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旱灾来了
后来,等买的东西足够以后,大儿子干脆让商家送货的人不要再回去了,也可以叫更多的人来这里帮忙干活,工钱好说,但是一条,得自己带饭。· 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这里的人出手大方,从不砍价还价,要多少给多少,甚至还加上一些,所以大家都愿意跟西言家的人打交道,听说有此好事,都争抢着过来帮忙干活,这样整个紫烟坪的人就更多了。 但是大儿子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外面的人只让干远处的苦力活,比如砍柴、运木头、挖石头、运石料等,而不让参与城堡的修建和其它事情。 这一点大家也想得清楚,毕竟是人家自己家里的事,肯定不让外人掺和。 就在大家忙乎的时候,大儿子对可能的集中灾难又进行了多次分析。 其一,有可能是兵灾,大兵过境,寸草不生,第一种情况没办法应对,就是围墙修再高、囤粮放再多,终究顶不过一个“完”字。 第二,有可能是山里出强盗土匪,乘火打劫,一般的小股土匪强盗,在这上百号人和几百个狗狗、小狼面前,那就是一顿下酒的菜,根本不值一提,再加上高城深池的护卫,就更不用担心了。 其三,有可能是瘟疫,传播度快,对人心的摧毁尤其厉害,弄不好就有可能亡家灭种,以前就听说过多次瘟疫灭了一族一姓的事。 其四,有可能是旱灾,旱灾生以后,兵灾、匪宰、瘟疫,甚至蝗灾都有可能生,这也是最重要最厉害的灾难。 前几种情况不可避免,也没办法主动预防,只能被动防守,守一天是一天。 大儿子还几次暗暗冒出安慰自己的念头——天底下的事情哪里就那么寸了,这最难的事情就叫西言家碰上了? 不可能!可是过了几天。听修城墙的人四处抱怨说水不够,听母亲说连喂猪的水也不够,养牲的水要到十几里远的地方用车子拉的时候,大儿子顿感不妙。最不愿意生的灾难,很可能就是旱灾。 到后来,在工地上帮忙的外乡人也6续收到家里的信,说是家里也没水,让他们赶紧回去。这样66续续走了个精光。 对于这个在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大儿子并没有慌张,儿子仔细地想出了要· 就是将围墙主动向地窖方向延伸,把这一片地方都囊括进去,这样就可以直接取用地窖下、洞子那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河水了。 大儿子判断,山里的井水、小溪流水在干旱之年有可能干掉断流,但是那边的那条大河绝对不可能干涸的,只要守住这里,西言家的人就有用不完的水。 当然。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派人过去看看那边河水的情况。 去看水的人回来报告说,河水水量正常,还是当年那么大。 大儿子这才放下心来,不过又有一个担忧冒出来——椿木湾山区流淌下来的水量正常,那紫烟坪这里的水怎么就干涸了呢?再说,这两个地方相隔得也不远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想不清楚的事情就先别想——这是父亲交给大儿子的方法。 既然是这样,就先把围墙修起来再说,把东西备得足足的。不用担心这些影响。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大儿子又让堂叔找到桐木湾当年的藏身之洞,悄悄带领十几个人。悄悄地将里面挖空挖大,把挖出来的新土全部覆盖到附近的几块荒沙上面,不往下挖的话,粗略一看还以为是一块刚开垦出来的荒沙呢。 同时,又安排一些劳力,在院子里将原有的几眼水塘挖宽挖深。只等天上下雨将它们灌满,如果这几眼水塘的水满了,不说别的,至少养牲吃的水和浇菜用的水就够了,紧急情况下人可也以吃。 堂叔他们在桐木湾挖洞进展还算顺利,只是有好些人问他们到哪里去了,大儿子就说在附近找水去了,大家也就不再言声。 他们挖到第七天的时候,洞子里面开始出水,次日的出水量越来越大,最后好像直接就挖通了一条暗河,河水的流量足有水缸粗细,原本已经干涸的山涧溪流又传来了溪水叮咚和流水哗啦的响声,要瞒大家肯定是不能的了。 大儿子就跟堂叔商量好,说是他自己悄悄挖的,接着两个人再合演一出戏。 大儿子当着大家的面,毫不留情地把堂叔骂了一顿,堂叔只有点头称是,半句不敢回嘴。 不过不管怎么说,院子里总算有水吃了,虽然这个水远在围墙之外半里路远,但有总比没有好。· 考虑到以后的艰难日子,大儿子又让大家做了几架水车,日夜不停从山下面往水塘里面车水,直到把几眼水塘都装得满满的为止。 等水车完以后,四房家的堂弟又想到一个实验性的办法——既然那个地下河的出水压力那么大,何妨用管子直接把水从地下河连上来试试,说不定可以冲上来水呢。 大儿子就用把中间的分节捅掉的楠竹套管相连,再用木胶把楠竹套管的地方粘牢,还真把水引上来了。 后来,他们经过多次改进以后,把水管埋到地下,再把地下暗河的出水口堵塞掩埋起来,这样那个地方本身就在密林刺篷里面,不到跟前根本看不见,所以大儿子原本最担心的水的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解决了水,不怕旱灾,那还有什么灾难? 大不了瘟疫和兵灾,遇上这两种东西的话,那也是西言家命中一难,躲是躲不过去的。 在以后的几个月里,大家反而清闲了下来,没什么事可做。 也没有生什么大的事情,大儿子派出去周围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信说,周围也没什么事,只是旱得厉害,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水价比粮食还贵。 因为大儿子这里有的是金子,所以抓住这个时间。又让大家买来了不少的粮食,如果不生霉变生虫的话,这些粮食足够西言家的人吃上十年八年的了。 至于卖水挣钱,有一些年轻后生想过。但大儿子告诉他们,“我们西言家金子多得是,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钱,要钱干什么。水比金子之前,所以绝对不能把这里有水吃的情况透露出去,否则四面八方的人围拢过来,再引灾民乱子,西言家就有可能真的面临灭顶之灾。” 这才把这帮“不长脑壳”的年轻人吓住了。 同时,为防止走漏风声,除了外出打探消息的人,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离开城堡,并要求外出买粮食的人,绝不可以说自己是紫烟坪的人。甚至要绕好几个弯才能回家。 反正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引火烧身。 过了五个多月的时候,这里的旱情慢慢缓解,接连也下了几场雨,看样子灾情过去了,大家的心情都有所放松。 即便如此,因为即将接近续谱先生所说的“半年”之期,大儿子越不敢半点轻视,一方面继续安排人外出打探消息,同时也让狗狗和小狼向他们传递家里的消息。遇到个什么事情好里应外合,共同策应,这也是大儿子的一招妙棋,另一方面。开始安排人在城墙上昼夜巡逻,现什么可以情况立即通报。 五月三十日晚上,月色微明,山村恬静,一切都显得很平和。 因为还有几个时辰,就过了半年之期。大儿子半点也不敢偷懒,本来轮不到他今夜巡逻的,他硬要来。看到他来了,大家都笑着跟他打招呼,一些年轻后生甚至还邀他过去下棋“杀两盘”。 大儿子也笑着回应,要求他们站好岗,不能乱跑乱动。 快到凌晨的时候,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悄悄隐藏到了云朵后面,随即乌云越来越厚,天底下半点光亮也没有了。 因为夏天很少有没月光的夜晚,所以大家在城墙上准备的枞稿亮比较少,仅仅是应急用的,月亮这一下子不见了,就把大家弄了个措手不及,很多人开始乱窜,到处跑着去找枞稿亮或者打火石或者火灵岩,有的人被石头绊倒了,有的人又压在别人身上,疼得哭爹喊娘,整个城墙上乱成一团糟。 就在这时,只听得桐木湾方向传来轰天动地的一声爆响,接着有人大喊“水来了,水来啦!” 大家循着响声望过去,只见一个火闪击中桐木湾的湾里,随着火闪响过,就看见房子那么大一股喷泉水从桐木湾里喷涌而出,直上半天,甚至比周围的山还高。 借着火闪的亮光,大家把这冲天水柱看得清清楚楚,心惊胆战,胆子小的人当场摔倒在地爬不起来。 “准备了半年,费了这么大劲,想不到竟然是水灾!”大儿子心下骇然,一口气提不上来,顿时吐出一口鲜血,接着软绵绵倒了下去。 此时,刚才还乱哄哄的城墙上面,反而暂时安静了下来,谁都没注意到大儿子倒了下去。 可是,等转过身的功夫,大家清醒过来以后,整个城墙上顿时又乱成了一锅粥,人挤人、人踩人,喊叫声、咒骂声,此起彼伏。 躺在地上一会后,后背垫着凉丝丝的石头,大儿子慢慢地醒了,并自己爬了起来。 看着不远的地方那不断上涌的水柱,大儿子突然想到强盗飞船吸取地幔能量的能量柱,心里反而轻松了许多:“该来的终于来了!”冲天水柱落到地面上以后,把桐木湾山里山外的树木冲走了,泥巴冲走了,接着就是石山垮塌,再后来就不知道了,也没人顾得上去看这个热闹了,逃命要紧。 当大儿子踉踉跄跄走到家里的时候,父亲已经带着院子里的其他人往地窖方向跑了,二儿子和三儿子黑灯瞎火地找不着他,只有在家里等。 这会见了失魂落魄的大儿子之后,不由分说,拉起人就往地窖跑去,看他跑得实在不快,干脆就扛在肩膀上扛着走。 先前到了的人,有些已经下去了,还有的人挤挤攘攘正往下钻,有的等不及梯子,抢着往下走,一个失脚哐当一下跌落了下去,顾不得疼就一拐一拐地往洞子深处钻去。 其实也就一百来人,不到一会功夫也就都下去了,不过走的匆忙,大家都没带什么东西,只是打了不少的火把。 进了洞子以后,大家听到外面传来的轰隆轰隆的垮塌声不断,估计整个紫烟坪已经全部被冲毁了。 幸运的是,所有的人和狗狗、小狼全部进洞了,至于那些养牲实在是来不及,估计这会不是被水冲走,就已经随着垮塌的山体,被埋在下面了。 走进洞子以后,大家都催促着快快往前走,也是人挤人,人骂人,人打人,乱成一窝。 大儿子此时已经完全恢复过来了,他想管,但有心无力,在这个狭窄的洞子里,根本施展不开手脚,再说这慌乱时刻,也没人会听他的。 也不知经历了多久,大家终于钻出了洞口,就听得外面传来震耳欲聋的水响声,把走在最前面的几个人吓了一跳,转身就要往回走,只等得走在他们后面的人告诉他们那是河流的水响声,这才探头探脑地出去看,可是茫茫黑夜,哪里看地清楚啊,只见雾气茫茫中,一条白练似的大河就在眼前,河水出轰隆轰隆的巨响,看来这下面的水不小,且是乱石滩。 听说前面的人已经走出了洞口,大儿子和二儿子蛢命地挤到前头,大声喊大家要注意安全,因为前面就是又陡又滑的悬崖,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到河里去。 可是,忙乎了半年之久,却一点效果也没有,临了还被暗河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根本没人听他的,甚至有人生反唇相讥,让他不要乱喊。 看着一脸无奈的大儿子,大伯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不要着急。 说罢掰开旁边一块石头,石头后面露出一个小洞,从小洞里面扯出一根绳子,递给大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