们发了针线剪刀——棉袄尺寸差太多的话就自己动手改一改尺寸。宋代的女人都是会做针线的,改一改衣服都是会的。

    农民们听说城主大人发过冬的衣服,欢天喜地领了去了。郑晖组织吏员记录哪家哪户领了几张棉被几套棉衣——这些过冬装备杨鹏也不是白送给贫民们的,这些棉被和棉袄杨鹏花了五千两银子,是要农民第一年收了租子后就归还给杨鹏的。农民第一年种春小麦,估计每户能收入二十三、四石粮食,五口之间刨去吃食还能余下十石粮食换二十两银子,买一些棉衣棉被都是买得起的。

    见贫民们过冬准备不足,各种用度都不足,杨鹏怕农民们缺过冬的杂用物资,干脆又每户借了五两银子给农户,让他们缺什么就自己找商贩购买,约好来年收了麦子时候用粮食还钱。农民千恩万谢地拿了银子,却一个个不舍得用,都存了起来。不过手上有了钱,这些贫农真遇上困难了就有了依仗。安顿好农民,天气立刻就转冷了,寒冬来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