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1492—1945 说说欧美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mdash;mdash;海上马车夫的崛起(5)胜利

第二十八章mdash;mdash;海上马车夫的崛起(5)胜利

    在1609年签订的12年停战协定的12年中,欧洲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酷烈的战争,

    那就是有着第一次全欧大战的三十年战争。这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无数英雄人物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华丽舞台上展现自己的英姿,其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华伦斯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法国的孔代亲王和杜伦尼,是群星中最为闪亮的明星。但是同时代还有一位英雄人物,却没能赶上这次欧洲的铁血演出,他就是荷兰的莫里斯。

    莫里斯出生于1567年,是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的儿子。显赫的身世带给莫里斯的不仅仅是崇高的地位,还有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荷兰独立战争爆发了。莫里斯在战火中长大,在严酷的军事斗争中,他对经典军事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并且用他的军事天才对荷兰的军队进行了改革,这就是著名的莫里斯改革。

    首先,他建立了常备军。当时的欧洲各国普遍采用雇佣兵,而没有常备军。雇佣兵,顾名思义,就是拿钱打仗,为了钱而打仗的人肯定就不能指望他们能有多大的牺牲精神。而且交战双方的雇佣兵之间往往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为了钱才走上了对立面,谁都不愿意为了俩钱就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于是在战斗之前,交战双方很多都通过气了,别真打啊,差不多就得了。于是很多时候战斗看起来很激烈但是死不了几个人,这样的战争又被戏称为“话剧战争”,双方都是好演员啊。并且这种战时临时征召的方式很可能造成该用军队的时候发现手头人不够,荷兰可不大,经不起几次失败,为了保证充足的兵员,莫里斯建立了常备军。

    其次,为了让手底下的士兵们全心全意地打仗,莫里斯给军队定期发饷,保证士兵的收入。当兵就是吃的这碗饭,人家钱给的这么到位,你怎么也得好好表示表示吧,从而使军心更为稳定。

    第三,莫里斯改革了步兵的战斗队形,发明了新的战斗队形——莫里斯横队。莫里斯改革的样本,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班牙大方阵。西班牙方阵由长矛手和火枪手组成,火枪兵在方阵中央,四周由长矛手保护,就像个抱成团的刺猬。但是莫里斯发现这种方式在面对围攻的时候较为有效,如果是两军对垒、正面对抗的时候,这种方阵就会出现浪费兵员的现象。而且西班牙方阵规模较大,以千人团为单位形成,较为笨重。但莫里斯改革后的莫里斯横队,把火枪兵放在了长矛手的两端,在正面对敌的时候就能集中所有火力打击敌人,从而避免了兵员的浪费现象。不但结构变化,每一个横队的组成人数也比西班牙方阵削减了很多,从千人团直接变成了百人连,灵活了很多。

    第四,严明军纪,加强训练。当时的欧洲军队,很多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一群披上合法外衣的强盗,就拿之后要讲到的华伦斯坦为例,他手下的军队就被马克思称为“华伦斯坦的蝗虫”。莫里斯的士兵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军纪严明。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莫里斯加强训练,直到士兵们筋疲力尽。说到士兵们的训练项目,可能很多你都有体会,比如说齐步走,比如说列队...

    莫里斯的改革让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使西班牙方阵黯然失色,他手下的军队几乎攻无不克,对北方的胜利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莫里斯改革对之后的军事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洲复活了职业军队,他的军训方法和cao练方法,是军事史上传之最为久远的贡献。

    说完莫里斯,我们把视线放回这炫目的舞台——三十年战争。在荷兰和西班牙停战的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了,起因还是这段时期内常见的宗教冲突。宗教改革之后,神圣罗马帝国(以后简称神罗)内的波西米亚王国皈依了新教,而神罗皇帝企图让这些“迷途的羔羊”重回正途,指定斐迪南二世为国王。费迪南二世上台之后果然没让皇帝失望,下令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动,还要拆毁他们的教堂,甚至宣布参加新教集会的都是暴民。前两点最起码人身安全还有保障,可一旦被宣布为暴民那没准啥时候脑袋就搬家了,参考我国古代是如何对待暴民的你就知道被宣布暴民的后果了。新教徒得知消息之后怒火冲天,你不是说我是暴民吗,那我就彻彻底底地当回暴民,一不做二不休,起义了。

    波西米亚起义拨动了整个欧洲,使整个欧洲的军事机器都运转了起来。当时在神罗内部,有一个“新教同盟”和“一个天主教同盟”。“新教同盟”包括地国内的新教诸侯,其同盟核心发生了几次转变,而“天主教同盟”的核心则是掌控神罗皇位的哈布斯堡家族。不仅仅是帝国内部的各诸侯分边站队,欧洲的其他主要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都进行了选择,因为西班牙和神罗皇帝均为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站到了皇帝一边,而教皇肯定也在皇帝一边,波兰也支持皇帝。而“新教同盟”一方则是丹麦、瑞典和法国,荷兰、英国和俄国支持他们。

    在波西米亚起义之后,皇帝派出了军队进行镇压,帝国军队三下五除二就把波西米亚镇压了,并且把新教首领普法尔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逼得跑荷兰避难去了,哈布斯堡皇室的威望得到提高。帝国军队的胜利震惊了它的对手们,荷兰当时已经和西班牙开战了,如果现在皇帝腾出手来和西班牙一起打自己那真是噩梦,邻国法国也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就是腓特烈五世,看到女婿被打了,英国也很愤怒啊。但是要论哪个国家最害怕,那就是丹麦,丹麦在神罗无力掌握全境的时候侵占了神罗的两个州,像是个小偷,趁着主人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走了主人的东西,之前主人没能力过来拿,可是现在好像主人开始厉害了,那他厉害之后会不会再把我拿的东西拿回去甚至在抢走我的?!法国首相黎塞留抓住了时机,提议英国、丹麦和荷兰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由丹麦出兵,英国和荷兰在幕后支持。

    1625年,信奉新教的丹麦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英、法、荷三国的支持下与新教联盟共同进攻,这次在有了生力军加入之后,新教联军节节胜利,似乎胜利就在眼前,但是,帝国方面一个人站了出来,想座大山那样横亘在前进的路上,并碾压过来,他就是帝国统帅华伦斯坦。华伦斯坦出山之后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新教联军,迫使丹麦与1629年4月与帝国皇帝签订《吕贝克条约》,,并保证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务。丹麦王是斗志昂扬的出去的,但却是被人撵着屁股跑回来的,还让帝国皇帝把势力范围划到了自己家门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是战胜了的皇帝也没能高兴几天,因为新教方面的战神即将登场,他就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其实瑞典加入战场说不好听点是帝国有点作了,在战胜丹麦之后,帝国统帅就计划在波罗的海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这种做法可就惹恼了原来罩着波罗的海的瑞典,你们这是抢地盘来了阿,也不怕把自己给撑着!刚好法国也送来了资金援助,瑞典立马就在1630年7月出兵了。现在新教联军又和帝国军打上了,同样是秋风扫落叶,只不过这次扫和被扫的角色互换了一下,新教联军把帝国军打得溃不成军,一泻千里。有人可能会问华伦斯坦难道也不行?告诉大家,华伦斯坦已经不是帝国军队统帅了,原因很简单,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已。可是现在再不用华伦斯坦就不行了,再不用没准古斯塔夫就要到帝国首都维也纳来散步了!最终,华伦斯坦被再度启用,三十年战争中的双雄就要在吕岑碰撞出最灿烂而又妖艳的火花。最终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古斯塔夫技高一筹,但是却战死在了战场上,而华伦斯坦却因功高震主而被皇帝猜忌,惨遭暗杀。

    在古斯塔夫死后,帝国军队联合西班牙盟军开始反攻,而没有了古斯塔夫的新教联军被打回了原形,又是一败涂地,最终新教诸侯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于1635年同皇帝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只剩下瑞典军单独作战,皇帝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皇帝在开战之后接连获胜,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我觉得这时候的皇帝就差高喊“还有谁”了。皇帝接二连三的胜利让法国终于坐不住了,你们都不行,那我亲自来!从幕后走到前台,挽起袖子就上了。当时的情形对法国很不利,因为法国夹在了帝国和西班牙之间,腹背受敌,而且当时的西班牙陆军有着欧洲第一陆军的荣耀,结果法国硬生生地在被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还把欧洲第一陆军的名头从西班牙头上夺了过来。同时,瑞典军也不断获胜。丹麦看着邻国瑞典接连取胜,心里十分的不平衡,结果在1642年11月又向瑞典宣战,结果又被人劈头盖脸的打回来了。

    最终,新教联军获得了胜利,皇帝被迫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新教的平等地位。而在《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的同时,西班牙也和荷兰正式签订了《荷西条约》,承认了荷兰的独立,承认尼德兰南部归荷兰共和国。

    三十年战争是将军的舞台,是统治者的手段,是史书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对于当时的交战区的平民来说,确是不折不扣的深重苦难,作为交战区的帝国有将近一半的男子死亡,整个帝国损失了大约60%的人口,使得帝国内部的分裂不可逆转,最终为普鲁士的崛起和一战、二战留下了历史根源。

    而荷兰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挣脱了枷锁,开始了飞速的发展,迅速成为了一个商业帝国,成为了17世纪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的商业帝国之路,又是如何开始发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