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黄河决口
朱靖闻言,脸上的表情顿时变了。 原本的冷静和淡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是懵逼和不敢置信。 啥玩意? 谁家好人能打仗打不过就扒黄河大堤啊! 这特么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 深吸一口气,朱靖开口说道。 “将详细军报给孤取来!” 张进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份军报,递交给了朱靖。 “请殿下过目!” 朱靖接过军报,然后翻看了起来。 自从前年大明在湖广决战中打出声势之后,天下人都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满清大厦将倾。 各地的野心家们纷纷不甘落于人后的冒出头来。 河南虽为中原腹心之地,但由于清廷在河南没有多少驻军,自然也会有起义爆发。 去年明军进攻江南的时候,河南的起义也是搞得有声有色的。 义军一度蟠踞许州府,汝宁府等地。 在今年的战事打响之后,清廷为了增兵湖北和淮南,将河南的驻军调出了一部分。 然后,河南的义军便看到了可乘之机。 企图趁虚而入,攻下开封这样的大城,来打出自己的声势。 只是可惜,清廷的河南提督于向武乃是一员知兵的老将,率部死守开封,然后在山西绿营的援兵抵达之后,出城展开反击,里应外合大破义军。 然后,就是朱靖现在所了解到的,义军兵败之后,掘开了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阻击清军的追击。 根据军报上所汇报的内容,朱靖可知,义军在黄河大堤上挖开一个缺口之后,黄河大堤便发生了溃堤,缺口从刚开始的几米,几十米,直接扩大到了成百上千米。 黄河这条地上悬河,化作了一条怒龙,肆无忌惮的吞噬着沿途所遇到的一切事物。 城镇,村庄,农田,山丘,树林…… 在决口的黄河面前,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整个开封府已经变成了一片泽国。 且大水还在向着河南其余各府疯狂的蔓延…… 朱靖知道,接下来的几年,河南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 深吸一口气,他合上了手中的军报,脸色冷硬的吓人。 不管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现在朱靖的心情非常的不好! 扬州城墙上的气氛一阵严肃冷然,朱靖四周的众人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 生怕因此而触怒了朱靖。 最终,还是张进鼓起勇气询问道。 “殿下,此事我大明该如何应对?” 虽然决口的黄河现在是在河南肆虐,而河南是清廷治下,这件事好似和大明没有多大的关系。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因为这支胆大包天掘开黄河大堤的河南的义军,是曾经接受过大明的招安,然后被大明授予了官职的。 也就是说,这支义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做是明军的一员。 如此一来的话,黄河大堤被掘开的事情,大明其实也脱不开关系。 清军如果宣传得当,是能将这口屎盆子给扣在大明的脑袋上的。 张进的话音落下,朱靖的脸色依旧阴沉。 但思索一阵之后,他语气幽幽的说道。 “看来我大明这次是得大义灭亲了……” 朱靖的意思很明确,别等满清扣屎盆子,大明得先把这口黑锅给甩出去。 即使现在无法拿下掘开黄河的罪魁祸首治罪,也必须得摆明车马,和那支掘开黄河大堤的河南义军一刀两断。 朱靖宁愿背上一个背信弃义的骂名,也不想背上这么一个纵容部下掘开黄河大堤的大黑锅。 在想通了这点之后,朱靖忽然意识到。 这次黄河大堤被掘开,对大明而言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怎么说呢,在湖北被明军彻底攻取后,清廷那边便陷入了缺粮的窘境。 现在,随着黄河大堤被掘开,大半个河南化为一片泽国,数百万百姓失去了家园,变成了无家可归的灾民。 数年之内,河南都别想恢复元气。 河南恢复不了元气,自然也不可能再继续给清廷提供粮食。 若是河南这个产粮大省都不能再继续给清廷提供粮食了的话,那清廷所要面临的缺粮问题就会越发严峻。 再加上黄河决口后所产生的数百万灾民…… 清廷这波可要比大明难受的多了。 怎么说呢,数百万灾民失去了家园,衣食无着,嗷嗷待哺,清廷肯定赈济不过来。 数百万灾民要想活命,打土豪分田地或许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到时候,这数百万嗷嗷待哺的灾民,那就是数百万义军。 清廷可头疼去吧! 当然了,大明也是可以为那数百万灾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 嗯,就比如说向灾民提供一批生产工具,让他们可以自力更生。 比如说帮助灾民组织起来让,他们可以互帮互助。 再比如说向灾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派出专业人员,指导他们该如何谋生。 助人为乐嘛,这事情朱靖最喜欢了! …… 清军大营! 朱靖刚接到黄河大堤被掘开的消息没多久,扬州城外的丰升额便也接到了消息。 然后,丰升额便整个人都不好了。 如果说黄河决口之事,对大明来说是有利有弊,甚至利大于弊。 但对满清来说,那可就真正是全特么坏处,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在黄河决口之前,河南可是满清在失去湖广之后,最重要的粮食来源。 甚至是没有之一! 这下可好,啪的一声,粮食来源又没了。 还有就是,在此之前虽然河南府境内的叛乱此起彼伏,但总体局势上却勉强还算是在大清的控制之内。 可现在呢? 这凭空出现的数百万灾民,将会是河南局势最大的催化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接下来,河南局势怕是要彻底败坏了。 大清再想要再控制河南局势,除非杀光那数百万灾民,否则的话,断然不可能。 而一但河南局势彻底败坏,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现在正在江北的丰升额自己。 因为,现在丰升额所部的粮草正是由河南和山东两方面共同提供的。 现在河南那边局势败坏,光凭山东一省根本无法保证丰升额所部的粮草供应不出问题。 而丰升额所部现在正在和明军激战于扬州城外,一但这个时候大军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 那个后果是丰升额所不敢想的…… 要知道,现在丰升额手上所握着的,可是清廷最后的一支主力部队。 要是这支主力也折在战场上了,那清廷的灭亡也就可以开始倒计时了。 这是丰升额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思索着这些,丰升额咬牙说道。 “传令给察泰,让他加快挖掘壕沟的进度,尽快挖通我军进攻扬州城所需的壕沟。” “然后让各部向扬州城发起进攻,攻取扬州城。” 事已至此,该发生的不该发生都已经发生了。 河南的局势已然不可挽回。 丰升额现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河南那边的噩耗传开之前,攻下扬州城,获得明军囤积于扬州城内的粮草辎重。 才能稍稍挽回当前大清所面临的困境。 否则的话,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丰升额手上的这支大清的主力兵团,就要因为断粮而不战自溃了。 再次深吸一口气,丰升额脸上的表情满是凝重。 …… 北京,紫禁城! 养心殿内,乾隆愤怒的将手边的一尊翡翠白菜给甩到了地上。 咚的一声,一尊价值千金的翡翠白菜被摔在了养心殿内的金砖上,发出一声金铁交鸣的脆响。 随即,这尊翡翠白菜便变成了一堆碎片。 紧接着,便是一只只精美的花瓶瓷器,一只只古董摆件…… 而在乾隆的面前,李侍尧,梁国治,袁守侗,庆桂等军机大臣跪坐一团,在乾隆面前瑟瑟发抖的请罪。 这里面,庆桂是满洲镶黄旗出身,是乾隆在丰升额,和等军机大臣被外派之后,提拔进军机处补位的。
片刻之后,乾隆的怒火终于宣泄的差不多了,这才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开口询问众人道。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一省数府之地沦为泽国。” “诸位卿家都说说吧,对此,我大清该如何应对?” 黄河大堤被毁,对清廷这条四处漏风的破船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大清现在应对同明贼之间的战争,应对全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就已经足够手忙脚乱了。 现在又出了这么一件祸事,乾隆是真的感觉心力交瘁了。 兵部尚书庆桂闻言,斟酌了一下话语,站出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觉得黄河大堤被毁之事虽然事关重大,但对我大清而言,当前最要紧的事情还是江北的战事。” “黄河大堤被毁,河南方面很难再继续给江北方面输送粮草。” “丰升额大人所统帅的大清主力,怕是会有断粮的危险啊!” 庆桂作为兵部尚书,自然知道现在江北那边现在主要靠的就是河南和山东二省输粮。 现如今,河南遭了水灾,肯定是无力再继续向江北输粮了。 光靠山东一省输粮的话,江北前线必然缺粮。 而军队一但缺粮了,可是有溃败的风险的。 而丰升额所统帅的那只清军,可是现在大清的最后一只主力了。 一但这只主力大军因为缺粮而崩溃,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是故,对现在的清廷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非是如何妥善处理河南的灾情,而是该如何保证江北前线的粮草供给。 乾隆闻言,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显然他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河南那边无所谓,黄河决口无非也就是淹死一些人,饿死一些人罢了,大清依旧是大清。 可要是江北的清军主力因为断粮而崩溃了,那大清可就要亡国了。 沉思一阵,乾隆询问庆桂道。 “庆桂,你觉得我大清该如何保证江北大军的粮草供给?” 庆桂闻言,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奴才共有三策,可供皇上参考。” “首先就是从北直隶和山东运粮,通过大运河南下直接送入军中。” “此策为应急之策,可以暂时保证江北方面的粮草供给不出问题。” 庆桂的意思很明确,山东继续运粮,多出来的缺口先调动京城的存粮应急。 满清为了保证京城的粮食供给,为了保证京城的几十万旗人不饿肚子,在京城周边修建了不少的常平仓。 专门用于储粮! 这些粮食虽然一般不会调用。 但当前的局势危急,为了应急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乾隆闻言,思索一阵觉得可行,随即微微颔首道。 “第二策呢?” 庆桂也不客气,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微臣的第二策是从朝鲜调粮。” “现在我大清将大量的朝鲜人口都迁徙至辽东开垦,朝鲜的人口数量大减,粮食自然也就有了空余。” “我大清若能将那些多余的粮食都调到江北,绝对可以满足大军所需。” 庆桂一本正经的扯着犊子。 说的好像被满清迁徙至辽东开垦的朝鲜人就不用吃粮食了一样。 但是,乾隆还是听懂了庆桂的意思。 那就是压榨朝鲜! 乾隆闻言,在此点头表示了认同。 怎么说呢,大清好不容易拿下朝鲜这个大血包,自然该用就得用。 庆桂的两策都算是言之有物的,乾隆继续询问道。 “那第三策呢?” 庆桂也不含糊,直接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 “江北江北的士绅百姓多是心向明贼的逆匪,奴才认为大军若是实在缺粮了,就食于敌也是一策。” “大不了,苦一苦百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