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秦将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

    “迁徙诸侯之后和豪强宗族于关中?”

    秦王政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旁边正记录赵佗之言的赵高,手中的笔也顿了顿。

    赵佗解释道:“敢禀大王,如臣之前所言,我秦军虽灭五国社稷,但在大军撤离后,因吏少而路远,我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控制力实则有限。”

    “大王有怀仁天下之心,灭国而不杀戮诸侯之后,只将五国公族勋贵贬斥为庶民,让彼辈能安居故土。然各诸侯存续数百年之久,其公族勋贵之中必有死心忠于旧国者,譬如今日之韩成、张良。”

    “彼辈先时策划新郑之变,后于齐国袭杀相邦后胜,说动齐人出兵,又在东郡刺我郡尉,促成甄城之战。此等贼子人数虽寡,然暗伏于江湖之中,动辄行刺杀、突袭之举,防不胜防,若不清理搜捕,必成祸患。”

    听到这话,秦王政轻轻点了点头。

    他原本对于韩成、张良等心怀复辟的诸侯之贼,并未放在眼中。

    直到齐国之事给秦王政敲响了警钟。

    这些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真能改变天下形势,鼓动齐国出兵,要不是齐军战力太差,恐怕灭楚之事还真会有所反复。

    最可恶的还是他们杀了与秦亲善的后胜,让秦王政原本计划在灭亡五国后,通过后胜说降齐王建的事情直接夭折,搅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一想到这里,秦王政心中便生出怒气来,对于赵佗提出的重视这些贼子的建议感到认同。

    见大王点头,赵佗声音更加高昂,他继续说道:“诸侯之贼横行于我秦国之境,而守、尉不能擒,何也?”

    “皆乃当地原属诸侯各国的豪强宗族把持着县、乡、里之权,庇护韩成、张良等心存反意的诸侯之贼,让这些反贼可畅通于郡县之间。”

    “除此之外,大王政令下于全国,欲推行之时,彼辈豪强宗族还会借着地方强权阳奉阴违,让大王政令难施,逆贼难捕,有伤我秦国法令之威严。故而臣昧死所请,愿大王徙诸侯之后以及各地豪强富户于关中。”

    “一者,可将诸侯后裔在关中就近监视,将其宗族打乱分隔,与我秦人里闾相互交叉,命当地里亭进行监视。”

    “如此一来,纵使此等人中再有如张良、韩成等贼子,在我秦国黔首官吏的监视之下,也定然无计可施,只能充做顺民,日后再无齐国东郡之事发生。”

    “二来,将诸侯故地的豪强富户迁到关中,不仅可补充关中人口,吸纳他们所带来的财富。还可将他们的势力从诸侯故地连根拔起,让我秦国派出去治理地方的秦吏在施政中减少阻碍。”

    “迁走这些豪强宗族后,当地守、尉可培养出亲善我秦国统治的新的豪族,这些人是由秦吏所扶持,一切权力和财富皆来源于大王的恩德。他们对于吾等秦吏的施政定然拥护,大王所下之命,他们更是不敢违逆,可将政令彻底贯通于乡里。”

    “臣所言两策,扩大学室子弟的来源,培养出更多的文法吏去治理诸侯故地,此为里。迁走原本诸侯故地的贵族豪强,让大王派出去的秦吏能够更好的控制地方,此为表。”

    “如此表里合一,两策配合,则山东之地,才将真正为大王所治。王命所下,再无人可抗拒!”

    赵佗眼中光芒闪烁。

    历史上的秦末,虽是由陈胜吴广等人打响了第一枪,但其后真正的覆秦主力还是六国贵族。

    项氏、赵歇、魏豹、韩成、田氏诸人,他们在原本的六国故土,一声呼唤,便有万人响应,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如果能将他们从原本的六国故土迁到关中,不仅有秦人吏民在此处监视,进出有验传等检查,让他们难以横行逃窜。

    且关中之地还有精锐的秦国中尉军坐镇,纵使天下真有变故,给这些六国后裔十个胆子,也怕是不敢起事造反。

    至于迁徙豪强富户来关中,是为了彻底打散原本的地方格局,配合大量的文法吏入驻,和培养当地新的亲秦势力,可以让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统治力大大加强。

    彻底改变秦国能征服六国,却无法彻底控制六国故土的局面,这是强本弱末之术。

    秦王政乃雄才大略之主,之前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这些诸侯之人的危害和治理地方的艰难,故而对此有所忽略。

    如今听赵佗这么一说,他哪里还不清楚这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赵佗两策的作用。

    随着赵佗声音落下,秦王政抚掌而赞:“善哉,此两策甚好,若能施行,确实可解决我秦国之危,赵佗啊赵佗,寡人可没想到你除了军争之能外,竟还有真正的治国之才。你所提问题如此严重,满朝公卿竟无人能识乎?”

    秦王政双目炯炯,盯得赵佗不好意思,忙低头道:“臣之所言,是沿途观察,深入诸侯故地了解,方能有所得。朝中诸公之所以未言,乃是需要坐镇中枢,故而对地方情况不甚清楚,实非臣之力能胜诸公。”

    秦王政不置可否,低语道:“诸侯故地问题如此之多,看来寡人砥定六国之后,当东巡诸侯故土,以固寡人之天下才是。”

    下方,赵佗听到这话,眼皮勐跳。

    我明明只说迁徙六国贵族和豪强来关中,大王你咋能联想到东巡天下?

    秦王政又转头,对同样脸色惊讶的赵高说道:“将赵佗适才所言扩充学室子弟来源的建言给与主爵中尉府一份,让其议出,爵位当定在哪一等比较合适。”

    “唯。”

    赵高立刻领命。

    赵佗心中一喜,刚才大王只说将扩充学室弟子来源的事情交给廷尉议论,因为廷尉是主管法律事务的最高机构,学室之事亦归其管辖。

    大王在那时候,并没有立刻决定下来。

    而如今,在听闻赵佗更深层次的讲解后,秦王政又改变主意,让赵高直接将建言送去主爵中尉府,让主爵中尉议出施行此策的爵位等级,这相当于就是当场拍板了此策,这是一大进展。

    可见赵佗之语,彻底说动了大王之心。

    “培养文法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我早一点提出来,在灭代和齐国之前,就开始招收大量弟子入学室。那么灭齐之后,或许就能有第一批文法吏出来,正好填充齐地啊。”

    赵佗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

    “学室之事,待主爵中尉和廷尉议定之后便可施行。”

    “然迁徙诸侯之后与豪强宗族之事。赵高,你认为这事情在此时可行乎?”

    秦王政突然开口,而且直问一旁的赵高。

    赵高愣了愣,没想到大王竟然将这问题抛到了自己头上,这非常不寻常。

    赵高瞅了一眼殿中同样错愕的赵佗,以及脸上带着澹澹笑容的秦王政,心里有些明白过来。

    大王曾学韩非子御下之术,所谓“上下一日百战”。

    这怕不是一个试探。

    大王心眼甚多啊,这是要在军国大事上,看他赵高是否会满嘴附和赵佗之语。

    赵高额头上冒出汗水,他不能当场附和,也不能完全摒弃,必须得说些言之有物的话出来。

    好在赵高算是心思聪慧之人,联想到大王话中所说的是“此时可行乎”,而并非“此事可行乎”。

    赵高顿时心中明了,他拱手道:“禀大王,臣认为少上造刚才所言迁徙诸侯贵族和豪强之策,确是为国好计。然在此时却不宜施行。”

    “我秦国刚伐灭荆楚,之后又有征伐代、齐之意,所需国力甚重。而迁徙诸侯贵族和豪强之人居于关中,不仅耗时且耗费军力财力,若在此时施行,定会搅乱我秦国一统天下的大计。”

    “故而臣认为大王应以翦灭齐代为先,少上造所献迁徙之策或可缓缓,当在大王砥定天下之后施行,如此方为无碍。”

    秦王政点点头,转头对赵佗道:“赵高之言,卿认为可乎?”

    赵佗忙道:“中车府令所言甚是。当今天下之势,我秦国当以翦灭齐代为重,迁徙诸侯贵族之事放在其后。”

    “然臣认为这两事其实并不冲突,迁徙之策或可在灭齐之后立刻施行,效果最佳。”

    秦王政眉头一挑,赵高眼睛微眯。

    只见赵佗解释道:“我秦国大军灭亡齐国后,可借着灭齐之威,以大军胁迫,将齐地诸田和豪强宗族尽数连根拔起,让他们随同大军一起返回关中,如此一来省时省力,且那诸田豪族在我秦军兵威之下,何人胆敢反抗拒绝?”

    “有齐地诸田开了迁徙之头,大王再迁徙其他五国故地的贵族豪强来关中,想来他们的反抗之心会降低不少。”

    “故而臣在此时提出迁徙之策,亦是希望大王能在灭齐之后,让领兵的将军顺带着一起实施此策,如此便可事半而功倍矣!”

    赵佗双目炯炯,盯着秦王政。

    在学室和迁徙之策的一长串铺垫后,他赵佗终于图穷匕见。

    大王,懂我的意思吧?

    灭齐主将之位,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