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北岸黎庶
书迷正在阅读:仙君莫动我无敌、飘了百万年,开局手搓上古禁法、谁说这个精灵游戏有毒的?、神明的珍宝、神逆至高、湘鄂、重生磐涅:公主归来、从模拟恋爱开始、让你做律师,怎么全都是被告?、盛宠前妻:亿万总裁轻点爱
赵家铺的外头怎会有个茶水摊?难道是出现了竞争对手?可那样的话,赵家铺又怎会特地从自家抽人手去照料呢? 原来那个茶水摊并非是别家开了来打擂台的,其实它也是赵家铺的“产业”之一,不过是非营利性质的——专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茶水。∏∈, 在赵家铺开业之前,赵四娘曾认为码头上搬货的工人在进行繁重的力气活后,大多会愿意在自家铺子里花少量的钱去沾沾平时难得一见的荤腥,补充一下体力。 其实不光是赵四娘这样想,家里其他人也是这样认为的,此后红火的生意也基本证明了这一想法。 然而仔细观察的话,就会现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工人从不光顾赵家铺。这些人中运气好些的谋上了苏记的活计,还能吃上苏记的干粮,可运气没那么好的就只能去嚼自备的粗粮了。他们所吃的午饭虽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连口面汤都舍不得买。 在码头上干活儿的,一天基本上都能赚上三四十个大钱,何至于连碗面汤都买不起?毕竟一碗汤才一文钱。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经过深入了解后,赵四娘才明白一文钱对这些工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原来这些工人全都来自姜家滩的对岸,和在码头上搬货的大部分人一样,原先也是渔民。然而,不过是一江之隔,对岸百姓的境遇却比这边凄惨太多。 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很多,高山连绵、良田极少等客观因素固然是其中之一,但这些应当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问题恐怕还出在官府身上。 管辖着南岸这方水土的静海知县虽然竭力减少存在感,但该做的他多少会做一些。 比方说,先不论静海县衙分给渔民的田地是好是孬,好歹在这位知县治下,每户渔民都得到了一定的田地作为不能捕鱼的补偿。同时县衙还在全县境内大力推广番薯,不但教授种植方法。还主动为几个赤贫村无偿提供种薯,甚至为初次种植番薯的田地免掉大部分赋税。 尽管当时番薯在静海县还是个新事物,许多保守的农民对它持着观望态度,可这么多项政策下来后。番薯终是成功地在各个村庄里普及了开来。 相比之下,管辖着北岸的长治知县他的所作所为就没有什么称道之处了。 在这位县太爷的治下,得到田地补偿的渔家连一半儿都不到。 关于这点,县太爷有话说了,不是不给分。是长治县的官田实在有限,万万做不到分到每户。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平头老百姓不得而知。 不过,就算真是官田不够,可官府要是真心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大可以换种方式补偿,不是吗?比方说,将那些名目繁多的税费减去一两项,如何? 结果……长治县衙什么表示都没有。没分到地?活该你命苦! 好吧,即使命好分到了,到手的田地也都是下等田。用来种粮食?那是休想。 有些脑子活的人家听说番薯高产又不挑地,就辗转弄来了种薯,倒也得了些收成。不过长治可不比静海,自家田里种出来的庄稼甭管它是啥,那都得缴税,番薯也不例外。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让缴税那就缴税吧,可县太爷又话了,官府遵循律法只收五谷,而番薯不在五谷之内。不能用来抵税。 本来番薯就卖不上价,那会儿官府催得又急,北岸的百姓就只得贱卖再贱卖。好容易把番薯捣腾成五谷完了税,手里基本上也不剩啥了。得!全白干了。有地也等于没有。 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静海县和长治县靠得那么近。长治知县就不怕百姓拿他同静海知县比?不好因此就说他是个贪官,但至少也是个庸吏吧? 说实话,长治知县他还真不怕。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放在幽州,甚至整个燕国,那都是常态。倒是素来本分的静海知县这回做的有些出格了。 通常一个王朝到了一半儿的时候,就会6续出现失去土地的农民。可燕国开国还不到五十年,就生生将无数渔民逼成了失地的农民。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天,就是他们的全部。“穷山僻壤出刁民”这句话太过武断,并不完全正确,但有时它还真反映了一部分现实。虽说托前些年风调雨顺的福,北岸的很多人家凭借着积蓄还能死撑一些时日。可少部分人家原本家底就微薄,在失去经济来源后,其中极少数的人就做出了些不名誉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自己的行为不光代表了自己,还代表了整个宗族,乃至整个村落,各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这一看法不光为民间普遍认同,甚至也为官方认可,《大燕律》里就有“连坐”这一条。 当然了,那极个别的几个人也就是为了生存下去,偷了个鸡摸了个狗,远没到杀人放火的地步,还不至于动用律法去制裁他们。 然而,就因为他们,北岸百姓的名声就不那么好了。坏了名声的人想要在码头上找到工作,那可是千难万难,多半要靠主动减薪才能有机会上工。 原本活计就不好找,即使找到了工钱也很少,家里还有老老少少等着供养,因而这些来自北岸的工人当然不可能耗费银钱来光顾赵家铺了。 想明白了这些,赵四娘并未因做不成他们的生意而感到遗憾,倒是心里觉得有些酸楚。 就在那时,赵四娘听请来替袁家老大看诊的申大夫说,袁家老大固然是累垮了身子,可他那病根恐怕还在吃食不干净上。 不干净啊?不知怎的,赵四娘就想起了码头边那混沌不堪的江水——前不久,她曾亲眼看见来自北岸的工人在用江水解渴! 或许,因为长年累月地喝着江水,他们早已练成了“铁胃”,浑浊的江水对他们来说已经同清水无异,这并非是袁家老大致病的原因。 可是,略有洁癖的赵四娘就是见不得别人在自个儿眼皮子底下喝“黄泥水”,她总觉得自个儿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