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回到明朝当土豪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敲响登闻鼓

第二十四章 敲响登闻鼓

    崇祯元年十月十六,寅时未到,文武百官便早已在午‘门’外等候宫‘门’开启。与往‘日’一样,依旧是三三两两凑在一起闲聊着昨‘日’京里的风闻趣事,官员所谈,无非风‘花’雪月耳。

    “当——当——”钟鼓司的钟声响彻京师上空,寅时一刻已到,百官上朝。

    …………

    昨夜崇祯皇帝批改奏章又到了半夜,司礼监执笔太监王承恩扶着崇祯坐上龙椅,心里既心疼皇帝,又恨外廷那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昏官不中用。待崇祯坐好,王承恩急忙帮他整理衣冠,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文武百官勋贵在前,官员在后,分列两排缓缓进殿,叩见皇帝。

    “诸位爱卿可有事要奏?”崇祯沙哑着嗓子,沉声问道。

    自己登极从皇兄手中继承大统已有一年了,这一年里扳倒了魏忠贤一党,革除了天启弊政,施行新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力图中兴大明,让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可是总有一些人在拖自己的后‘腿’。

    “陛下,臣有本奏”首辅周道登举着笏板出列,伏拜在地。

    “昨‘日’陕西知府八百里急奏……陕西全境大旱,连‘日’祈雨不得,现在百姓流离失所,今年的收成仅够过冬,来年开‘春’耕种无法保障……”

    崇祯听到此处,身体一紧,双眉紧皱,端坐在龙椅上,回复道:“传旨,减免陕西税赋,派遣官员……”

    话还没说完,便被一阵响亮的“咚……咚……咚”的敲鼓声打断了。崇祯皇帝疑‘惑’的看了看旁边的王承恩,见他也是一脸疑‘惑’,崇祯开口问道百官:“哪里的击鼓声?”

    “回陛下,这……这声音好熟悉……”温体仁也不顾朝堂规矩,话说出口之后引来一片同仁的赞同,纷纷都说熟悉。

    “登闻鼓!陛下!这是有人再敲登闻鼓!”一名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书记官跳了起来,大声喊道。

    “来人,去登闻鼓看看是何人击鼓鸣冤,将他带上殿来,朕要亲自审讯!”崇祯皇帝说道。

    李承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奋力的敲打着这布满了灰尘的登闻鼓。本以为在这个时代要上fang可能会遭到阻拦,可是等自己到了这登闻鼓院之后才发现,在‘门’口把守的两名‘侍’卫根本不鸟自己。于是李承便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敲响了来到大明的第一通鼓。

    …………

    “微臣李承,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承伏拜在地,大声叩拜。

    “哦?李承何品官?击鼓鸣冤所为何事?”

    “回陛下,微臣是左军都督府山东都指挥使司鳌山卫指挥使浮山备御千户所正千户。”李承规规矩矩的回答皇帝问话。

    “哈哈哈,你这官名,还‘挺’长啊,那你说说,你为了何事而来?”崇祯看着跪在下面这个年纪跟自己相仿的青年,笑着问道。

    “臣今年六月赴任,到达浮山所之后发现卫所破损,尸体遍地,百姓、军户死伤无数,而千户张元山以及其麾下两名百户失踪,不知死活。当时鳌山指挥使张厚涛只告诉微臣说浮山所遭到山贼洗劫,而微臣当时并未细想,只是尽力收拢逃难的流民,将他们妥善安置,并分与他们耕具种子,让他们安心种地。”李承看了看众位官员惊讶的表情以及崇祯皇帝凝重的神‘色’,继续说道:“然而,四个月之后,臣率领着麾下新招募的士兵在清扫周边祸害百姓的山贼时,从一处的山寨下发现了三位失踪的大人的尸体,从他们的腰牌可以辨认出是天启六年上任的张元山张大人以及麾下百户。微臣将那山贼一窝打尽,并将首领押解回城,当众斩首……”

    “好!李承,这件事情你做的很好,能真正为我大明朝廷、子民着想的官员不多了,好啊……”崇祯听到此处‘激’动的拍手叫好,就连旁边的王承恩也是一副赞赏的模样。

    “陛下,微臣还没有说完,请您继续听下去……”李承顿了顿,“胶州千户张德泰和鳌山卫指挥使张厚涛以及浮山所千户张元山,三人都姓张,微臣以为三人之间可能有亲戚关系,于是好意让他们前来认尸。谁知两位来到我浮山所之后,竟然不小心走漏风声,把他们三人以及与那土匪头子暗中下海经商之事说了出来,微臣当时不动声‘色’,又继续左敲右打,最后又断断续续套出一些话。微臣联系前后,最后推断,这起所谓的土匪袭击,无非就是这四人分赃不均,最后内讧而造成的,只不过是最后掩人耳目,编造出来‘蒙’骗众人罢了。”

    李承一口气说完,满朝文武全部惊呆了,温体仁更是急的跳脚,急忙出列站在李承面前,指着他大声喝问:“信口胡言,你可有证据!”,李承抬起头望着温体仁,从怀里‘摸’出一大叠麻布,大声说道:“陛下,我这有当时经历此事全过程的铁匠龚先弘供词一份,以及张厚涛张德泰的供词,还有浮山所在此次惨案中痛失亲人的百姓的请愿血书一份!”

    崇祯示意王承恩取来,崇祯并没有看那三份供词,而是抖开了那份请愿书。白布、黑字、血红的掌印。三种不同的颜‘色’布满了整块麻布,不断的刺‘激’着人眼,崇祯眯着眼睛,将这份请愿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拟旨……让骆养‘性’派人把这两人带回来,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朕会亲自审讯。”

    “陛下!不可!”温体仁急忙说道,“现在除了这几份证词之外再无其他证据,不能就这么抓回来,要是万一他们是被诬陷的呢?”

    崇祯看着跪在下面的李承,说道:“哼,先抓回来再说,你就不怕他们东窗事发坐船出海?你们还有没有事情要奏了?”

    见百官都不说话,王承恩高呼一声:“退……”

    “报……”一声长长的声音打断了王承恩,一名信使在宫中疾步奔跑,嗓中不断的大声呼喊。到了奉天殿之后,由‘门’外等候的小太监接过信笺,送往殿内。

    王承恩转送到皇帝手中,崇祯撕开火漆,望着奏章久久不语,朝中百官也被这一阵沉默搞的不明所以。周道登忍不住了,问道:“陛下,何事?”

    “大伴,你说吧。”崇祯将手中奏折递给王承恩。

    王承恩看了几眼,说道:“沐王爷在奏折里说,上月云南地龙翻身,房舍倒塌,死伤无数……”

    众臣听到之后,皆伏拜在地,大声呼喊:“陛下!”

    温体仁跪在地上,大声说道:“陛下,地龙翻身,实属不祥之兆,恐怕是上天降下jǐng示,谴责我们近期所为,还请陛下举行祭天仪式,祈求上天保佑大明!”

    众臣皆赞同温体仁所言,纷纷上表祈求皇帝祭天拜祖,祈求上苍保佑。而旁边的李承则嗤之以鼻,大声质问:“既然发生地震,民众伤亡惨重,为何不立刻派遣官员收拢百姓,搜集被埋的伤员,开仓放粥,而是要祭天祈福?难道皇帝去祭天之后,破损的房子就会恢复如初,死去的百姓就会生还?”

    一连串的话让众位官员面红耳赤,说不出话,就连刚刚就要迫不住官员的压力要举枪投降的崇祯皇帝此刻也是目瞪口呆,愣愣的看着李承。

    温体仁大骂:“你这小官,这朝堂之事岂有你来议论的资格?祭天之事乃是正道,只有祭拜天地,才能保佑我大明长盛不衰!”

    李承翻了翻白眼,说道:“哼,大明有你们这帮贪官,神仙都被气死了,还有空保佑你?”

    “……”

    “扑哧……”崇祯皇帝虽然极力的憋住了气,不让自己笑出来,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温体仁与一众文官脸‘色’铁青中透着一点点羞红。李承一句话把贪得、不贪的全都得罪了,众人瞪着愤怒的眼睛看着他,恨不能将他生吃了。

    ************************

    李承走出大殿,看着周围经过的文官没有几个给自己好脸‘色’看,温体仁更是铁青着脸看都不看自己。李承心知自己已经得罪了他们,也没多说,只是自己低着头向着宫外走去。

    “李大人……李大人……”李承一愣,还以为是叫自己,可是这里这么多大人,保不齐是叫哪个呢,也没理,继续往前走,只是后边那声音更急促了,“哎呦,李承李大人!留步!”李承这才知道原来真的是叫自己。停住脚步,向身后看去。一个年纪十五六的小太监正一边快步走来,一边冲着自己挥手。

    “哎呦,李大人,您走的可真快。快回去吧,陛下召您去平台呢。”那小太监一脸的讪笑,尽力的迎合着李承。

    “哦……对了,我不知道路,还请小公公带我过去……”李承说完掏出十两银子塞到那小太监手里,那小太监脸上笑的更开心了,迈着轻快的步伐领着李承往平台而去。

    来到平台,先前领路的小太监已经退下,王承恩站在自己前面不远处等着李承。由王承恩带着李承,来到平台。一翻叩拜之后,崇祯让小太监搬来一个小绣凳,示意李承坐下。见他大大咧咧的坐在绣凳上,崇祯不由得一愣,随后便咧开嘴笑了,一旁的王承恩见李承似乎不懂的规矩,而皇帝也没有‘露’出责怪的表情,所以也没有出声斥责。

    “李爱卿,今‘日’云南地震一事你有何看法?”崇祯从一旁伺候着的小太监手中端过一碗银耳粥,喝了一口,轻声问道。

    李承在心中想了一会,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首要之急就是赈灾。天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确实能够通过我们的能力消除的。如果朝廷官府放任不管,那么流离失所的百姓难免会被一些怀有异心的人蛊‘惑’闹事,一旦事件发展,暴‘乱’也不是不会发生。臣听闻前一阵陕西发生民变,杀官造反,这就是官府不作为的典例。”

    崇祯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李承停顿了一会,并不是因为在心中思考如何展开话题,请君入瓮,而是一大早没吃饭还做击鼓这种体力活,实在是腹中饥饿难耐,崇祯还没发觉,但是旁边的王承恩早就看出来了,附在崇祯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崇祯笑的银耳差点从鼻孔中喷出,连忙吩咐小太监给李承一碗粥。李承三下五除二稀里呼噜喝完,用大袖擦了擦嘴,甚至打了一个饱嗝,继续说道:“臣窃以为,对于陕西旱灾来说,恐怕不会短短一年之内就会结束,得做好准备。对那些受灾实在严重的地区可以迁移到东部,比如我们浮山所现在就缺大量的劳动力。而云南地震,也应该以赈灾、安抚为主,将民众尽快的安抚下来,防止他们因为食物或者是愤怒产生影响更大的变‘乱’。”

    听到这里,崇祯放下手里的碗,问道李承:“为什么你那浮山所会缺少人口?据我所知,别的卫所都是恨不能所有的军户全部逃脱一空,这样自己好吃空饷?”

    李承**的一甩头发,含情脉脉的看着崇祯,说道:“陛下,我李承的人生准则就是忠于我大明皇帝,保护我大明百姓。”

    崇祯一副知己难寻的模样‘激’动的握着李承的双手,眼里含着热泪,说道:“大明,雄起!今晚我们都是大明人!”

    李承说道:“现在我浮山所有良田百万亩,工坊无数,医馆、学堂、商行应有尽有,而那些原本四处流‘浪’的大明子民在那里有田耕、有衣穿、有书读、有希望。那里官员不贪,军队可战,百姓生活幸福……”

    崇祯用一副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承,惊讶的问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承说道:“无非二字,有钱。皇上可知道最近风靡大明的水泥灰吗?”崇祯点了点头,“那就是我发明的,利用它,我赚了不少银子,全都用在了百姓的生存上,我个人身无分文,账目清晰,无人贪墨。这就是原因。”其实李承还想说,他每月赚的银子已经能抵得上大明国库一年的税收,只是这话不敢说,因为崇祯无论现在表现的如何,历史上依然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

    “而我此次来京面见陛下之前,已经在城中盘下一个铺面,准备分与陛下一半的份子,共同经营。并由我出资重新营建九边要塞。全部用这种炮弹轰不碎的水泥灰,保我边境平安。”

    崇祯也是见过那水泥灰是多么坚硬的,当初用那么一点水泥,掺上一些沙子之后凝结出来的石头,十几个人轮流用大锤砸了好长时间才只是裂了一条缝隙。想到李承竟然如此耗费家资为朝廷着想,崇祯‘激’动的不断拍着手,嘴里念叨:“好啊,好!难得李爱卿拳拳之心,朕决定赏你……”

    “陛下!”李承毫不犹豫的出言打断,“陛下,臣不要任何赏赐。待这次浮山所惨案查明真相之后,陛下要将这两地的军权‘交’给自己的心腹之人,由这二人配合臣合力发展,这样以后如果陛下决定反攻鞑子的时候,臣还可以让他们大吃一惊,以一卫所千户打的他们屁滚‘尿’流,不要让那些蛮夷以为我大明无人能治的了他们。”

    “好!说的好!这事等以后再说,李爱卿,只要你好好干,朕绝对亏待不了你,哪怕‘日’后封侯,不,封个异姓王都没问题!”崇祯皇帝一高兴,连祖训不得在封异姓王这一条都忘了。

    李承见皇帝如此高兴,随即说道:“陛下,咱们的商会我想了一个名字,您看看行不行。就叫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如果您觉得可以,还请您亲笔提字,这样咱们以后有些事情就好做的多了,也不怕‘日’后被官吏吃拿卡要,损失自己的利益。”

    崇祯皇帝正在兴头上,当然应允。太监拿来文房四宝之后,当场提字,并盖上了自己的‘私’印。

    多年之后,一家名为“大明皇家贸易公司”的利益集团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他们拥有强悍的武器,‘精’壮的士兵,以及东方皇帝批准的特权,利用武力强行打开无数国家的国‘门’,带领着大明的士绅百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殖民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