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继母情深在线阅读 - 第十九章 重男轻女

第十九章 重男轻女

    奶奶的父亲是举人,大户人家,举人家开办私塾,请一位老先生教子女们读书。《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都是他们要学习的教材。

    孔孟之道是必修课,女孩子要背诵《女儿经》。《女儿经》三字成句,押韵顺口,例如,“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女儿经》提倡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珍惜粮食,讲究卫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举止得体,注意礼貌。奶奶汲取《女儿经》中女子传统美德的精华,也接受了封建礼教糟粕。她常把“三从四德”挂在嘴边。什么“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些为适应和维护父权夫权利益的紧箍咒,紧紧戴在自己头上,禁锢了自己一辈子。后来她也念咒语去禁锢别人,封建礼教害苦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更有“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把女人和小人相提并论,无端地歧视,使多少妇女遭遇不公不幸。女性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不能抛投露面;在家里没有平等,男尊女卑。奶奶重男轻女,她身为女人却轻视女人。

    父亲的第一位夫人王氏,很有学问,人称闺中秀才。结婚时两人年龄尚小,情窦初开,没有结果,一年后王氏病故了。奶奶遗憾地说:“王姑娘是个文化人,每天在房间写呀画呀,新房成了她的书房。她写的字,画的画,都高人一筹,跟名人字画不相上下。可咱不是招秀才,咱娶得是媳妇,你倒是生个小子呀,真可惜连个后也没有留下。”那个时代,姑娘是对新娶媳妇的爱称,在“姑娘”二字前面要加上姓。奶奶有些势利眼,王氏是大家闺秀进士的meimei,高看呀。

    父亲的第二位夫人苏氏,结婚当年就怀孕,奶奶心中暗喜:咱家人丁不旺,盼望媳妇能给多多添丁。她每天早晚两次在菩萨像前烧香,求菩萨保佑。奶奶盼孙心切,请来一位明眼(神婆)七旬老妪,让她看看儿媳妇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老妪让孕妇在院子里走几步,看看她肚子的形状,然后进屋检查孕妇的肚子,摸摸胎位听听胎心。奶奶殷勤地陪伴着老妪,不离左右。之后老妪被请到上房,落座后奶奶急着听老妪的判断。老妪静坐着,不说话。奶奶一看,那意思是等着拿到赏钱,她才开口。奶奶把老妪当成送子娘娘,赶快奉上五块银元,以示心诚。老妪不紧不慢地说:“男左女右,孕妇左脚沉,肚子左边隆起得高,胎心偏左,是个男孩。”奶奶听后,高高兴兴将老妪送出门。

    奶奶一心想着生个孙子,结果生下一个女孩,奶奶颇感失望:“那老婆子忽悠人,说是男孩,生下来的是女孩,没有半点准星。她就是为讨主家高兴,多得赏钱。唉,五块大洋啊!”接受现实吧,奶奶安慰自己:“头胎女孩好,心痛娘,贴心小棉袄。”

    三年后媳妇又怀孕了,奶奶不再请“明眼”,请了一位医生给号脉,急切地想知道是男孩是女孩。医生说了一些阳盛阴虚脉象什么的话,模棱两可地说:“月份太小,可能是男孩。”奶奶高高兴兴给了银子,亲自送到大门口。

    奶奶天天数日子,天天关注儿媳妇的肚子。两个月过去了,媳妇的肚子并没有隆起多少。奶奶疑心有问题,请来半仙,半仙点燃一炷香,在孕妇肚子上方画三圈,嘴里振振有词,专门朝她心窝窝说:“是个带把子的。”奶奶感觉这回准是男孩,医生说了,半仙也说了,她高高兴兴又给了半仙银子。然后就开始为新生儿做准备,小被子褥子小衣服,连小孩子的鞋帽都准备得停停当当。第二胎果然生一男孩,只是瘦弱些。奶奶马上吩咐家里上下人等,说话要轻声,走路要轻步,对产妇要无微不至地伺候。

    孩子满月时候,奶奶力主大摆筵席,她说:“咱家人丁不旺,生个孙子是大喜,好好庆贺庆贺喜气盈门,下面会接二连三生男孩。”父亲劝说:“规模小些,不要劳动太多的亲朋。”奶奶:“平时节俭,大事应该风光风光。”父亲摇头:“今年东边涝西边旱,年景不好,省下办酒席的钱赈灾。你平时怜悯穷人经常施舍,受灾的饥民更需要捐赠。”奶奶心里想:“为孙子长命百岁捐钱值得,行善积德么。”于是她爽快地同意了。

    孩子百日那天,奶奶一大早亲自把上房门槛擦洗干净,铺上小红垫子,这是为孩子举行百日活动做准备。吃过早饭,众人簇拥着奶奶把孩子抱到上房,孩子穿着一身红衣,头戴小红帽,颈项上戴着“长命百岁”的银麒麟。奶奶抱着孙子,苏氏扶着婴儿的脚,让他“站”在门槛中间,这叫顶门立户。意寓孩子长大成人,执掌门户,传宗接代。这一天大家吃百日宴,预祝孩子长命百岁。

    两年后苏氏又怀孕,奶奶自然希望再生个男孩,叮嘱媳妇:“好好歇着,想吃什么给厨子说,你一张嘴养着两个人。”

    媳妇临盆时候,奶奶坐在上房,等待接生婆来报喜。两个时辰后,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传来,奶奶蛮高兴地说:“男孩!这小子嗓门多大!”一会儿接生婆报告,是个千金。奶奶极不情愿接受这个消息,说:“闺女就闺女吧。”接生婆安慰:“这叫花生,花搭着生,就是一女一男,下一个就该生男孩了。”

    媳妇第四次怀孕,奶奶早早就派人到几十里外的紫山“朝山”,山上有座娘娘庙,给庙宇烧香上供捐钱。媳妇临盆,奶奶在上房坐等佳音,她想:花生,花搭着生,这次准是个男孩。一会儿,接生婆从媳妇屋里走出来,奶奶一看她的神情,不用禀报,准是又一千金。奶奶扫兴地对接生婆说:“送子娘娘送错门啦。”一会儿又埋怨媳妇:“肚子也太不争气!太不争气!”随后把产妇的小灶撤了。

    媳妇积极奋斗,一年后怀上第五个孩子。

    本地有正月十六打醮的习俗。打醮就是道士设坛做法事,祈求上苍消灾免难,赐福保佑。奶奶决心努力一搏,这次打醮祭祀活动的经费她出资一半,盼望上苍赐福个男丁,添个孙子。可惜,天不遂人愿,媳妇又生下个丫头。奶奶心中大大不悦,没有好气地对媳妇说:“自己劳动劳动吧,别娇气啦。”于是把月嫂辞退了。

    苏氏婚后努力生产,可惜四个丫头使婆婆不高兴,对她没有好脸色,她经常在背地唉声叹气。忙碌郁闷的苏氏十三年后染病亡故。

    父亲一年后娶了我母亲,第二年母亲怀孕了。要为李家添人增丁,奶奶一高兴,减少了她的家务活,不再训斥,调配两个女佣人,一个年龄大的负责做饭,母亲不再进厨房做饭。年轻的负责照顾孩子们,减少了母亲的劳动强度。奶奶脸上露出几分期盼,几分喜悦。媳妇分娩前,奶奶把妇婴用品准备齐全。众多孙女,只有一个病弱的孙子,她一心盼望媳妇生个男孩。母亲临盆时,奶奶在外屋烧香念佛,乞求送子娘娘给送个男丁,可别送错啦!母亲在里屋痛苦地挣扎**,心理暗暗祷告:“千万别生女孩。”天不遂人愿呀,呱呱落地的是个丫头,奶奶心有不甘地说:“改,改!”于是给女婴起名叫“改”,改一改,下一个生男孩吧。奶奶把给妇婴买的东西都锁到柜子里,说:“等生了男孩再用吧。”

    母亲每天跟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奶水不够,孩子饿得哇哇哭。奶奶听到了,走到媳妇门口数落:“真没用,连个孩子也奶不饱。”她不到儿媳房间,不愿意看到“不争气的丫头”。母亲在屋里大气不敢出,默默流泪,她想:生男生女不由人,怎么就是媳妇的过错呢?

    生女孩子奶奶归咎于媳妇。就是对孙子孙女,她也不一般看待。奶奶走亲戚,赴喜宴,总是喜滋滋带着孙子,孙子长得漂亮,是她的心肝宝贝。孙女们也长得漂亮,但从来不上台面,不待见呀。

    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并非个例,在那个年代相当普遍,甚至是主流意识,究其原因,源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在地里劳作主要靠男性,依赖男人成为必然,这是经济原因。封建社会的姓氏宗族观念,父系社会传宗接代,男人处于主导地位,这可以说是文化层面。男性可以做官,可以参加科举,重大事件有表决权、决断权,有政治地位。女人只能主内,洗衣做饭抱孩子cao持家务,没有什么权力地位可言。虽然大文豪说:没有妇女,就没有爱,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但是谁能像大文豪那样去理解女人和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