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日月江山永为明在线阅读 - 第376章:提前定好格局

第376章:提前定好格局

    ,日月江山永为明

    应天皇宫,乾清宫。

    本来老爷子是打算在奉天门来个御门听政的,毕竟这是好事儿,但却被朱瞻垶给阻止了。

    老爷子不是很理解,但对于大孙子的示意他却接收到了。

    然后,朱瞻垶拿着老爷子的令牌,亲自点了几个人到乾清宫。

    内阁三人:内阁双杨,金幼孜。

    六部尚书有二:户部夏原吉,兵部金忠。

    最后则是汉王和赵王。

    老爷子也不知道朱瞻垶想要做什么,但还是选择了相信,直接带着朱瞻垶及其指定的人回了乾清宫。

    “今日能召诸位过来,有一点希望诸位能明白。”在开始说事儿之前,朱瞻垶先是面色严肃地强调了起来。

    “今日能来的没几个人,这个大家都看到了,之所以能把大家叫来,那是因为我认为你们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是没有丝毫私心和异心的。”

    “但是!”

    眼看着杨荣要开口,朱瞻垶先行一步打断了他。

    “接下来我所说的事情是不能够外传的,诸位做好心理准备。”

    说完,朱瞻垶转向了老爷子。

    “爷爷。”

    “开始吧。”朱棣摆了摆手,同时让小鼻涕肃清了乾清宫里的宫女和太监。

    感受着不一样的气氛,杨荣等人心中惴惴不安。

    朱瞻垶说得太过严肃,这让他们心中多少泛起了滴咕,虽然心思不同,但犯滴咕这一点是相同的。

    像金幼孜,他担心的是参与这件事以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他们会不会被推出来背锅,而夏原吉的想法相较之下要简单很多。

    作为户部尚书,夏原吉更担心朱瞻垶这么做是因为方才当着文武百官和应天外城百姓的面上夸大了,现在把他们叫来做准备。

    不过朱瞻垶接下来的话很快就打消了他的担忧。

    “首先我说明一点,方才在外城我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不管是那些粮食的产量还是弊端,不过有一些我没有说全。”

    朱瞻垶嘴上说着,眼睛却不断地扫视着众人的表情。

    “我不说不是因为后果很严重,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有些事情虽然只是暂时推后,但结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解释了。”

    “现在来说说具体的。”

    说着,朱瞻垶将朱铭带过来的三样粮食一一摆放在了朱棣面前的书桉上。

    “首先说大家最关注的红薯。”

    “这个的弊端我之前就说过了,产量高但是不耐储存,晒干或者磨粉虽然能够储存,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粮食,经年累月的吃对身体不好。”

    “问题在于百姓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知道怎么省,怎么给子孙留下更多的粮食和钱,至于身体,那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其次是土豆。”

    “相较于红薯,土豆的问题要更加严重一些。”

    说到这里,朱瞻垶看了看众人,其中夏原吉和他老爹的表情最为明显,满是担忧。

    “土豆一样不耐储存,相比红薯产量还要低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产量会逐年降低。”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

    看着夏原吉想要开口,朱瞻垶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解决的办法我已经有了,而且是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在等这些种子回来罢了,所以这倒也算不上是个太大的问题。”

    茎尖水培很难,最起码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很难,虽然不是不能解决,但也需要长足的时间发展。

    不过土办法也有,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却能够延缓问题的发生。

    比如朱瞻垶就记得以前农村老家都是用草木灰裹一下切好芽块的土豆的,这能够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豆的病害问题。

    不能彻底解决,但却有些效果。

    “最后说说这玉米。”朱瞻垶特意将玉米留在了最后。

    “这是个好东西,相较于其他的两种,我其实更中意这个玉米。”

    朱瞻垶拿着玉米棒子,脸上的表情要比之前好了不少。

    “这个玉米的产量是这三种粮食里面最低的,但较之稻麦也是有长足的提升的,而且我给出的产量都是保守估计,时机产量应该会多一些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

    朱瞻垶看了看众人,然后将玉米棒子塞到了夏原吉的手中。

    “这个玉米耐储存,不会减产,跟稻麦的种植是基本一样的,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朱瞻垶这话一出口,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一喜。

    虽然跟红薯那几千斤的产量没法比,但在经历了朱瞻垶特意给他们营造的“低潮”之后,他们才发现是他们的预期过高了。

    有了这个玉米,那就代表着大明的粮食产量最少是要提升一番的,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行了,大家别高兴了。”看着众人高兴的样子,朱瞻垶笑着压了压手。

    “这个玉米不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今天叫你们来是为了土豆和红薯。”

    听了朱瞻垶的话,所有人才安静了不少,就连老爷子也将目光投在了大孙子的身上。

    “土豆和红薯这两种粮食虽然有缺点不适合大规模的种植,但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们的优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产量大。”

    “有了这两种粮食,大明最起码在赈灾的时候不会捉襟见肘,毕竟说句不好听的,赈灾注重的是让灾民有饭吃,而不是考虑怎么让他们在吃得饱的同时还吃得好。”

    朱瞻垶的话很是赤裸,但也不无道理,因为这一向都是赈灾的宗旨。

    没有人会让灾民吃大鱼大rou。

    “不过问题也随之来了。”朱瞻垶拍了拍手,拉回了众人的思绪。

    “红薯和土豆这两种粮食产量实在是太高,若是不加以限制,那百姓大概率会被高产量所迷惑,放弃稻麦转而大量种植它们。”

    “若是没有弊端也就罢了,但现在有,而且我们也知道,那就不得不提前想好对策。”

    “可是这个不太好限制吧?”一直都没有开口的朱高炽终于是开了口。

    “垶儿你既然把它们带回来,那自然就得发放给百姓种植,若是担心问题而藏起来,那你大费周章的让郑和与王景弘出海也就没有意义了。”

    “可朝廷虽然能够下令禁止百姓大规模种植,但也百姓也不可能全都听的、”

    “正如你所说的,百姓大概率还是会被高额的产量所迷惑。”

    “爹,这个就得看夏原吉的了。”朱瞻垶笑着指了指夏原吉。

    “我?”勐然被cue,夏原吉有些懵,但是很快就反映了过来。

    “殿下的意思是从税收的方面入手?”

    夏原吉是户部尚书,而说到户部尚书,那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粮,然后就是税收。

    毕竟户部就是管这个的。

    “没错。”朱瞻垶点了点头。

    “朝廷可以从税收入手,明确规定税收不收这三种粮食,或者像玉米这样没有问题的粮食可以少收,大头还是以稻麦为主。”

    “税是不可能不缴的,这样一来百姓就不得不种植一些稻麦,最起码是为了税收。”

    “其次,红薯和土豆的产量过大,这就代表着三两年甚至是一年后,大明就会出现大量的红薯和土豆,稻麦的数量减少。”

    “物以稀为贵,到时候稻麦的价格肯定会上涨,红薯它们的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到时候就基本不需要朝廷出手调控了,百姓们就算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也会酌情考虑来年到底要种些什么。”

    《控卫在此》

    “最后,酿酒也算是一个调控的方法,这新粮也是可以酿酒的,不过相较之下风味要差很多,后面的应该就不需要我多做解释了。”

    “殿下英明。”夏原吉拱手拍马屁,但却是真心实意的。

    从在应天外城当着所有人的面儿拿出三种新粮,到后续的分析以及最后拿出解决办法,可以说朱瞻垶是把所有的问题都想明白了并且拿出了对策。

    而他们,只需要按照朱瞻垶说的去做就行了。

    “最后……”面对夏原吉的马屁,朱瞻垶只是摆了摆手,然后转向了老爷子。

    “爷爷,这次的远洋途中有一些变故,导致郑和他们带回来的种子并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多,所以孙儿有个想法。”

    “哦?说说看。”朱棣很是满意的看着大孙子,方才朱瞻垶说的那些他都很满意,甚至一度认为朱瞻垶现在就可以独挑大梁了。

    “种子太少,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孙儿觉得第一年还是朝廷接手比较好,找一个地方公开种植,让所有百姓都能看到,这能够很好的稳固人心。”

    “不过同时也得让兵部协作,调兵守卫,毕竟这不是一般的东西,若是流出去了……”

    朱瞻垶的话只说了一半,但所有人都明白后半段是什么。

    粮食从来都是封建时代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有粮食,那就可以找个机会起兵造反,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也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明朝正赶上小冰河期,永乐年间就已经初步显露了一些,天灾频频,若是有心之人在有实力的同时还能抓住机会,等待一个庸弱的君主,那还真没有准儿。

    不过现在大明不担心内患,有了这三种粮食,内患的概率就不大了,毕竟能吃饱百姓才不会去干有可能掉脑袋的事情。

    重要的是防范大明的邻居。

    朝鲜不一定,但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