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三张告示
十四世纪的北京也有很多人,虽然比不上二十一世纪那样,打个屁都能臭死一群人,但是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城市了。【】虽然元朝给汉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是不得不说,他们把这座北京城装修的不错。 五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功德台上走过了许多人,至于有多少,看看张玉父子两记下的账本就知道了。 报名要参加修建大坝的百姓达到了数十万,这些有北京本地人,也有河北的,还有闻讯赶来的天津人。 原来的朱棣在担心劳力不够,但是现在却在担心劳力太多了。就算是官厅、密云两座大坝同时开工建造,也用不了十万人。 道衍不愧是朱棣的第一谋臣,简简单单的就解决了朱棣的问题。十万人太多,可以分成五批,每一批两万人。五批轮流开工,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参加修筑大坝,也不会让他们耽搁了农事,当真是一举两得。 说到这里,朱棣就笑了,如果不是他几天来苦口婆心的给百姓讲,估计这些百姓现在还在苦等老天下雨,然后播种麦子。虽然糜子产量小了点,但是朱棣许诺不会让他们饿肚子,所以百姓们还是接受了朱棣的建议,那就种糜子吧。 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钱有了,人有了,就等南京来个工程师了。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先满足满足商人们的虚荣心,不然对不起他们放到朱棣手中的一百万两银子。 “殿下,你要写一百副功德人家。不得不说,这是我见过最贵的字画,一万两一张。我看我该找个时候,把殿下赏我的那个仁字,拿出来卖掉算了。说不定也能卖个万八千两,正好缓解缓解手头紧缺的问题。”燕王府中,胡烨朝着朱棣说道。 “你胆子越来越大了,竟敢打起我字画的主意来了。我赏你的那个字是不是挂在大厅正中的?这几天忙的慌,没时间去看。等大坝开工了,倒是要去看看你把将军府收拾成什么样子了。”朱棣慢悠悠的拿着毛笔写着,边写边对胡烨说。 “当然是挂在大厅正中的,和王妃赏的那个字挂在一起。我师傅曾经说过,仁勇本一家,得一平地方,得二安天下。我很不同意这个看法,而且这是我唯一反对我师傅的地方,我觉得他是错的。所以我才让王爷和王妃赏我这两个字,我倒要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魔力。”胡烨无聊的翻看着账本,随意的对着朱棣说。 朱棣拿着毛笔的手一抖,刚刚写好的“人”字下面突然点了一点,这幅字算是废了。于是朱棣又重新拿了一张纸开始写。 胡烨不知道刚才那番话,朱棣听进去了多少,反正该说的自己已经说了。于是又继续翻看起账本来。 张玉和金忠只认为这是一场普通的对话,只有道衍嘴巴上一张一合的,看不清他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念阿弥陀佛。 写字也是个体力活,朱棣写完那一百幅字的时候,腰酸腿疼的,不过他也觉得这一百幅字值得。 “好了,将善人榜贴出去,把这些字画发给那些上榜的商人吧,这次他们确实出了力的。”写完之后,朱棣朝着胡烨他们说道。 于是乎,胡烨就跟着张玉他们出了燕王府,准备将善人榜贴在九座城门上。 与此同时,燕王府又进来一个人,径直的走进了朱棣的房间。 若是一般人,这么闯进去,特定被朱棣的护卫弄死了,但是这个人不一样,他正是朱棣刚组建的北平兵马司的最高长官,柳升。 “查出来了吗?” 柳升一走进房间,朱棣就开口问道。 “查出来了,那两人的确是受永平卫的一个千户指使,他们收的保护费一大半都交给了这个千户。”柳升恭敬的回答。 “那个千户抓了么?” “抓了,他也对这件事供认不讳,而且还一口咬定,所有的事都是他一个人指使的,跟别的人没有关系。” “哼,好一招弃车保帅,没想到这个千户还真的肯为他们卖命。”朱棣的语气变得阴冷起来。 “殿下,还要彻查么。前两日按察使的人找过我了,说我们有些越俎代庖了。”柳升问道,作为朱棣的心腹,他清楚了的知道,一旦朱棣变成了这种语气,后果一定会很严重。 “越俎代庖?在我地盘上横征暴敛,还说我越俎代庖?就算是闹到父皇那里,我也不会理亏。” “那,殿下的意思是彻底清查?” “不,这几个头头我留着还有用,他们倒了对我没好处。所以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如果以后在遇到这种事情,就按照这件事处理。”朱棣摇摇头表示拒绝。
他很清楚这些纵使手下横征暴敛的千户背后,一定有三司的影子。如果彻查的话,一定会把这三个头头揪出来。但是朱棣还将胡烨的话记在心里,这几个倒了,会来几个更难对付的,还是保持现状的好。最好是能让他们对自己的仇恨值增加,而且是越恨越好。 “那这个千户怎么处理?按大明律,贪污者,抄家灭族。” “既然他要替别人顶罪,那就如他所愿吧,一切都按照大明律来办。”朱棣挥手示意柳升退下,这两天他真的累了,要好好睡上一觉。 “是,属下告退。”柳升行了一礼,然后向外面退去。 他已经看到这个千户的悲惨下场,空印案和郭桓案的余波还没散去,现在洪武皇帝可是对贪污一事很是看中。而且此事证据确凿,在那千户的家中搜出了多达万两的银子,还有那两个地痞作证。所以就算是这事闹到皇帝那里,皇帝也只会褒奖朱棣发现贪污,绝对不会说他越权。 “等等。”就在柳升即将走出房门的时候,朱棣突然又发话了。 “将这案子的卷宗,连同按个千户押送到南京吧,这事交给刑部处理。将那千户的妻儿都遣散了,留在这里只会等死。”朱棣深思了片刻,做出了一个让柳升错愕的决定。 虽然柳升很想问朱棣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但是身为朱棣的心腹,他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好奇心这个东西就不是自己该有的。于是柳升应了一声之后,就退出了房门。 “得一平地方,得二安天下。”朱棣回味着胡烨的话,然后捡起刚才那副被自己写坏了的字画,喃喃自语道,“有点意思。” 胡烨他们走出燕王府之后,分头行动。将这最终的善人榜贴在九座城门,然后到功德台汇合,等着那些上榜的人来领“奖状”。 不过等胡烨他们回到功德台之后,北平的百姓们看见的却是三张告示。 一张纳钱善人榜,一张纳粮善人榜,还有一张却是更加引人注意的悔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