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K14章 空翻多,清场
虽然要对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三个庞然大物同时开战,苏辰雨却一点也不怵,在自己的主场他还真有信心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三个“阴险小人”。 再说了,这一次苏辰雨可不是单打独斗,他的身边还有两位“好帮手”呢——中央政府和香港当局。要知道,香港当局和中央政府绝对比苏辰雨还要卖力,没办法,主要是这三大“空军主力”对香港造成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x基金这个“空军司令”突然投诚了,那么摩根、洛克菲勒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三大“空军主力”自然就成了发泄的对象。 不过呢,苏辰雨虽然要对这三大财团家族动手,但是,他可不会傻到跟所有的国际金融炒家作对。毕竟,这三大财团家族的实力再强,也不可能代表所有,即便是同时得罪这仨也没什么。可是,如果将所有的国际金融炒家全部得罪了,那么x基金以后真的就变成了“孤家寡人”了。 王者皆孤独。 这句话虽然说得没错,但是谁要是真那样做了,才是真正的傻逼啊。 世界这么大,永远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不行,罗斯柴尔德家族曾经也不行,ss加团也不行。所以,不管做什么,绝对不能将事情做绝了,总要留几分香火情在的。 要知道,秦桧都有三五知己,x基金在国际金融炒家之中自然也得有几个“带节奏”的朋友。 更何况,这一次,苏辰雨的想法则是——只诛首恶,余者不究。 所以,苏辰雨要在真正的“大决战”到来之前先清场,请整个战场清理干净,无关人员、小鱼小虾都可以先退下了。 毕竟,接下来可真的是神仙打架啊,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将那些国际金融炒家碾的粉身碎骨。 那么,到底怎么清场呢?或者说,怎么让国际金融炒家们可以自己撤离战场呢?——这绝对是个“大学问”,反正苏辰雨总不能拿个大喇叭大喊,你们赶紧走吧,老子要关门打狗了。再说了,即便是苏辰雨这么喊了,也不见得有人相信呢,某些人可能还会以为x基金想要吃独食呢。 一句话,说的再好听,不如做出来的效果好。 就在朱先生这个“最牛说客”打来电话的当天晚上,x基金就已经开始停止开空单了,并且也在逐渐交割手中的空单。特别是在伦敦的外汇市场,x基金这个“空军司令”的突然收手,着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港币汇率狠狠地反弹了一波。 这时候,一些聪明人就有些挠头了,察觉到风向似乎有些不对啊。 不过,现在正是“空方”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即便是聪明人也不认为短期内会有什么大变动,毕竟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摩根士丹利等等这些“空军主力”还在呢。 但是,接下来,x基金又接连在恒生期指和股指等市场上做出大规模交割空单的举动,这就有大问题了。 很多人,意识到风确实有些不对了。 几乎就在x基金撤离“空方战场”的同时,谁也没想到,x基金居然抽疯一般地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空翻多,大规模建仓看涨头寸。 如此一来,事情一下子就明了了,x基金不仅退出了空方阵营,而且还加入了多方阵营。 但是,x基金的反水似乎并没有对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等这些“空军主力”造成多大的影响,他们还是在坚定地做空港币和港股。毕竟,现在一切看上去都是大局已定的模式,打垮港币、港股乃至整个香港金融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至于x基金的突然反水,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是没考虑过是不是会出乱子,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觉得问题不大。难道说少了x基金一个臭鸡蛋,就不做槽子糕了? 更何况,原来他们就准备打压x基金以及背后的ss财团,现在正好,居然直接站到了对立面去了,那干脆正面击溃x基金和ss财团岂不美滋滋?毕竟,现在看起来,香港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而x基金的“空翻多”更只不过是自己作死罢了。
不管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怎么想吧,对于苏辰雨来说,他已经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了——已经很明显地向国际金融炒家们传达了自己要表达的信号了。如果,这些国际金融炒家和游资还不自己主动退场的话,那么接下来就真的不能怪x基金和ss财团不讲情面了。 至于摩根家族这三方如此坚定地认为“空军必胜”,苏辰雨反而更加的高兴呢,这下子他们可不会被吓跑了吧?话说,苏辰雨还真是怕因为x基金的突然反水,会吓退这三个货,事实证明,他们还真是不怂,对自己相当的自信啊。 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好说了,大家直接战场上见真章吧。 只不过,让苏辰雨没有想到的是,x基金如此明显的“空翻多”,只是让少数一部分国际金融炒家撤离了“战场”,大多数还是坚定地站在了“空军一方”。 俗话说的好,良言难劝该死鬼,我佛只渡有缘人啊。 苏辰雨自认为自己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既然他们觉得自己有资格能够参与这场真正的“神仙打架”,那么如何希望他们可以接受所有的结果吧。 该清的场已经清完了,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敌人了! 既然是敌人,那么自然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更没啥客气的了,一句话——“干”就是了! 于是乎,x基金果断再次纠集重兵,重新介入了这场“金融战”,只不过,这一次他的“阵地”从“空方”变成了“多方”! 一场决定香港前途命运,影响亚洲未来进程的“大决战”一触即发……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