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糊裱匠和冲突
第201章,糊裱匠和冲突 蒸汽历,9年10月。 汉国的工商大会和长老会如期召开。 汉国几乎所有的工商人士向大汉朝堂建议,要把大汉凉州段的铁路联通到长安城,洛阳城,一直到汴京,建立沟通两国的铁路网,为了达到目的,他们甚至愿意购买铁路债券承担这笔费用。 因为这些商贾发现了,汉国和汉国四周的纺织品市场已经被他们占据光了,现在唯一存在的市场就是大赵了。 但大赵本身也是一个手工业强国,其纺织业也是极其强大的,虽然比不上已经开始使用蒸汽机的汉国,但赵国的百姓本土销售,而汉国的纺织品多了路费,很难冲出关中的范围,赵国大部分的地方都抗住了汉国纺织品的倾销了。 这些商人发现只有联通铁路才会大幅度的减低他们物流的成本了,而铁路则给他们带来希望了,句实在话这些商贾情愿铁路联通关中也不想联通兴庆府,兴庆府才能辐射多少人,而关中却有几百万人,关中后面的大赵更是有万万饶市场,这才是他们垂涎的。 但铁路要在关中修建,陈帆可不敢保证,他只能会向徐烨汇报。 而徐烨也是想要修建联通关中乃至中原的铁路,他倒不是看中其中的经济效益,而是铁路的军事价值,真有这样一条铁路,汉军可以在一个月内打到汴京。 “大赵不会对我们汉国开放铁路的”刚刚从汴京回来的李直截帘的道。 “蒸汽纺织机对大赵的冲击太强烈了,洛阳城有大量的农民成为流民都是蒸汽纺织机造成的,这段时间洛阳当地大量的泼皮在当地的豪强指挥之下烧毁我们的货物,就是因为在汉布的冲击下,当地豪强的生意和当地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柳琦已经对我们有意见了,我回来的时候还专门了,以后大赵会对我们汉国的纺织厂限制,定额是1000万匹,超过这个数字就不允许汉布继续进入汉国。” 陈帆有点恼火道:“我们和大赵可是盟友,他们就这样对待盟友的,1000万匹棉布,我们卖到燕国都不止这个数字。” 纺织业可是大汉的第一支柱产业,陈帆当然恼火柳琦的这个举动了,要知道大赵的丝绸,茶叶各种瓷器汉国可没有限制过,而是有多少要多少,只是大赵的产能跟不上而已。 李无奈道:“这还是柳琦需要我们对抗大燕,要不然连1000万匹这个数字都没樱” 老吴头问道:“要不我们卖一些蒸汽纺织机给大赵,这样柳琦总不用担心汉布的冲击了。” 能卖一点机械也是好的,大汉的蒸汽纺织机可不便宜,一台就是上万贯的价格,超级暴利,即便是大汉的商贾一次也只敢购买一台。 李摇头道:“柳琦不敢引进蒸汽纺织机,他不但担心我汉布冲击赵国的百姓,也担心大赵的商贾用蒸汽纺织机冲击普通的百姓,对柳琦来,大赵稳定最重要。” 大赵是个封建国家,主体就是农经济,普通百姓讲究男耕女织。 蒸汽机的大量普及会彻底摧毁普通百姓一半的财政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破产成为流民就是必然的事情啊。 大赵的百姓超过万万,即便是几分一成的百姓受到冲击,那也是上百万的家庭破产,他柳琦敢让这些百姓成为流民,百姓就敢直接推翻大赵朝廷。 某种程度上而言,第1次产业革命,不出现在中原王朝地区是有合理性的。即便是萌芽的冲击力,都足够摧毁一个王朝,封建官僚为了维持王朝的稳定,自然不可能让这个萌芽继续开花结果了。 反而是像汉国这样的地区,不可能受到冲击,封建制度都没有进入,勉强能算个部落联盟,河西地区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勉强活着,哪里有什么经济活动,因为受道路的限制,他们连剥削的价值都不存在。 连经济活动都没有,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冲击了,反而是产业革命之后,汉国生产率暴涨给他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 柳琦就处于这样为难的进步,即便是他知道蒸汽机可以提升效率带来财富,但他也不敢使用,甚至不敢把蒸汽机引入到大赵境内。 徐烨摇头道:“亏的柳琦还是一个改革派,连蒸汽机都不敢引进,他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糊表匠。” 穆汉问道:“铁路能不能修建?” 李道:“柳琦可是一个老狐狸,赵国的铁路不是联通南方,就是联通东方,但就是不修建联通关中的铁路,显然是非常忌惮我们。” 徐烨道:“算了,先不管大赵的事情,我们这段时间主要的尽力用在打造火枪,火炮,囤积粮草为主。等燕国被我们灭了,大赵的国门不开也得开。” 而长老会相对就和谐一些了,这里的长老们大部分都是农民和牧民出身,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还没有学会使用这份权利,他们只是做一个观众来倾听汉国越来越强大,发展越来越快,大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而后就是不断鼓掌了。 而当陈帆未来三年朝廷要囤积3000万石的粮食,同时要建立一个有关,大豆,食盐,白糖,布匹等战略物资仓库,累计投入的钱财将会超过3000万贯。 顿时会场掌声如雷,这才是和他们息息相关的消息,此时汉国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了3个大赵国,可以是地域极其广大,虽然大部分都是无人区,但汉国人口连大赵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即便大部分都是烂地,但汉国人均拥有的耕地超出了100亩,而汉国权贵被徐烨吸引到工商业去了,这些土地几乎全部都是百姓的。 而百姓有了土地,种植都是可以活命的粮食,但因为这两年没有战争,粮食大量丰收,汉国境内不管是官仓民仓都快挤爆了,粮食的价格暴跌,而现在朝廷要增加粮食的储备,这就相当于让他们可以多赚一些钱。 而后陈帆又宣读了朝廷打算扩军的消息,以前汉国各州3000常备军将扩充到5000人,兴庆府和平西府近卫军扩张到2万人,同时加快火枪的普及率,争取在2年内火器的数量可以装备20万大军。 这更是引起了长老们的欢呼,在大汉境内,当上了常备军就相当于大赵考上了举人了,一句鱼跃龙门也不为过,成为常备军即便是退役之后,优秀的士兵可以进入官员学院,成为大汉的基层官员,还可以进入汉国但各个官营工厂吃上皇粮,可以实行了阶级飞跃了。 而现在一下子拿出了几万个举饶名额,这些长老们如何不高兴。 汉国召开的时候,大赵使者作为观众在旁听,而王灌也做在其中,他对长老会极其感兴趣,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真经历了一次之后,却有点失望了,这些长老们没有一点远见,甚至可以是极其平庸的人,他们只是鼓掌机器,这让幻想长老监督官员的想法破灭了。 当然他还是认为长老会是一种进步,最起码让各地的豪强了解大汉内部的情况,上情下达变得极其便捷。 而大赵派遣过来的士子,对汉国恢弘的城市与建筑,发达的铁路网络,还是有一丝敬畏的,他们看到大汉的繁华不输给大赵,汉国在他们眼中终于算一个文明国家了。 会议散了,吕端邀请王灌在一个酒馆讨论今的长老会。 吕端喝口闷酒无奈道:“朝廷交给为兄的任务算是失败了。” 王灌想了想道:“朝廷不想打了?” 吕躲头道:“丞相认为时机不成熟,想要等几年,所以才派遣为兄来汉国商议,但汉人不答应,今更是宣布了扩军命令,显然他们是不打算等我们大赵了。” 王灌点头道:“朝廷的债务还没有偿还完,新军还没有训练好,的确不是进攻燕云十六州的时候。” 吕端无奈道:“为兄有时候都不明白,大燕是下霸主,怎么在汉人看来就好像一个病夫,好像他们一战就可以吞了燕国一样,他们哪里来的自信。” 王灌苦笑道:“从徐烨起兵以来,汉军还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吃过败仗也就算了,徐烨还经常指挥汉军以弱胜强,连燕军都被他们轻易击败,他们有这样的自信是正常的。”
“和汉国联盟有什么意义,他们就根本没有看中我大赵的军事力量。”吕端更加郁闷了,他大赵只要不军事,各方面都强过历朝历代,但只要一军事,大赵即便有百万大军,却一样是弱鸡。 王灌思考一刻而后淡然道:“只怕在汉人看来,我们只要不捣乱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 “弟这段时间观察汉国,发现他的制度和暴秦类似,普通的百姓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参军,兄长应该看到了,汉国朝廷要扩军,所以的长老都极其高兴,闻战则喜,这不和暴秦一样,这种制度就决定了汉国要不断打仗。” 吕叮忧道:“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我大赵附近,只怕祸福难料呀。” 王灌淡然道:“大燕是下霸主,岂能轻易战胜,这必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朝廷只要从现在开始整军备战,不定能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他这段时间了解汉国的强大,但他也不认为汉国能轻易击败燕国,下霸主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蒸汽历,10年1月。 汉国太子徐如云被认命为近卫军厢军指挥使,率领1万近卫军驻扎在银州,同时赵勇被任命为黑山福威厢军司,率领1万常备军驻扎在黑山警卫燕军的动向。 同时大汉船队不断通过黄河运输武器,粮草到黑山,黑山到处是新建立的粮库和武库,而这样的情况在银州也是一样出现。 在边境如此大规模的囤积粮草武器,只要不是白痴都知道汉国想要对燕国动手了。 面对汉国的军事压力,燕国也在两地分别驻扎了,清河军和德军两万人马防备汉军的突袭。 汉燕两个针锋相对,战火蠢蠢欲动,局势极其紧张。 蒸汽历,10年4月。燕国,东胜州。 几百名汉军胸甲骑兵在广阔的平原上纵马奔驰穿插着,汉国骑兵钢刀锋利,战甲坚固,燕军骑兵被打的仓皇逃窜,想要逃回清河军的驻地。但燕军的逃窜是徒劳无功的,他们被汉军拦截住,不断被截杀。 眼看着逃不了了,燕军士兵只能向汉军投降,在收容上百燕军俘虏之后,这场规模的站东结束。 “大帅,上千牧民逃向汉国,追击的一个骑兵百户失去了联系。” 清河军主帅臧才筠怒气勃发道:“欺人太甚!有没有谁敢去汉境,再去教训汉人一顿,不求杀伤多少敌人,哪怕是屠了几个村子,也能解口恶气” 上京道被汉国占据之后,大燕的西京道,每年都有大量的部落和牧民逃到汉国去。 而这段时间汉人更加猖獗了,直接派探子深入到西京道,带领部落牧民造反,蛊惑他们逃向汉国。 燕国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帝国,西京道的土地大部分都是草原,燕国以部落联媚方式统治这片地区。 汉国挖的是臧才筠的墙角,所以他才会如此生气,他不是没有派遣骑兵去教训汉军。 但在经历了几场噩梦般的厮杀之后。他发现汉军骑兵的战斗力在他的部众之上,他派到汉国境内的骑兵,都是rou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后面他想守着老家,看住部落向汉国逃离,但他却没有想到汉军会冲入燕国的领地,汉人完全没有在意两国会爆发全面大战的意思。 一个部落首领道:“大帅,汉人兵甲太过犀利,我们打不过,快向朝廷求援吧!” 臧才筠默然,他早就向朝廷求援了,只可惜现在燕国的火器部队装备的数量只有万人,燕国朝廷认为现在不是全面开战的时候让他忍耐。 但继续忍耐下去,他的部落快被汉国给全吞了,生存危机迫在眉睫,他等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