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宵王护犊
(一) 太子一路奔波,终于到了全州,这全州在最南部,原先也算是蛮夷之地,经过这几十年的开发,已经是慢慢开化。萧王理良,原姓宇文,其父原名宇文良为大将军,因为战功显赫被赐国姓“理”。理良曾教时为皇子理昭桓武功,理良少时随父亲进宫,曾陪皇子一起练武,与理昭桓感情深厚。后袭大将军职,先帝理昭恒对其极为信任、重用。 太平盛世,国盛军强,而全州正当开化,民风彪悍,全国各地不少草寇流窜至全州,再加之全州临海,也有不少海寇。隆嘉四年,理昭桓就让理良至全州安定,后封宵王,这全州也就成了他的封地。新皇理昭基登基时,宵王并未和南王等各地王爷一样参加了登基典礼,而是登基两天后才到达京城。 全州山高路远,京城的消息传到这里也上要近十余天时间,再加上理昭基有别的考虑。他夺得整个天下,靠得是十余年来的苦心经营和行事迅速。自己本身就是前太子,也是顺和帝嫡长子,先帝理昭恒的亲哥哥这个皇位被他夺了,也算没有落入到他人手中,江山照旧姓理。再说理昭桓本身就是身体有恙才驾崩的。理昭基也不算是弑君。在这个敏感时候,一个不甚明了的表态都可能断送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各王、各地方官员、将军也不会出这个风头。又不是改朝换代,无人愿意担任这个风险。 若说要是谁敢对这次夺位抱不平,照着以前与皇帝的感情、皇帝的圣宠,这位宵王定是要第一个掀起反竿的。所以理昭基夺得皇位的同时,立刻安排了军队守在全州城外,又召了宵王世子进京,再等到京城肃清完毕,其他王爷、将军至京中,天下军权都被理昭基牢牢控制手中时候,才开始宣宵王进京。 新皇理昭基对他也是格外的关照,一路上和在京中都看守得甚严,不得与外人联系。让理昭基奇怪的是,这宵王倒也老老实实地认了新皇。三拜九叩,所有规矩一个不少,也是诚惶诚恐的谢新皇恩。理昭基倒是寻不到他的短处来,到了时日自然放他回了家去。 理昭基刚登基,需要的是安定和收买人心。当然对宵王的盯防是一刻也没有松懈。全州城虽然鱼龙混杂,但是十几年的精心经营,加上宵王的精明。宵王是完全察觉到这种盯防,也知道这全州北面已经是密密麻麻的排兵布阵了,稍一有动作,立即硝烟四起。宵王倒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更是有心利用这些眼线,让新皇帝放心。 (二) 当太子出现在宵王府的时候,理良拜倒在地,没有南王的惊慌,倒是一副恭候多时的样子。原来宫破的当天晚上,先帝理昭桓命郑京急写了封信给宵王,用飞鸽放了出去。全州太远,信息传播不畅,宫中有几只飞鸽专门用于理昭桓和理良通信,以便理良能够及时将全州的情况通报给皇上。 理良收到的信中只有六个字:“先忍后谋等犊。”收到这信的时候,理良就知道出事了。 这些信鸽都是花了心思训练的,一般不会出问题,且若有机密或是重要事情禀报的话,他和皇上手里还有一套简易的密码,能传达一些简洁的话语。如“请战”,“危”之类的词语。但是皇上没有用密码,也没有直接说清楚什么事情,怕鸽子中途出问题,说明事情危急、重大。这“犊”又是指什么?但是光着四个字就有一个“忍”一“等”,可见不能轻易行事。 等到几日后京城传来消息说理昭恒驾崩,太子畏罪自杀烧死,北王登基。宵王觉得心口一阵绞痛,一口血当场就喷了出来。又想着信上的那句话,如今已经是证实了一半。按照陛下的指示,北王反,皇宫倾,先识时务,忍下这口气,做长久之计。都说太子烧死,但是信上却说等“犊”,宵王确定这等“犊”便是等太子,心中方有些宽慰,勉强打起精神。 这还是要说十多年前,一次理良跟随皇帝外出打猎,当时太子年幼,皇帝为了让他增长见识、胆量,带他在身边。身边人一时疏忽竟离开太子一段路程,忽然窜出一只老虎离太子最近,众人大惊失色。理良和皇帝赶紧用箭射击,众多的卫士也是拥将上去,将老虎刺死。太子却站着一动不动,皇帝以为太子吓傻了,没想到下马一看,太子正握紧手中的小剑,直直的看着老虎,一副要马上扑过去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说道:“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这件事情,皇帝甚是得意,对理良又提起过几次。所以理良确定这“犊”说的便是太子。可见太子在宫破之日是逃了出来的,而且不久就要到全州。他按照理昭桓嘱咐的“先忍”,理昭基宣他入宫,他诚惶诚恐地进宫,并上表一片忠心拥戴新皇。 (三) 这边,宵王跪拜完毕,定睛看那太子。当日一别,太子还七岁,十年过去了。当年那顽强的小皇子,现在玉树临风的站在他面前,长身玉立、风采俊秀、高雅非凡,一双若星若水却含万般威仪的双目。因路途颠簸,冠玉之面上显出疲乏之色,落得清瘦。轮廓之间便更似先帝。宵王看了,久经沙场的他也不禁潸然泪下。太子一路上都强忍悲伤,如今看到宵王也算是见到了亲近的长辈,此时也是红了眼。 身旁一年轻人过来安慰到:“父亲莫要伤心,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到了,您也要放宽了心,一切从长计议。”这人比太子稍长几岁,是宵王世子理栋,剑眉星目,高大威武、英姿勃勃,和宵王站在一起便是活生生的虎父无犬子。 宵王定了定神,说道:“理昭基,这个恶贼,他所做的,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百倍的还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