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刺青 (辰)
我和曹队飞驰在从禺山回市里的公路上。多年的合作,我和曹队早已心意相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看法一致,而是在处理事情上不必言语交流的默契。很多疑问,在胡院长介绍情况时,我们都已经觉察到了,比如王宝成在汤斌文失踪事情上的无法自圆其说,再比如,汤斌文失踪之后的反常举动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我们两个都选择沈默于心,就是因为我们都意识到,如果当时我们推测王宝成和汤斌文发生的故事,被影响和误导的反而是周程以及他即将开始的测试。 我冲曹队笑了笑,“老规矩,你先说你的推测。” 曹队也不看我,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方向盘。“汤斌文当时吃不下东西,半夜从床上掉下来摔伤,看起来是偶然事件,后来又都恢复了正常,但为何集中发生在王宝成来看望他之后?所以,汤斌文在意识清楚的时候,也无法正常的和外界沟通,只有采取这样反常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是有话要说,只不过,胡院长发现了,但依旧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情况从侧面证明了王宝成是后来自杀事件的起因,是最大的嫌疑人。” 我从仪表盘下拿出盒儿烟,打开,就剩了两根。点上吸了一口,又递给曹队一支。“曹队,我记得西方概率学里,有个烟盒难题,是说,我们经常发现,如果有两个人在场,烟盒里剩两根烟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的数量,同理,周围有三个人,剩三根烟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好像是这样子,我们管这叫福烟,没想到,西方人也研究这个?好像只是个巧合的问题?”曹队深深地吸了一口。 “但这彻彻底底是个伪命题,因为这和人类大脑运算的模式有关系。我们的大脑不是电脑,虽然我们一直说大脑的使用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但再如何开发,人是有情绪的,注定不会像电脑一样高负荷。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就是一种模糊运算。我们的教育背景、经历、工作性质决定我们会选择性的忘记一些事情,又对某些事情非常敏感。所以在某些领域的天才,换个地方就是庸才,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了。” “曹队,所以,烟盒难题就是人大脑的选择性记忆问题。你打开烟盒,里面剩多少支烟的概率是一样的,只是,人会对巧合的事件印象深刻,当烟盒里烟和在场人数相同时,这个场景被大脑潜意识选择性的记忆了,而其他情况,统统被忽略删除,所以你会有这样一个大概率巧合的错觉。” “老常,你说的有道理,可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说着说着汤斌文的事,你怎么又扯到烟盒难题上去了?” “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关注点都在汤斌文和王宝成身上,他们就好像那个烟盒里的两根烟,如果翻来覆去就看这两根,那就会忘了烟盒里曾经还有的十八根。”回答曹队时,我一直在想,这世界真的有偶然性吗?也许偶然只出现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中,只是我们大脑看待世界的特殊方法,这样才能安慰自己,我们不是机器,不是别编造出来的程序,这世界依然有趣,值得继续。但对于小范这样天赋异禀的人,他会这样看吗? “你的意思,这还是个窝案?到哪凑齐那十八根啊?你知道周程来之前对我说什么?坚决不来我们处上班,哪怕兼职也不行,这么个查案法,案子没破,人先疯了。”曹队呵呵的笑着,也不知他是自嘲,还是拿我开心。 回到局里,找到技术科的房间,推门进去,小杨趴在桌上已经睡着了,桌子另一边电视机和录像机都开着,但屏幕上是一片的雪花。我给曹队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不要叫醒小杨。自己取过遥控器,把带子倒了回去,和曹队坐下来,一起从头向后看。 录像带的开头,在一个密闭的大房间里,异常的阴暗,四面连个窗户都没有。房间正中,孤零零的放着一个椅子,上面坐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身体非常的消瘦,一件明显不合身的衬衫罩在上面,看上去很不自然。他的双眼被一条深蓝色的毛巾蒙住,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两手放在腿上,一动不动地坐着。 这时,录像带上出现了一条字幕:“中科院,清华大学,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人体遥视功能测试小组,一九七八年十月,吉林省集安县。” 这盘录像带完全没有声音,画面如同静止了一般,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椅子上的少年一动不动。五分钟之后,在摄像机的机位后方,走出一个穿蓝色制服的人,将一个白色的纸板和一支笔交给了少年。 少年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只是把纸板放在膝盖上,左手飞快地在地在纸板上写了些什么,写完后,蓝制服将纸板接了过去。 接着摄像机移动到蓝制服身边,镜头拉近,纸板上隐约写着:“tyz,京沪铁路,徐州站”的字样。不一会,房间右侧的一个小门开了,有几个科学家模样的人走进来,他们其中一个手里拿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纸板。几个人围在一起,比对着两个纸板,表情上看非常的兴奋,还频频地点着头。 很快,这几个人又退了出去,摄影机回到的原来的机位,画面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少年孤零零地坐在房间正中。这时,画面的下方又出现一行字幕,“07a测试,字母,符号,文字辨别成功。” 之后是一段长达二十多分钟的静默,其间,少年可能是腿麻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围着椅子转了一圈,然后又坐了回去,依旧是原来的姿势,没有一点的变化。 和之前的一次一样,蓝制服又递给少年一个白纸板,少年似乎思考了片刻,又在纸板上写起来,但这一次,他明显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仔细地描画着什么。看来这幅画非常的复杂,少年画画停停,大约十五分钟才画完。然后,那几位科学家再次进来,又是一番的比对,但这一次他们明显露出了震惊的表情,甚至开始彼此争执起来。 而坐在椅子上的少年,缓缓拿下了遮在眼前的蓝毛巾,也许是摄像机的机位比较远,看不太清楚这少年的模样,朦胧中应该是一个高颧骨,眼窝深陷,样子可以说有些丑陋的孩子。他默默走到几个科学家中间,重新拿过刚才的白纸板,在上面又简单画了两笔。这一次所有人都楞在了原地,像是见到鬼一般,甚至没有注意到少年悄悄地离开了房间。
一分钟后,反应过来的科学家陆续走出画面,画面下方,再次出现一行字幕:“08t测试成功,08r测试结果有分歧,等待09a测试结果。” 看这些录像是一件令人极其厌倦的工作,从画面上,我很难分清不同测试之间的差别,因为很多测试机位很远,我完全看不到白纸板上小范到底写了些什么。只能大概的猜测,科学家们应该在另一间屋里,用文字、颜色、物品的摆放,或者人的行为等等,测试小范是否可以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感知到。后来,他们还在测试小范遥视功能的距离,因为测试的时间越来越长,并非小范慢了,而是科学家们来往传递验证信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我现在看的录像,应该是后来被剪辑过的版本,中间有一些测试的序列号中断了,我估算,小范每天的测试次数超过了八次。在一个封闭环境中,一直做这种枯燥的测试,没有光线,没有声音,没有交流,甚至可能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铁打的神经也会崩溃,我心里由衷的酸楚,小范就如同一个困在笼中的小白鼠,虽然看不清他的表情,但从他绷紧的身体,无处不透露出绝望。 我无法从录像上判断,小范到底经历了多少天的测试,但录像从头到尾,小范换过三次衣服,以我对那个时代,普通人家物质资料丰富程度的了解,他是不可能每天换一次衣服的,那么这次测试至少持续了一周,甚至是更长。我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坚持,但设身处地换成自己,我知道这早已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 终于,在所谓的“16w”编号的测试中,小范突然从椅子上蹦了起来,扯下蓝毛巾,将椅子狠狠地向摄像机方向丢了过来,但他明显的气力不足,椅子离机位还有一米,已经砸在了地上。他似乎在声嘶力竭的呼喊,冲向那个房间阴影里的小门,拼命敲打着,拼命敲打着。而后,一个蓝制服的人从后面抱住了他,把他按在了地上。 电视的画面重新恢复成一片雪花,我和曹队望着电视,谁也没有移动,呆坐半晌,曹队从牙缝里吐出几个话:“这是研究吗?这是测试吗?比起来我们的看守所真算是绅士执法了。” 曹队侧过脸,屋里没有开灯,电视的白光映得他脸色有点狰狞。我拍拍他的肩膀,缓缓的说道,“老曹,这只是小范在集安的测试,蒋承志说小范通过了,而后去了北京,天知道,他在北京遭遇了什么?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汤斌文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让小范恢复正常,而小范又为什么努力隐藏自己的特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