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都市小说 - 北京郊外的小路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 侉子

第十六章 侉子

    我是前段时间认识万耀文的。

    当时,我从网上给紫陌买了个摩托车的风挡,然后去姜小夏那儿,借用他的工具安装一下——既不麻烦人,也顺便体验一下DIY的乐趣,还能更好地表达心意。

    这风挡实在是好,简约美观不违和,挡风挡沙挡飞絮,简直是用了就忘不掉。

    那天天气晴好,微风。

    杨柳絮漫天飞舞,像雪花一样,只是更轻盈,更无序,更难缠。

    本来,“春风杨柳”“杨柳依依”都挺美的,现在倒好,“吹面不寒杨柳絮”,其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不便乃至损害,不必细说。

    这白色絮状的绒毛由雌性杨树、柳树的果实炸裂而出,它携带着种子,借助风力传播四方,落地生根。

    如果每一颗种子都有机会发芽,每一个鱼卵都能孵化,每一只动物都能长大,每一个人的野心都能实现,这个世界必然灭亡。

    诚哉斯言。

    BJ的杨树和柳树大部分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杨柳树适合BJ的土壤和气候,且有成本低、易于繁殖成活、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于是成了主要绿化树种。

    此外,杨树中飘絮的雌株,相对雄株发育早,皮肤好,被选用的比例又更大一些。

    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我原来对飞絮不是很介意,毕竟我不对任何东西过敏,只是觉得不便。

    现在,我觉得它会被吸入并蓄积在肺内,肺尘埃沉着病似的,于是很紧张。

    姜小夏的店在东四环外,广渠路北侧。京B的车不能进四环,他这算都照顾到了。

    我们围着一辆侉子聊了起来,刚洗过的车上沾了不少飞絮。军绿色的侉子,加上个京A的牌子,到哪儿都是一景儿。

    车很新,但不是那种锃光瓦亮的新,而是保养良好的新,有点“修旧如旧”的意思。

    我喜欢复古的东西,如果分析起来,应该会有这么一项:你老了,起码在心理上。

    我想我应该承认这一点。我在年龄上比紫陌大几岁,但是在心态上,我可能比她大十岁百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成熟以及与之相关的任何优秀品质。

    比如我现在用的这台笔记本电脑,就是ThinkPad的经典款,通体乌黑,全尺寸七排键盘,小红点,蓝色回车键,可谓低调优雅。

    当然,这也跟笔记本电脑已经发展成熟,无甚大变化有关,不像同一时期的手机,你再喜欢iPhone4的工业设计,用起来和iPhoneX也不一样。

    “他是个作家,还会修车。大拿。”姜小夏跟车主万耀文介绍我,并不忘调侃我。

    这他妈的姜小夏,还拿这事儿逗咳嗽,好像我跟紫陌好了,截了他的胡似的。

    “咱们见过,你会补胎。”万耀文笑着说。

    我也想起来,那次去郊区,确实有一辆侉子,只是上面坐着一个女孩,就没靠近看。后来遇到紫陌,就更没再注意了。

    张爱玲说,大部分的男子的美,是要到三十岁以后方才更为显著。现在这个时代,人应该更比当时晚熟几年吧。

    万耀文看着比我们大几岁,正是“美”开始显著的时候。他五官端正,身形匀称,穿着得体,和气而又有些不羁,懒散又藏着爆发力。怎么说呢,就像那种演黑帮挺像又不让人讨厌的演员。

    其实,郑凯瑞也有几分这种气质。

    现在很难以貌取人了。就像某商业大佬所说,包、衣服什么的算什么奢侈品,谁都买得起,只有豪宅、豪车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几天前,我看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一个人开着一辆劳斯莱斯,去一个街角底商“新发地果蔬社区服务站”买菜。

    除了一双鞋帮上印着大“GUCCI”标志的白色休闲鞋,她的穿着打扮、身材相貌与店里的收银小妹几无区别。

    我怀疑,她买菜的时间没开车停车时间长,买菜的钱没开这趟车的油钱多。

    说实在的,我见了两百万的车心态还行,但要是五百万以上,就不能琢磨,要不容易不淡定。

    就像有人说,见了市长还能不卑不亢,如果是高官,可能就hold不住了,不自觉就要摧眉折腰,作胁肩谄笑状。

    如果我当时知道万耀文的真实身份的话,恐怕跟他的交往就不那么自然了,或者说,就不交往了。

    不过,也不一定。就像,哪个贪官被查之前,他的朋友不知道他贪?或者说不用知道。

    何况,我还抱着一个写作的目的。

    大家互相认识了一下。

    一般情况下,哪个区,哪个街道,哪所学校,三句话一问,基本上就能说得出共同认识的人,要么是朋友、同学,要么是个场面人——这人不能太官府,不是交朋友的路数;不能太江湖,恐怖组织似的也不行——甭管熟不熟,先建立关系。

    说实话,我有点儿装“社会人”。男人嘛,特别是在街面儿上,谁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好孩子啊。

    我们大概套了一下瓷,结果没联系上,就及时打住了。毕竟不是一个区,不是一个年龄段,他也没走上学这条路。

    “家乡被兼并之后,我就流落朝阳了。”

    万耀文说的是几年前城八区合并为城六区,崇文并入了东城,宣武并入了西城。

    “合并就合并吧,为什么不叫崇文区呢?全国叫东城的多的是,有叫崇文的吗?有崇文门,有东城门吗?”他是前崇文人,还有不少情结。

    其实他也明白,大的吞并小的,富的吞并穷的,名正言顺。论面积、人口、GDP,这俩跟那俩确实不是一个量级,“穷崇文,破宣武”嘛。

    或许,以后东城和西城也合并了呢。

    “你是作家?看你身形,不像……”他笑着问我。

    “惭愧,惭愧,现在光朝阳区就有好几万自称作家的。”我自嘲道,接着看了一下自己的胳膊,“闲着没事,活动活动。”

    “他写小说呢,到咱这儿来是微服私访,顺便泡妞。”姜小夏继续调侃我。

    “什么他妈的微服私访。我就是找点素材,往rou麻了说,体验生活。”

    “只扫听别人的事,不聊自己的事。”

    “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到时候我就不给你打折了,给你签个名。”

    “这话有道理,到时候算我一本。”万耀文说着发动了车,“再见二位,慢慢聊着。”

    “慢点儿。”我们边打招呼边目送那辆侉子开走,又欣赏了一下它行驶中的风采。

    “我这E本还开不了这车是吧,你帮我联系联系,升一下级。”我问姜小夏,“你跟他熟吗?”

    “来过几次,上次跑山后才算认识了。我这就是跟所有人打镲,生意嘛,太熟了也不好。”

    “jian商。”我笑着揶揄他,“对了,你是不是认识个在潘家园开店的?”

    “他是在平乐园,那儿不是黄了吗,不干了,现在卖核桃、葫芦也不挣钱了。”

    “那算了,卖串儿的我也认识,不过也转线上了。”

    我说的这位,原来在潘家园也有一号,现在自己在家买料、加工、穿绳,照片拍得相当专业。

    我琢磨着,怎么不得看点和璧隋珠,听点传奇故事,最好能有缘得见某个神秘的大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