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节 京师(二)
“哦,是他。”皇帝想了起来。郑芝龙之死的奏报送到御案上的时候,他虽然有些震惊,但是并不像接到其他坏消息那般沉重,毕竟这郑芝龙是海寇出身,和佛朗基人、红毛人、倭寇都又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勾连。虽然受了招安,却又不十分忠心,颇有听调不听宣的意思。 郑芝龙阵亡,他虽觉得可惜却并没有太多的难过。他早就听锦衣卫的禀告,说郑芝龙在福建,俨然割据一方,占据中左所作威作福,邹维琏对其一味施恩,对朝廷毫无敬畏之心,朝议调兵北上援辽亦是推三阻四,不肯出力…… 假以时日,亦是尾大不掉。皇帝对这些年来崛起的武人集团十分不信任。只是国事日艰,亟需卖命的武将,他不能不对他们多加纵容。 “他倒还有几分忠心。”虽然对武将们的观感不佳,但是此刻他忽然意识到,在东南沿海,只有郑家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虽然他们败于髡贼之手,但是也和郑家结下了血海深仇。他不禁想起了邹维琏,想到他当初招抚郑芝龙,平息了福建洋面上的海寇祸乱,还是一个有功之臣,至少在对付海寇上是卓有成效的。 这时他多少有些懊悔当初为什么听信了朝议将邹维琏罢黜,如若不然,至少他现在还有一个了解髡贼情况的督抚大员。虽然今年重新征召他当兵部侍郎,却没来得及上任就因病去世了。 想到这里,皇帝不由得愈发懊恼,对温体仁的反感也多了几分。 “皇爷,是不是起驾……”掌事太监见他有些呆住了,小心翼翼的问道。 崇祯却问道:“这郑森多大年纪了?” “回禀皇爷,听闻尚在冲龄。还不到十五岁。” “既然如此,想必是有人在辅佐他喽。” “这……”掌事太监低声道,“回禀皇爷,地方官场上的事情,奴婢不知情……” 皇帝冷笑了一声:“这盏茶你大约得了不少好处吧。” 太监大惊失色,立马跪下磕头道:“奴婢不敢……” 皇帝虽不说话,任由他在下面砰砰磕头,心情却并没有变得恶劣。这奴才固然是收了银子,不过,倒也算给他提了个醒。 郑家听闻实力犹存,依旧是东南沿海的一大势力。郑芝龙虽死,却也未尝不是好事,如今郑家的家主是个少年,自然不会像他父亲那般桀骜不驯,势必要仰仗朝廷的恩典。 “起来吧。”他淡淡的说了一句,直接吩咐道:“起驾!”看着掌事太监诚惶诚恐的面孔,对自己的“天意莫测”颇为满意。 承乾宫原本是他经常来得地方,不过这几年国事日艰,他经常要处理政务到深夜,连睡觉都不十分踏实,更无宠幸嫔妃的心情,田妃这里他也来得少了。 高迎祥被俘送京师处死之后,他才多少有了些兴致,来田贵妃这里放松下心情。 比之于周皇后和其他嫔妃,田贵妃在容貌上并不见得更出众,但是她聪慧多才,又善解人意,服用享受又多典雅新奇,到承乾宫来,能让他一直紧张疲惫的心情有所放松。 承乾宫里,已经为皇帝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原本在几个时辰之前就做好的晚膳此时已经被全部撤下去,桌上重新布设了十二碟精细果盘用来下酒,因为想到晚膳时间过去已久,皇帝很可能并未经过膳食,所以还特备了六碟江南点心。 由于田妃出生在扬州,她父亲田宏遇还经常派人去江南罗致各式各样的新鲜物件和时新的样式衣料首饰送入宫中。所以承乾宫内不论是殿宇摆设、服用、饮食……都是时新的江南样式,在后宫颇有名气。皇帝也很喜欢。 这几年,承乾宫中又多不少澳洲货,崇祯还未进的殿宇,便觉这里光线明亮异于别处,原来从廊下到殿内,已经点燃了八盏“澳洲油灯”。虽然髡贼现在正和朝廷交兵,但是并不影响朝廷内外的相关享用。尤其是澳洲油灯澳洲蜡,因为光线特别亮,所以再达官贵人,缙绅大户中依旧在使用,宫内也不例外。 只不过因为油料价格昂贵,两广战火起来之后,不但价格高企,供货也是时有时无,所以即使是宫里,澳洲油灯多半也只是在主位读书写字的时候才用。很少就这么直接用来照明的。 皇帝原本觉得爱妃多少有些奢侈,但是深夜里沿着昏暗的御路一路走来,眼前灯火通明的殿宇给了他一种愉快舒畅的感受,所以并没有多说什么。 田贵妃和宫里的太监宫女将他迎到殿内的,这里已经重新布置,更换了一批陈设和家具。原本田贵妃宫中有许多澳洲器具,前两年因为两广战事起,原本低眉顺眼的澳洲人居然化身为凶悍的髡贼,夺走了两广。一跃成为朝廷头疼的巨渠之一,太监们议论,便是让皇爷头疼不已的东虏都没夺走过大明的行省,髡贼居然一举夺走了十三行省中的两个!也难怪消息传来皇爷震怒不已。 因为这个缘故,宫里不少“澳洲货”都被收了起来,免得皇帝“触景生情”,引发雷霆之怒,只是澳灯和澳蜡这样的“实用之物”才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这两年朝廷的糟心事实在太多,就算是髡贼已经上了乾清宫的屏风,它的重要性也比不过到处袭扰的“流寇”和就在京师几百里之外“东虏”。髡贼自打攻下了两广,便偃旗息鼓,就此消停了。于是乎,这些物件又悄悄地一件件的重现了――起其他玩物来,澳洲货更有实用性,特别是热水瓶、油灯、澳蜡、澳火这些,一旦用上了便很难再放手了。只不过大家还是很小心,在皇帝面前绝口不提“澳洲”两字。只以“南洋”来取代 铺陈在桌子上的膳食精美,但是皇帝却没什么胃口。一则他刚才因为误了晚膳,已经吃过几块虎眼窝丝糖,现在并不太饥饿;二来这些日子的局势也令他无心品尝眼前的美味佳肴。
田贵妃眼见崇祯食欲不振,对眼前的各种荤腥毫无兴致,便赶紧叫人端来一碗清汤来。劝皇帝进几口汤水暖肚开胃。 崇祯原本并无食欲,但是也不忍心拂了爱妃的好意,便勉强点了点头。汤碗盖一开,殿宇内便弥漫出一股清淡的香味。再见田妃端来的汤清如水,里面只漂浮着几小块雪白晶莹的豆腐和一些纤细的绿色菜叶,却是豌豆苗。 现在正是寒冬腊月,贵为皇帝也很难吃到新鲜的菜蔬,丰台的洞子货虽然能提供“反季节蔬菜”,也不过是韭菜、黄瓜之类,绿叶菜极其难得,更不用说这样新鲜的豌豆苗了。 拿起调羹喝了一口汤,汤味极淡,只有些许的盐味和豌豆苗的清香,鲜味并不强烈,但是回味口腔中却又一股淡淡的鲜甜。他又舀了一块豆腐放入口中,豆腐滑嫩无比,毫无豆腥味,不用咀嚼,用舌头轻轻一压便碎了。 喝完汤之后,腹中觉得温暖,食欲也回来了。赞道:“这碗汤好!这豆腐是如何做的此般细腻爽滑?” 田贵妇见他面色回暖,赶紧为他布菜上饭,徐徐禀道:“这豆腐原有南北之分,北方豆腐卤水点质地粗糙,南方豆腐用石膏点所以软嫩。如今有了新的做法,用内脂点豆腐,比那南方豆腐还要软嫩百倍。最宜做汤”。 这点豆腐的内酯正是临高的食品厂新开发的产品。豆腐不能远距离运输,只好卖这种做豆腐的内酯。在京师也有销售,有豆腐店专门买来生产,因为是“洋货”,价格高于其他豆腐,平民百姓是吃不起的。 朝廷和髡贼虽然势如水火,但是不妨碍各种“澳洲货”继续大行其道。至于这新鲜的豌豆苗,其实也是用了元老院无土栽培技术在丰台生产出来的。很多轻工业和农业的技术远比元老院想象的扩散的广。 其实这豆苗和豆腐和髡贼的关系,田贵妃是很清楚的。毕竟这承乾宫里的落地大钟、全身穿衣镜、各种脂粉……许多都是他父亲从广东弄来的。 崇祯略有兴致道:“世上造物,如此之妙。朕只曾听说过卤水点豆腐,没想还有用石膏的。如今居然又出来这‘内脂’。外面有谚:‘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朕真想似点豆腐一般,能找到几位能臣大将,把这流寇、东虏、髡贼通通点了。” 田妃说:“陛下是中兴圣主,旷古稀有,天生英武,这三寇迟早犁庭扫xue!”言罢,又道:“皇上用膳吧。” 喝了汤之后,皇帝精神了许多,当下点头。田贵妃马上让宫女们盛饭过来。用过晚膳,宫女们送来茶水,崇祯又想起了郑森的事情。郑家花钱贿赂宫中太监进贡新茶,必是有什么企图,居中大约有牵线办事的人――掌事太监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不愿意让太监“得逞”。决定明日亲自过问此事。 /55/5591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