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九二章 死谏
看到大批的锦衣卫过来,所有官员登时明白过来,皇帝这是不惜一切也要推行这个政策了。不论自己是赞成还是阻止,都无法阻挡皇帝的动作。因此,想通的人在锦衣卫虎视眈眈的压力下,很快就起身,回到了百官序列。 随后,越来越多的官员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场中很快就剩下三名老臣,正是第一个带头跪扣的。 “陛下不可啊,天下会大乱啊!”三个老臣没有管其他人,自己只是一个劲不住的磕头,希望朱由校能收回成命。砰砰砰的响声不停,他们的额头很快就红了,甚至有血丝浮现。 “将他们拿下!”朱由校不理三个老臣的劝谏,直接让许显纯拿下。 “得罪了。”许显纯低声道,然后便挥手,让下属上来,将这三个老臣给扭住拖下去。 也许是见皇帝态度坚决,一点悔改的意思都没有,中间那个呼声最大,脾气最刚烈的老臣扯着嗓子大喊。 “你这昏君,如此倒行逆施,定然让社稷倾覆,江山大乱,我看你到时候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这老臣子被拖着依然咒骂不停,只是朱由校充耳不闻,当做听不到。 然而,这老臣子越骂越激烈,声音愈发的大了起来,而且还不停的挣扎,让两个锦衣卫几乎擒拿不住。 “真是废物。”许显纯眉头一皱,准备自己亲自动手,将这倔老头拖下去。哪想到,这老头忽然情绪一激愤,用力挣脱了两个扭送他的锦衣卫,大声怒骂道。 “你这昏君,定然让江山大乱,老夫贱命不足惜,今日就触死再次,看你如何走向穷途末路!”老臣子骂完,便扭头一冲,朝着一根粗大的柱子撞去。 砰! 老臣子的额头接触柱子后发出一阵猛然的声音,巨响之后,老臣子的身体缓缓滑落,一股浓郁的鲜血从撞击处往下流,鲜艳异常。 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那老臣子骂完就直接撞到了柱子上。许显纯脸色难看的走过去,不管怎么说,犯人都是在自己手上丢的,都是自己的责任。 几步走到柱子旁边,许显纯低下头,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脸色异常难看的站了起来。 “没气了!”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朱由校一愣,他们没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会有人死谏自己。 凝视着尸体,朱由校神色复杂,他当然不是为对方可惜,他知道自己想实行的土地国有化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那些既得利益的地主阶级绝对会疯狂的抵抗。只是,没想到第一例流血,竟然会是在朝会上。 死的太不值了! 这是朱由校最真实的感受,也许在他们看来,自己的行为是在卫道,但这样的行为放在历史大势下去看,却是螳臂当车,阻碍社会的前进。这次是朱由校感觉到不值的原因,人死了,日后在别人的看法和谈论中,还没一个好名声。 “拖下去吧!”朱由校的态度依然冷淡,仿佛死的不是大臣,而是阿猫阿狗。他挥一挥手,便让许显纯将尸体拖下去。 “是!” 见皇帝没有责怪自己,许显纯也松了口气,带着人,麻利的将场面处理干净。而这期间,朱由校就和百官们凝视着,他不说话,百官中也没人看口,双方就这么静静的对峙着,直到大殿中的锦衣卫消失。 “自今日起,改制开始,地方分省府县三级,设巡抚,知府,县令主政,其品提升一级,为从二品,从四品,从六品。待春闱结束后,吏部分派官员到地方,开始改制。”沉默许久后,朱由校终于开口,做了个总结。 在更改了一些小小制度后,算是宣布改革开始! “是,谨遵陛下谕令!”李汝华带头,躬身应道。后面的内阁内府大都督府官员齐齐跟随,而后,便是更多的官员开口。 声音虽然不甚整齐,但却再也没有刚才逼宫的气氛。这让朱由校稍微松了口气,总算不用出动锦衣卫,血溅五步了。 朱由校便挥了下手,示意刘若愚宣布早朝结束。 刘若愚会意,清了清嗓子,喊道,“正月大朝结束,百官……..”只是,他还没说完,一个人便从队伍中走出,打断了他的话。
“陛下且慢,臣有本要奏!”高喊的人正是被忽略了很久的定国公徐希。 看到他出列,朱由校也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对方许久未上朝,如今出现在朝会中,显然不是想要参加朝政,而是有事要禀报。 说真的,刚才一系列的变化,让朱由校彻底将他给忘了,本来他还打算在朝会结束时询问一二呢,结果自己彻底忘了这一茬,徐希无奈,只好自己禀报。 “咳咳!” 有些尴尬的咳了咳,朱由校开口问道,“徐爱卿,有何要事?” 徐希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其他也是因为数量众多,精彩万分的政策给倾倒,一时间忘了自己的目的,而后更是发生了死谏的戏码,更是让他震撼,直到刘若愚要宣布大朝结束了,他才回过神来,匆忙出列打断。 好在,皇帝没有怪罪他。 徐希定了定神,拱手道,“定国公传自先祖徐增寿,如今已有八代。常言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何况臣之八代传承。魏国公徐弘基之事,令家门蒙羞,也令老臣反省。经过长久思索后,臣才慨然发现,徐氏一门,福德已衰。故今日老臣无状,特请陛下,革去老臣定国公之爵禄,以存徐氏一门。” 哗! 百官再度哗然,饶是刚刚经过了免税和土地国有化的洗礼,此刻他们依然免不了震撼。被视为大明架海紫金梁,一门双国公的徐氏也要衰落了么? 看着低头跪下,请皇帝革去公爵爵位的徐希,在想想已经身首异处,全家发配辽东的魏国公一脉,所有官员的脑袋都是混沌一片。 此时回神想到,刚刚登基才一年的天启皇帝,竟然干了如此之多的大事。 大明,已非昨日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