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新福王在线阅读 - 0181 定心

0181 定心

    玎因为要保证接权不出现动乱,常洵决定扩编出二万军队带到京城去。不过由于他手下的人太分散这些年各种变动太多确实是有些混乱,还有就是有一些人提拔上吃亏了。

    为此他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对所有武装力量的人进行一次梳理,还有就是将武装力量本身也进行一次大梳理。

    武装力量的梳理就是设立一个军事委员会,这个军事委员会设了参谋部、军令部、军政部、军工部、后勤部、陆军部、海军部等。

    这个架子非常大但明显属于是为整个大明的军事最高指挥机构所设立的,所以这时在这些部里担任职务的人都是职位较低的,有些部甚至是还是空架子。

    军事委员会外野战陆军此时准备设立到五千人左右,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工后警卫综合营的旅为主。因为此时一个旅足以对付一个战役方向了,再大的编制不必要的。

    旅为最大的编制其实有时还用不上的,所以这样编制还存有随时拆开为三个混编营使用的打算。事实上因武器跨越时代,此前的军队大多只有一个营规模投入作战的。

    只是此时扩编为了震慑整个大明,在解决京营后那大同之类边镇也要第一时间接着整顿。还有对付西、北方向外敌,及内乱才会一下扩军如此多的。

    当然将京营与边镇军队整编出来时不可能马上武装超时代武器了,因为这时生产产量不足外,此时整编的军队也只是初步的,只要汰弱留强配齐刀枪盔甲,恢复到明初战斗力就可以了。

    那是因为常洵改革由内而外,也就是说攘外必须安内。实际上这话并不错只是并非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适用,可大明此时外部威胁不大却不定什么时间暴发就要先夯实自己。

    正是如此常洵此时只需要二万核心军队就可以了,有这军队加大名义在自己一边,就可以第一时间将京营与边镇成功整顿整编。

    陆军如此水军此时浙军闽军已经知道厉害,有了大名义将之整编不难。而且这二省海盗已灭,水军也不必留下多少,与水上保安队并编成几个水警队就可以了。

    常洵部的水军此时规模小,暂时先解决东亚日、韩、夏(虾夷)、流求诸国与大明关系,掩护向大员岛移民,保护沿海贸易,完成剩下靖海计划为主,所以只编制一个水军支队二个分队,驻地为大员岛与中左所。

    一个不整编水军陆战旅需要去京城完成京营整顿整编后,将军官与骨干抽回来,与此时在对马岛的陆战队重新合编组成。而且这些军队马上将转为大明编制了。

    只是常洵暂时仍然算藩王,灵山岛、大员岛、中左所地位也一样暂时不变,沿海岛屿归还各省县管辖或设立专区由常洵接权后决定。

    而三岛常洵准备各设立一个警备队,只是大员岛一个警备队肯定不够用,还会每县设个治安队之类。上述为常洵此时军事方面的安排,除了军事委员会一切都是暂时的。

    因为这三岛迟早会回归大明统一的行政序列,就是称省还是归于福建,就如海南是否独自称省一样这问题肯定会引起不小争论,这个争论无原则性可言可以到时再说的。

    只不过参谋部(本该军政部负责,此时还放在一个部门因为军政部未成立。)将所有的军人档案都调拢了,这各级军官一时间仍然不能安排下去。

    为了什么乃是入川支队中不少人要安排在新的军队中担任各级军官的,入川支队也是临时任务,一回来全部会分散进新编部队外,不少人实际上还看他们此行的表现才能落实,如突出有较大的战功还要升一升,所以还要等入川支队返回才能最后确定。

    好在入京的军队下半年才正式组建就可以的,因有大量军官与骨干三四个月磨合足矣。话说如此悬而未决多少让人不爽的,常洵一开始较忙也不大关注入川支队,等闲一些开始考虑入川支队如果到十月也回不了怎么办。

    那知正担心入川支队去了被晾起来,而平叛战事李化龙觉得兵粮未足迟迟不展开,入川支队独自攻击又不顺利怎么办时,郑家令报告了出战大胜平叛基本上算完成的好消息。

    这消息确实非常好,超乎寻常好。因为入川支队轻装突击打出了威风、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达到了常洵的期待,但他想不到的是在川文武态度不少一下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

    如此说来他去京城接权遇上的反对可能不如预期那么激烈,如果真是如此扩编二万的计划可以修改一下的。

    当然这个修改并非是只扩编五六千兵力就去京城,而是这二万军队必须扩编,区别在于之前考虑所有的士兵都在自己区域内解决,就算是中左所那里向外招一些军户子弟,肯定在大员岛的移民及子弟占多数。

    如此看来可以扩编出架子,一部分士兵特别如后勤连之类,完全可以从京营中挑选出一些人补充的。因为入川支队在川地一千多人可以挑翻杨应龙,有五六千人去京城怕也无人会误判了。

    当然也不可能真去五六千人,因为京营、边镇军改时会掺入不少军官的。但就是去一万人也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为什么如此乃是常洵将人移民大员岛不容易啊!

    到这时常洵名下统治的人口才勉强超过五十万,其中男性多一些接近三十万。可这点儿人口十六到四十的人不过十七八万,这人口看似不少大部分要务农少部分要务工。

    其中十六到二十五岁的人不足十万,这些人还是这几年最重点培养的,一下去了二万加上水军与三个守备营占了三分之一了,所以常洵对此十分迟疑的。

    原来打算扩编时人口达到百万才开始,当然就会压力小不少。只是之前担心军队少了去京城压不住场子,这时知道入川支队战绩会让人少妄动,让大员岛少征一万士兵真是一个大好消息。

    而且此时要去京城并非只是军人,常洵要推行改革靠原来的官僚队伍肯定不可能。如果靠他们只要看王安石、张居正等等历史上有名无名或大或小的改革就知道,那些官员真靠不住的。

    主要是他们中反对改革者,对改革有疑虑者占绝大多数,于是各种顶着不动、拖沓不进外还有正经歪吹,将好事办成事。就算是支持改革的人也是或急于事功、或盲目蛮干、甚至是自由发挥。

    那还是改革幅度并不大就如此了,常洵的改革会参考后世改革幅度肯定大外还广又深。这样的改革让现有官员办怎么可能,所以常洵只能从大员岛抽出一些干部去执行、主导改革。

    可是常洵将改革放在一个省,每个县一百人也要上万人。因此这些人正在抽调与培训之中外,这些人基本上都会逐渐安排在当地各个岗位,改革工作队会添一些新人再去下一个地点。

    这一来这一万人,后面可能还要抽出不少人一在大陆当官,他们的家人也会跟过去的。包括军官也一样,如此的话一下逆移民会在十万以上,这让常洵怎么会不考虑第一时间去的人尽量少一点。

    为什么第一时间人尽量少一点,主要是常洵一接权移民肯定会大增的。只是新移民与移民几年的人差距不小,在大员岛也需要大量骨干才能将移民顺利安安置好、教育好。

    今后向其他地方移民大员岛仍然要抽出大批人员的,因此大员岛也成了常洵的培训中心。只是它此时自己也不强,无法一次提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