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大有希望
田川从章楚涵家出来了,没说明天是不是还来,他得第二天上班和章楚涵商量,他不知道赵腾欢迎不欢迎他的辅导,还有松林。如果人家要是不欢迎,那自己就不能张罗再去了,尽管他认为他的辅导是能够起一定作用的,尽管他觉得章楚涵是应该欢迎他的辅导的。 他觉得他应该主动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但他觉得在上班的时间谈这个还有点不恰当,也不知道章楚涵手头有什么工作没有,上班就和人家谈这个好象也不太好,所以他第二天上班以后仍然是干自己的工作,并没有主动和章楚涵谈辅导的事。 “过来一下好吗?”她在QQ里和他说。 “好的。”他答。 “你的辅导太好了,我儿子非常愿意听,他问我你什么时候还给他辅导。”她说。 “你说呢?” “一个星期一次行不行,太勤了也给你增加负担,另外我考虑他天天还得上自习,不上自习也不行,不上自习就离开了班级的进度,不能和同学保持同步,那样你辅导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了,下自习回来都九点多钟了,再辅导,你辛苦不说,他也吃不了那么多,所以我想一个星期一次就行,你看呢?” “行。其实我多去两次倒没关系,我晚上也没啥事,关键是孩子的时间太紧,有点叫别人插不上手,搞疲劳战术也不行。” “那你说我儿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究竟是笨呢还是用功不够呢?” “现在还不好说,但要说笨也笨不到哪去,你和松林都不笨,孩子也不会笨,但学习有一个建立兴趣的问题,有一个苦中求乐的问题,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他才能钻研进去,成绩才能提高。” “我看他昨天晚上有点找到乐趣了,他睡觉前给我背了一段《纪念刘和珍君》的第一段,我说你咋背下来了呢,他说我听了黎舅的讲解以后,也没怎么费劲就背下来了,因为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印象。”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大有希望,他现在才高一,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我有点后悔当时没有把他送到一高中去,我也怕将来落下什么埋怨,如果他成绩真的能够有提高,能够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我也就省得落埋怨了。” “其实你的选择没有错,一高中和二高中在师资力量上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这和前些年不一样了,一高中刚成立的时候是从全县抽调精干教师到一高中任教,后来这些老教师都退了,年轻的教师就不是以水平论英雄了,就毕业学校而言,都是省内的几所师范学校,学校的档次也都差不多,没有一个是部属的,没有一个是二一一工程,有关系的人进了一高中,没关系的人进了二高中或三高中,其实去二高中和三高中的人有的学习成绩还比去一高中的人还强,所以这三所高中就目前来说师资水平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之所以一高中的升学率高那是他的学苗好,并不都是老师教的好,当然因为一高中的学苗好,学习气氛也可能好一些,老师的干劲也可能强一些,但究竟强多少也不好说,一高中也有很多议价生素质是非常差的,我听说有的议价生根本不好好学习,上课搞对象接吻都出声,弄得大家谁也学不下去,不仅是咱一高中,就是邑州中学其实师资水平也没高多少,主体师资力量也是省内的几所师范院校,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在那是骨干教师,也就是邑水师范学院毕业,也不是北师大,也不是东北师大,所以我闺女上高中的时候有人就劝我把闺女送到邑州中学,说邑州中学教学质量高,而我闺女到那去还不用花钱,全地区第一嘛,是免费的,那我也不去,因为我知道它的教学质量究竟高多少,孩子离家远,多少再上点火,路上再多搭点时间,也就和高的那点水平对冲了,在咱一高中念,孩子愿意住宿就住宿,不愿意住可以回家住,回旋余地大,大人好照顾,你到邑州,想回家住能行吗?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是对的,我闺女不照样考清华吗?”
“下回辅导你把这话和松林和孩子说说吧,孩子在二高中多少有点自卑,松林也怕二高中的老师教不好,你给他俩讲讲这个道理,叫他俩别有思想负担,我发现你说的话他俩都愿意听,我说什么他们不愿意听。” “那因为你是家人,我是外人,对外人不得客气点吗,人家能说我说得不对吗?” “不是这回事,他俩是真听你的,因为你说的有道理。” “那你说得没道理吗?” “我说得道理是对,但阐述不好,没有力量,所以不能叫人信服。另外,你说话底气足,你闺女就是你的最好的例证,其实你给孩子辅导,不单是解决知识的问题,还有解决信念的问题,我教育他要向他大姐学习,他总说他学不了,他说他大姐是天才,有时间你在这方面再开导开导他,我觉得信念应该也是很重要的。” “对。信念很重要,其实任何事都不是偶然的。恢复高考后我们村出了很多大学生,并且有好几位念的都是名牌大学,这些人归根结底都是受了一个人的影响,在六二年困难时期的时候,我们村有一个人考取了大连工学院,他的举动感染了我们村的另一个青年,这个青年家庭贫困,本来都不想上学了,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但看到人家考上了大连工学院,他就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考上高中,结果他就考上高中了,但等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开始了,大学不招生了,所以他就回乡务了农,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他已经三十多岁了,还有孩子,但他硬是考上了同济大学,他的举动直接影响到了我这一代,我们村的几个年轻人都发奋学习,所以也都考取了不错的大学,所以我就想,如果没有那个人在六十年代考取了大连工学院,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同济大学,也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清华大学和我,所以,信念,机遇,天分都是成材的必要因素,而最容易丢失的就是信念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