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一统的意义【求订阅*求月票】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正文卷第373章一统的意义【求订阅*求月票】“作为并州外相,你要明白一点,并州是为华夏戍守北境,为中国守藩篱。”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所有并州子弟的生命也都是有价的!” “我们并不是在侵占赵国的土地,而是他们无力戍守,才由我们来接替他们继续镇守北境!” “我们所有的索取,都是华夏中国欠我们的!” 言晏缓缓的开口陈述着事实,也是给公孙玲珑梳理位置和态度。 并州是一国,但是又不仅仅一国! 并州的存在是华夏中国需要的,是因为华夏中国已经无力支撑北方战线,所以他们才会出现,才会存在。 “在赵人眼中,并州是侵略者,是背叛者,还是野蛮的强盗。” “孔夫子有云,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并州就是最好的现实写照。” “然而,那只是对赵国来说,放到整个华夏中国来说,并州的存在就是一道坚固的移动长城,矗立在华夏中国的北方,哪怕中原再乱,蛮夷南下烧杀抢掠的年代也都已经是过去。” 言晏继续说着,这也是并州一直在给所有并州百姓树立的观念。 他们并不是背叛者,更不是什么侵略者,最不可能是所谓的侵略者。 并州立国,是因为赵国管控不了整个草原,才出现的,而不是他们有意的去窃取赵国的疆域。 更何况并州能有如今的疆域,更是并州百姓和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来浇灌出来的。 公孙玲珑沉默了,她的父亲是赵国的决策层之一,所以在她的观念里,也下意识的认为并州就是趁火打劫,窃取的赵国国运才建立起来的。 可是现在,她动摇了。 因为从并州和华夏中国的角度来看,并州确实是因为赵国和邯郸的无能,才不得已将云中、九原、楼烦给割舍出去。 现在,赵国为了抗击秦国,还不得不将原本掌控林胡、澹林的雁门关大军调回。 以华夏中国的角度来看,甚至是以雁门关周边的百姓来看,这是赵国的无能,也因此代郡与邯郸从来不和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邯郸从来没有在乎过代郡百姓的感受,只会一味地索取,过度的消耗着代郡。 “你可知道孤为何要离开富庶繁华的中原来这苦寒的并州立国?”言晏继续说着。 公孙玲珑摇头,这一点诸子百家都很好奇。 并州的存在太另类了,若是说言晏有逐鹿中原的野心,那么诸子百家还能理解,可是并州以黄河和并州鼎起誓,永生永世,刀兵不南向,为国戍藩篱! 这一点,实际上包括公孙玲珑在内的诸子百家,各国诸侯很多人都不信,只是觉得这只是并州为了苟且偷生,暗中发展而找的借口。 “因为没有并州,草原就会一统,而且必然会一统在冒顿的手中!”言晏认真的说着。 公孙玲珑震惊,这段时间她没少听说冒顿这个名字,因为外相府也没少要参与谋划匈奴之事,甚至也需要代替军方的那些大老粗去跟匈奴斗智斗勇。 但是作为初来乍到,他们只觉得冒顿就是一個被并州限制得死死的傀儡。 却没想到在言晏这里,会对冒顿有这么高的评价和如此之忌惮。 “或许你不知道一统的意义在什么,但是那不是华夏中原能承受的!”言晏有些后怕的说着。 “若是华夏中国一统,你就会知道一个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帝国是多么的强大和可怕,而一旦见识过这种强大和可怕,整个华夏中国的未来,就绝不会再有人允许分裂,天下大势也会变成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不会是再像分封时代那般,诸侯小国林立,乱战不断。” “慕强是人类的共性,不只是华夏中原,天下四境八方蛮夷也同样如此。” 言晏说着,始皇帝为什么会被称为千古一帝,因为他结束了分封,完成了一统,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 开启了民智,让华夏中国的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贵族也好,百姓黔首也罢,见识过一统的帝国之强大和海晏河清,谁又愿意再占着一亩三分地称王称霸呢? 西方为何一直混乱不堪,也很难雄踞天下,成为天下中心呢,就因为他们没有人能完成过一统,更没法让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那一亩三分地一直分裂不断。
“一旦让草原蛮夷完成一统,那对华夏中原来说将是一场极其可怕,甚至绵延万世的灾难。” “一旦他们完成了一统,他们也会有了一统的概念,有了强大的概念。” “到了那个时候,以草原蛮族的野性,他们也会不断的南下,不断的南侵。” “因为强大,他们就会认为中原可欺,中原孱弱。” “这种观念就会伴随着蛮夷一代代传承下去,只要他们强大了,就会滋生出南侵的心思。” 言晏说着,这些都是可预见的,冒顿一统之前,草原敢南下入侵到中原腹地?顶多也就是南下打打秋风。 可是冒顿一统之后的草原就敢南下围攻华夏中国的都城,敢打入华夏中国的政治中心。 哪怕汉室用了数百年想将草原民族的脊梁骨打断,但是终究是晚了,因为草原蛮夷已经见到过曾经的辉煌。 即便是被汉室敲碎了骨头,也只会认为是他们还不够强! 公孙玲珑听着言晏的话也红润的脸也变得煞白,没见过和见到之后的变化她是很清楚的。 若是不知道,就不会去索取。 见到了以后,就会不断的想着去得到! “因此,哪怕将并州打烂,打成齑粉,孤也绝不会让草原任何一方势力能够完成一统,无论是大月氏、东胡还是匈奴冒顿!”言晏郑重的说着。 “玲珑受教了!”公孙玲珑心悦诚服。 原来他们从来都没有人真正的了解过并君,不知道他的志向,只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并君的志向早已超脱了现实,看到了遥远的未来,看到了华夏中国的千秋万代。 现在公孙玲珑的态度也从质疑他,变成了理解他,最终想要成为他。 名家至少也是诸子百家,他们也有自己的风骨傲气,而对于这样的一位君主,他们更希望能成为他的同路人,至少不让他那么的寂寞、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