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黄河:赈灾之策
朝堂传来低声的窃笑。 杜松和郑光弼都红了一下脸,这个时候兵部尚书徐天楷缓步上前道:“启禀陛下,三殿下说的确实有理。但问题是,如果将国库存银悉数用于赈灾,万一北方战事再起,士兵将无粮可吃,军队将无饷可发了。” 李世默眼眸微微一侧看向这位徐大人,相比其他两位大人的反对,徐天楷说的才是问题的关键,国库没钱,粮仓无粮,任凭李世默再想赈灾都无济于事。他思忖一下,还是慢慢道:“江南米粮丰盛,且完全听命于我大唐朝廷,儿臣想粮食可从江南走通济渠调运至河南都畿两道。至于银钱,儿臣愿意将府上一切可用之资捐出,更何况值此黎民危难之际,各位大人也不会袖手旁观吧……” 李世训突然发话道:“兄长有心报国愚弟敬佩非常,但照兄长所说,岂非强拉所有文武百官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沈江年跟着李世训道:“敬王殿下说的极是,何况按照三殿下的法子,从江南走运河调运米粮,河运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那赈灾所用银两就更加巨大,绝非三殿下把整个王府捐出来可以解决的?” 李世默垂眸沉默了一会儿,这时,班列之中国子监祭酒常修远出言温和解围道:“还请诸位大人们莫要心急,容三殿下稍思片刻,细细说来。” 太仆寺少卿也出言道:“是啊,诸位先等三殿下说说他的打算嘛。”他虽是西突厥葛罗禄部的谋剌氏人,但他祖上曾在长安城为官,自幼长在长安,先帝赐名为“雅德”,如今出任太仆寺少卿一职掌管皇家马厩车舆之事。 没想到他一说话竟引起一些大臣的窃窃私语: “雅德大人既非我大唐人,何必说这些风凉话?” “是啊,这事儿也轮不到太仆寺来管吧……” 李世默轻咳一声,这就是朝局,这也是现实——不论何时,反对他人,尤其是反对非我族类总是容易的。 “诸位大人少安毋躁,”他向着声援他的大臣们颔首一笑,目光又平静地投向李世训那边,“敢问敬王殿下看来是同意愚兄的赈灾的提议了,只是对愚兄收集钱粮的办法不太满意,是这样吗?” 李世训不知道他这个三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点点头道:“兄长要是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方案,恕愚弟不能认同兄长的建议。” 李世默环顾周围的一圈大臣,突然朗声道:“诸位大臣是否和敬王殿下一个意思?” 兵部尚书徐天楷上前道:“三殿下要是能想到收集钱粮的办法,下官当然全力支持殿下。” 沈江年气有不足,但还是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三殿下可别忘了国库的钱粮是不够支持这样大规模物资调运的……” “我知道,”李世默沉着应对,“这样看来,只要我拿出合理的办法解决这一困境,诸位大人就不会反对了。” 王朝贵突然冒出一句话来,“那得看三殿下想出了个什么办法。” 李世默无视王朝贵的出言暗讽,上前对龙椅上的陛下行礼道:“父皇,儿臣有一策,既然米粮需从江南调运,为什么我们不能征用运河沿线的商船,商船调运的费用由他们全权自理,但是朝廷相应许诺来年减轻参与运粮船主的部分商税?” 诸位大臣面面相觑,竟然一时不知说什么。这法子听上去异想天开了些,仔细一想又并非不可行,但真要实行起来个中关节又不是纸上谈兵这般容易。 刑部尚书杨文珽老骨头一块,向来有什么说什么,他直言道:“这法子听上去倒还可行,只是这运多少、免多少,还得听行家沈大人的意见。” 沈江年迟疑了片刻,偷偷向敬王方向瞄了眼,“这……这个中细节确实不是现在就能回答的。要不……三殿下把您计划的细节详详细细说出来大家听听?” 李世默沉着答道:“父皇,诸位大臣皆知我朝粮仓有中央直属的西京太仓,东都洛阳的含嘉仓,长安的太仓关系京城稳定,不可轻动。而河南道水患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部分流民涌入洛阳,洛阳令为应对这部分的流民定然会开放含嘉仓应急救济,含嘉仓的运用调度直属司农寺太仓署,现如今含嘉仓能够有多少粮食可以用去河南道赈灾,太仓署令刘大人应该很熟悉吧。”
太仓署令站在朝臣班列的最后几个,突然被李世默点到名字,窝在人群里拱手把头埋得深深的,“回殿下的话,臣接到洛阳令调用含嘉仓的文书,含嘉仓确实被临时用于洛阳流民的安顿,所剩不多……” 皇上面色一沉,他看看萧靖,眼神又微微扫过王朝贵,最后看向站在下面的李世默道:“你继续说。” “谢父皇。”李世默应礼之后继续道,“剩下可调度的只有军仓和地方正仓、义仓、常平仓。军仓……徐大人您别急,军仓所储之粮供给军队,决不可轻动。正仓为地方州道收租储粮之所,关乎地方民生命脉,也不可轻动。唯一可用的是义仓和常平仓,如今地方民政已有废弛之迹,绝大多数义仓和常平仓已经合为一体。义仓设立的本来作用是赈灾,但和常平仓合并之后的结果就是两仓都用于籴米粜米、调节粮价,所以唯一可以调运的就是这部分粮食。 “江南米粮一向丰富,儿臣建议,朝廷派出的赈灾大臣携带关中常平仓可用于赈灾的粮食和银两用作应急,同时由朝廷派出常平使迅速奔赴江南各道查清常平仓可用作赈灾的数量,进而与当地官府合力征发商船,将可用之资通过通济渠运往都畿河南两道。 “如今即将入秋,都畿河南两道百姓必然无粮过冬,这些粮食可用作灾民过冬。只要能确保百姓有粮可食,有银钱可重建房屋顺利过冬,就算赈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