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越来越近(二)
最终,在我的命令下,我和董袭换了位置。 原本董袭是前军主将,担任水师先锋,负责第一轮作战。 但在我的命令下,董袭被换到了中军,负责保护鲁肃的安危。 毕竟我是主公,虽然我不是主帅,但董袭也不得不听从。 见到董袭有些郁闷,我心里明白,董袭这是怕自己捞不到功劳。 于是在董袭离开前,我当场宣布,擢升董袭为扬武将军。 一下子就晋升为了将军,董袭的心里再无任何的不满,对我也是越发地忠心。 于是乎,董袭坐着我来时所乘坐的走舸前往中军,我和星月则是留了下来。 接下来,将会由我率领前军,并向着江陵进发。 ……… 另一边,不仅仅是我方水师距离江陵越来越近,桂阳的战事也即将迎来尾声。 桂阳城,更确切地应该说是桂阳郡,其实是我方防御交州陈霸先的门户。 从桂阳南下,虽然只有一条路,但却是从荆南通往交州的必经之路。 而从交州北上荆州,桂阳也是必经之路,桂阳城因此为核心城池。 自从大汉诸侯联军失败,周泰又离开桂阳以后,陈霸先看准时机率军进犯。 虽然陈霸先只带了五万大军,但民夫却有整整二十万之众,因此称之为三十万、五十万大军也不为过。 毕竟在古时候,但凡打仗,将真实的兵力数字进行夸大一番实属正常。 何况陈霸先有五万精锐,二十万民夫,因此称之为五十万大军也有人信。 总之,现在的桂阳城已经被交州军团团包围,并且已经摇摇欲坠。 自从交州军到来后,桂阳已经整整被包围了半年之久,现在就连外城墙都已经被攻破了! 若非桂阳军民众志成城,在太守—陈震、大将—孙瑜、全琮的努力下共同修筑了一道内城墙,恐怕整座桂阳城都已经被攻破了。 现在,双方正围绕着内城墙在展开激烈的大战,在交州军的猛攻下,就连内城墙都已经摇摇欲坠了。 原本守军有一万五千人,周泰在离开后,带走了其本部五千人。 经过了半年的血战,守军只剩下了不到半数,甚至连兵员都已经换了好几茬! 毕竟桂阳城乃是桂阳郡的治所所在,作为治所,桂阳城在鼎盛时期有着十万人口。 十万人口,加上从周边各县、乡亭逃难来的百姓,其中青壮数量有近四万。 江东军乃是仁义之师,得人心,因此全城军民都愿意帮助守军一起守城。 而在太守—陈震的努力下,全城的军民、物资进行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守城方将一切力量都发挥到了极致! 若非如此,在二十五万交州军的猛攻下,桂阳早就被攻破了。 面对如此坚城,交州军损失惨重,二十五万大军已经折损超过半数。 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交州军主帅陈霸先并没有灰心,而是爆发出了十分顽强的意志! 整个交州的人口也就五百万,其中青壮有大约一百万,陈霸先带来的二十五万大军已经是交州四分之一的力量了! 交州军不仅人数众多,物资也是交州这些年来近一半的积累,就连陈霸先带来的将领也个个不逊色。 除了主帅陈霸先外,其麾下还有吴明彻、陈蒨、杜僧明、任忠四将,皆是陈霸先麾下的强将! 吴明彻(512年-578年),字通昭,秦郡人。 齐朝南谯太守—吴景安之孙,梁朝右军将军—吴树任之子,南朝陈将领。 侯景之乱时,秦郡大饥,吴明彻却将余粮分给邻里。 梁末,随周文育征讨杜龛、张彪。 陈朝代梁后,随侯安都征讨王琳,众军败没,吴明彻所部得全。 陈文帝即位后,抵御北周,督众军讨周迪,镇驻陈朝帝乡。 废帝即位后,先后诛杀刘师知、到仲举,讨平湘州刺史—华皎。 陈宣帝即位后,陈宣帝以北齐内乱,朝议北伐,吴明彻决策请行。 遂于太建五年(573年),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上。 先克复秦郡,于吕梁大破齐军,又陆续攻克历阳、合肥、寿阳,收复淮南。 太建九年(577年),陈宣帝命吴明彻再度领兵北伐,以取徐州、兖州之地。 太建十年(578年),吴明彻被俘,北周待之以礼,旋忧愤而卒。 ……
陈蒨(520年—566年),字子华,即陈文帝,吴兴长城人。 陈武帝—陈霸先侄,陈武帝陈霸先兄始兴王—陈道谈长子,陈宣帝—陈顼长兄,南朝陈皇帝。 陈蒨少时即为人稳重,举止大方,喜读经史。 侯景叛乱,陈霸先起兵勤王,其被侯景关押,险遭杀害。 及梁军克建康,投奔陈霸先营中。 554年,陈蒨随陈霸先北征广陵,其作为前锋,每战必捷。 559年,陈霸先死,遗诏立陈蒨为帝。 次年,改元天嘉。 即位后,继续完成统一江南的事业。 560年,北齐派兵配合王琳东下,直指建康,至芜湖,被陈军击败,王琳及其所立皇帝萧庄皆逃奔北齐,从而消除了上游的一大威胁。 后来,陈军又消灭了割据势力,使江南再次统一。 尽管领土大大缩小,但境内比较安定,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其历经艰难,颇知百姓疾苦,平时勤于政事,事事节俭,又比较注意农业生产,令地方官员及时劝课农桑,还曾整理户口。 在其统治期间,南方的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恢复和发展。566年,陈蒨病死。 ……… 杜僧明(509年~554年),字弘照,广陵临泽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杜僧明早年担任新州防助,效力于卢安兴、卢子雄父子,后因卢子雄冤死而发动兵变,攻打广州,被陈霸先俘虏,遂归顺陈霸先。 他随陈霸先收复交州、攻杀元景仲,击灭兰裕、大败蔡路养、擒杀李迁仕、克平侯景、征讨北齐,累立战功。 承圣三年(554年),病逝于江州,年仅四十六岁,谥号为威,陈朝时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杜僧明虽在陈朝建立前便已去世,但却以陈朝开国功臣的身份配享于陈朝太庙。 唐代史学家姚思廉在编修梁、陈两朝国史时,便将杜僧明收入陈朝的国史《陈书》,将他列为功臣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