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贼 三
国家象征 国旗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旗为“五色旗“,寓意“五族共和“。五色旗是清朝海军的官旗。武昌起义次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发布《安民布告》规定国旗为五色旗,此后北洋政府亦沿用五色旗。袁世凯称帝时曾废除五色旗,改“中华帝国国旗“,但不久后便在各地的讨伐声中宣布取消帝制。“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摘下五色旗,挂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宣布归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国徽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徽为“十二章国徽“,又称“嘉禾国徽“,设计者为鲁迅、钱稻孙和许寿裳。“十二章国徽“的图案来源于中国古代天子礼服绘绣的十二种图象以及汉代《五瑞图》石刻上的图案,结合了传统十二章中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象征着稳重、忠孝、洁净等,袁世凯称帝时也沿用此国徽。“十二章国徽“于1913年2月正式发表,北伐战争后被废除。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立后,将中国国民党党徽略加修改后作为国徽。 国歌 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歌为上古诗歌《卿云歌》。《卿云歌》相传是舜将帝位禅让给禹时齐唱的诗歌,歌词为《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卿云烂兮,钆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13年,汪荣宝将《卿云歌》稍加修改,加上舜的名言“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并请比利时音乐家约翰·哈士东谱曲,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时,《卿云歌》定为临时国歌。1915年5月,国歌改为《中华雄立宇宙间》。1921年7月1日,由作曲家萧友梅重新配曲的《卿云歌》再次定为国歌,直到国民政府上台后废除,改为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歌》。 北洋政府时期政坛更迭频繁,从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六天。虽然北洋政府先后出台的五部宪法都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但袁世凯掌权后,立刻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独揽一切权力且可无限连任,使新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坏。袁世凯死后,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使民主成了一纸空文,各派系争夺政权,中央政府成了地方军阀角逐的舞台。由此,北洋政府踏上了它短暂的历史舞台。 历届总统 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 黎元洪: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 冯国璋:1917年7月12日至1918年10月10日。代理总统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周自齐: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 黎元洪: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高凌霨: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10日。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 曹锟:1923年10月10日至1924年11月2日 黄郛: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3日。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临时执政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国务总理代行职权 颜惠庆: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2日。国务总理代行职权 杜钖圭:1926年6月22日至1926年10月1日。国务总理代行职权 顾维钧: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国务总理代行职权 张作霖: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陆海军大元帅 历届总理 唐绍仪:1912年3月29日 陆徵祥:1912年6月29日 赵秉钧:1912年8月20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赵秉钧:1912年9月25日 段祺瑞:1913年5月1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朱启钤:1913年7月17日交通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1913年7月19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熊希龄:1913年7月31日 孙宝琦:1914年2月12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徐世昌:1914年5月1日国务卿 陆徵祥:1915年10月26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卿 陆徵祥:1915年12月21日国务卿 徐世昌:1916年3月22日国务卿 段祺瑞:1916年6月29日 伍廷芳:1917年5月22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江朝宗:1917年6月12日步兵统领代理国务总理 李经羲:1917年6月24日 段祺瑞:1917年7月14日 汪大燮:1917年11月22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王士珍:1917年11月30日 钱能训:1918年2月20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1918年3月23日 钱能训:1918年10月10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钱能训:1918年12月20日 龚心湛:1919年6月13日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1919年9月24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靳云鹏:1919年11月5日5月14日请辞,7月2日奉准免职 萨镇冰:1920年5月4日海军总长代理总理 靳云鹏:1920年8月9日 靳云鹏:1921年5月10日 颜惠庆:1921年12月18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梁士诒:1921年12月24日1月25日请假出京,5月5日被免职 颜惠庆:1922年1月25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周自齐:1922年4月8日教育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2年6月11日7月31日请假出京,8月5日辞职 王宠惠:1922年7月31日司法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唐绍仪:1922年8月5日 王宠惠:1922年9月19日 汪大燮:1922年11月29日 王正廷:1922年12月11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张绍曾:1923年1月4日 高凌蔚:1923年6月14日摄政内阁总理 高凌蔚:1923年10月12日 孙宝琦:1924年1月10日 顾维钧:1924年7月2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4年9月14日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黄郛:1924年10月30日摄政内阁总理,教育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段祺瑞:1924年11月24日临时执政 许世英:1925年12月26日 贾德耀:1926年2月15日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贾德耀:1926年3月4日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内阁摄行临时执政职,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颜惠庆:1926年5月13日 杜锡珪:1926年6月23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1926年10月5日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顾维钧:1927年1月11日 胡惟德:1927年6月16日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 潘复:1927年6月20日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民营企业、华资银行大规模兴起,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的一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国内工业增长迅速。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尤其是棉纺织业、面粉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国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产业的基本格局。 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如《暂行工厂通则》、《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些法令和条例尽管大多仍停留在纸面上,但毕竟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合法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工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上,特别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上。 以纺织业为例,从1914年到1922年,新设纱厂49家,布厂5家,纱锭由1914年的54万枚增加150万枚,布机由2300台增加到6767台。面粉业方面,1914年到1921年,新设面粉厂127家。缫丝厂则由1911年的260家增加到1917年的460家。除了轻工业以外,重工业也有一定发展,但数量不大,规模较小。新开办的民营煤矿有13个,铁厂有2家。上海一地的民族资本机器工厂,由1914年的91家增加到1924年的284家。从洋务运动到1911年,中国资本总额为1.3亿元,而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到1918年,新增资本就达到了1.3至1.4亿元。1912-1928年,新设银行多达313家,1920年实存银行103家,实收资本总额8808万元,1925年实存158家,实收资本总额达到16914万元。从1913年到1920年间,民营工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1.9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营工业资本(3.44%)和外国工业资本(4.82%)的增长速度。一直到2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势头持续不衰。 不过这一时期的官僚资本主要是接办清廷创办的企业,自己设立的很少。军事工业主要是从清廷手中接收过来的十几个机器局,但这些工厂多半处于半停顿状态,没有什么大发展;民用企业也是如此。由于军阀连年混战,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靠借债度日,就当时官僚资本经营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29家民用企业,总设立资本也只3200万元,大多经营不良,最后多半归于商办或停办。由于连年的内战,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费开支更是达到了惊人的数目,北洋政府存在的16年间,全国军费开支24亿,相当于1860至1937年工业建设积累的2.5倍,这还不包括战争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至北伐战争后期,军费支出约达三亿八千万元,而政府的全部收入不过四亿五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