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今天看了之前写的内容,同样也看了《黄帝内经》中素问厥论,在奇病论找到相关的痫症有关数据记载,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为何也? 岐伯对曰:胞之络脉绝也。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甲乙经》、《太素》无此四字,为全元起注文,误书于此,当删去)。”所谓,无损不足者,身羸瘦,无用镵石也;无益其有余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则精出而病独擅中,故曰疹成也。 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胻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帝曰:人有尺脉数甚,筋急而见,此为何病? 岐伯曰:此所谓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见,则病甚。 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 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按全元起本及《太素》无“口苦取阳陵泉”六字)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帝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所谓得五有余二不足也。 帝曰:何谓五有余二不足? 岐伯曰:所谓五有余者,五病气之有余也;二不足者,亦病气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余,内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里,亦正死明矣。 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状,切其脉大紧,身无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肾,名为肾风。肾风而不能食,善惊,惊已心气痿者死。 帝曰:善。 这段话就是讲的痫证“帝曰: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