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密议
光绪二十六年的广东不缺少话题,先是大清顶梁柱、淮军首领李鸿章李中堂大人到任两广总督,大手笔打黑除恶;然后是京师传来噩耗,义和团大闹北京城,慈禧老佛爷下令与万国开战,接着就是八国联军攻破大沽口、天津卫,最后打进京城,大清精锐竟抵挡不住,满朝文武拿不出一点办法,逼得老佛爷狼狈逃离京城,大清最后一点颜面也被毫不留情的撕下,地方督抚大臣搞了个东南互保,作壁上观。有志之士不禁哀叹,我大清熬过了长毛之乱,这一次恐怕再无回天之力,大清走到尽头啦! 当然,平民百姓不关心那些,顶多作为闲来无事之时的闲谈之资,有空到茶馆听上两句也还不错。他们关心的是米粮油盐是否涨价?棉布是否便宜了一些?邻居老王行踪诡异,老是在我家门口窥探,难道有什么企图?在平民百姓中今年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东边惠州的崛起,惠州历来富庶这都知道,没想到先是在市面上出现了廉价的棉布,质量还不错,只是量少,只在吴家等少数几家店铺出售,要是不注意就被抢光了。后来市面上出售的廉价棉布越来越多,而且都标注着自强棉纱厂的字样,往常热销的洋布竟变得无人问津!等惠州自强工厂招工的消息传开后大家才知道,便宜实惠的自强棉布竟然就是本地出产。再后来流传的消息越来越多,去过惠州的人都说那里的工厂一眼望不到头,到处都是冒烟的烟筒、轰隆隆的机器声,工人的报酬比做用工多出好几倍,管吃管住不说还能学文化,还说那是一个名叫吕梁的吕大老爷办的。娘咧,那个吕大老爷好大气魄,能耐上天啦,咋一眨眼的功夫就置办起这么大的产业? 普通百姓知道的少,广东的大商人、大乡绅们敏感的很,消息来源也多。办一个工厂那得多少钱?不是什么人都能办的!那吕先生是因为有美利坚的洋人做后台,再加上笼络本地乡绅才能做那么大,要不然早就被别人一口吞了!他们也眼馋,但还沉得住气,等市面上出现海量的自强棉布后这些人开始坐立不安了,都知道棉布的利润惊人,这银子不能都让惠州人给赚了,等到大量的自强火柴、面粉出现到市面上后这些人马上决定有所行动。 “吕先生,老朽这次来的意思你都知道了,这么大的事我不敢善作主张啊。”吴石敏说道,他和惠州乡绅这次来就是因为有广州乡绅和商人找到他,也想掺上一脚。 吕梁有些奇怪,问道:“老爷子,那些人想掺和进我们的生意,到时候就会分薄大家的收益,您怎么会为那些人带话?” “吕先生有所不知,来找老朽的都是广东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他们的势力、底蕴可不是我能抗衡的,如果他们有心妨碍,我们的商品在广东是一件也别想卖出去,更有可能遭到官府、商人、流氓等等各方面的干扰。在惠州我们这些老头子还能说了算,出去就做不了主了,我也知道他们有趁火打劫的意思,但实在是推脱不开啊。”吴石敏有些无奈,他还是看得开的,其他乡绅因为气愤,大部分皱着眉头不说话,有几个性子急一点的干脆破口大骂。 “各位长辈,如果我说他们掺和进来非但不是坏事,还是好事,你们可否相信?”吕梁的话让众人摸不着头脑,人多了分钱的就多,难道不是这个道理?但都知道吕梁还有后话,因此看着吕梁等待他的下文。 “各位都是书香传家、良田无数,商铺只是作为家族的附属产业,就算是参股自强集团,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土地上,不知我说的可对?”众人纷纷点头,这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家族的根子在土地上,这是几千年来传承的传统,绝对不可以打破,置换股份的土地只占家族产业的少部分,已经让家族rou痛了。 “我的意思是各位的家族并不善于经商,而广东地区开埠已久,专门经营商铺的商人不知凡几,更有十几家非常有实力的商家,商铺遍布全国,还有晋商、徽商、浙商的商会,他们的势力更是惊人。现如今我们的商品还没有占领广东市场,更有洋人竞争,如果让他们参与进来,我们的商品将更快捷的运到各地,走进千家万户,到时候赚到的银子不是现在可以比拟的。而那些大乡绅家族传承百年,势力遍布广东,他们的加入将成为我们的保护伞,试问,到时在广东谁会难为我们?不论是官府、民间还是洋人都不敢动我们分毫!” “吕先生,洋人可不是好惹的,听说他们现在已经打到京城,都把老佛爷赶出去了,如果他们因为产品滞销恼羞成怒、派兵攻打该如何是好?广州的洋人军舰我可见过,大炮架起来在珠江上放上几炮,没人能承担那个责任啊。”吴石敏问道。 “各位不要忘了,我的背后站着美利坚人的安布雷拉公司,他们想动枪动炮,先问问美利坚人答不答应。再说,我从美利坚买来大炮,到时候说通官府,派我们自己人在广州附近建起炮台,就能让那些军舰有来无回!” 众人散去,吕敏站在吕梁身后道:“这些人鼠目寸光,也就是吴石敏有些见识和胆识,其他人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就被说服的。” “呵呵,厉害关系我已经全部说清楚了,能不能同意就是这两天的事情,实在不行就推开那些人,与整个广东的乡绅、商人合作势在必行,大势所趋,他们挡不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所有的乡绅都汇聚在吴石敏的家中没有离去,没有商议出个章程众人不敢离开。每个人都在反复斟酌,思考着每一种可能性,这的确不是开玩笑,如果不同意,难保吕梁会做出什么壮士断腕之类的举动,如果同意呢?真像吕梁说的那么美好? 董家家主说道:“我看吕先生心意已决,不知各位有什么想法,不如说出来大家一起商议?” “我看啊,吕先生所做之事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买地,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随同招工队伍的保安团家丁,服饰、举止一致,各个长枪短炮、精神昂扬,恐怕不比朝廷的精锐差多少,听我的家丁说那些人平时言语很少、目光冷漠,稍有风吹草动就列阵警戒,而且拿的长枪从未见过,但绝对比我们手里的家伙强。这是练军的架势啊,我担心他所图非小,咱们是不是上了贼船?” “要我说,吕先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门路通天,你看这才多长时间,咱们惠州就大变样,光说那些洋灰路吧,以前谁能想到?这朝廷已经不是几百年之前刚入关时的样子,长毛之乱要不是曾国藩、李鸿章那些汉人忠臣,早就变天啦!既然上了贼船就不能中途下来了,赌一把,要是成了那可是几代人的大富贵啊。” “如若反叛,朝廷派大军来围剿该怎么办?” “你就放一百个心,这些年大清烽烟处处,其实已经烂到骨子里,即使围剿,依我之见也只有一击之力,一击不成绝无能力再次反扑。你看那绿营、水师,哪有兵的样子!就算是淮军、湘军之流现如今也不堪使用。只要钱财使到了,没人愿意真刀真枪的拼命!” 众人越说越起劲,反而只有吴石敏一人端坐上席,默然不语。众人之中他看得最清楚,跟随吕梁的决心也最大,要不也不会把最宠爱的小女儿吴月送过去,那就是表忠心的。
“吴老爷,你也说一句吧!”有人忍不住了,乡绅中以吴家与吕梁走的最近,在乡绅中威望最高,众人已经商议的差不多,都看着吴石敏。 知道需要自己一锤定音,吴石敏不紧不慢的说道:“此人心怀大志,能力不俗,兼具洋人在背后撑腰,事成的可能性极大。不如此时做个从龙之臣,以后也好为子孙谋个富贵,我吴家愿意支持吕先生的计划。” 吴石敏的话算是帮众人吃下了定心丸,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万一将来有个好歹吃亏的也不只是自己,就那么办吧! “各位,先别急着走,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不得不解决。既然各位都认定吕先生是做大事的人,而且也愿意投靠附从,那我们就得做一件事让吕先生放心,也算是投名状。” “什么投名状?我们愿意让出利润难道不是?” “咱们得做出一件事让吕先生看到我们的忠心,多余的话不多说,各位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是我们每个家族中都有大量的火器、壮丁,不如送出大部分交给吕先生,只留下看家护院的几十人就行。这样的意思是我们的安全交给吕先生保护,身家性命都交出去了,还不够忠心?吴家愿意这样做,各位如果不愿意也不强求,只当是我的一个建议吧。” 众人都被吴石敏的魄力震撼,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来,看来吴石敏这个老狐狸是打定主意紧抱人家大腿了。这个提议没过多久就被所有人认同,不仅如此,众人还认为应该将家族中大部分青年子弟都送到吕梁的麾下。 吕梁料到了结局,没想到的是他们归附的如此彻底。火器他不稀罕,都是些上个世纪的火器,最先进的不过是后膛步枪,连米尼枪都没有,收集起来后当成废品丢在仓库里。十几个家族总共送来了五千多名壮丁,让吕梁不得不感叹地主武装的强大,编入保安团后从基础开始训练,各项训练内容与之前的一模一样,承受不了的滚蛋,吕梁不养闲人。三百多名家族子弟根据意愿进行分配,也是从基层做起,吕梁不怕这些人的旧思想干扰自己的事业,基因人会给他们洗脑,都是年轻人,少不了热血激情,他们是最容易被同化的一群人,等接受新式的文化、历史、价值观教育后不怕他们不归心。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甚至比基因人更激进,完全把家族抛在脑后,同学校出来的学生一起成为吕梁事业的急先锋。至于那些壮丁,都是穷苦人出身,最终由超过四千人通过了考核,成为保安团的一员。 保安团在壮丁加入、招募新兵后人数达到八千人,吕梁将其编制为一个旅、三个团,装备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轻武器,并划出一块偏僻、广阔的土地当做军营。与乡绅达成一致后许多事可以放开手脚,比如说炮兵训练终于开始,再也不怕被发现告密。每个团编制有一个炮兵连,装备7门92式步兵炮,每个连编制有一个炮兵排,装备5门m2-60毫米迫击炮。炮兵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艰苦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