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东京的抗日怒火在线阅读 - 第二章 阴谋(5)

第二章 阴谋(5)

    在东京曲水町有一个门面不大的面馆,门前挂着一面粗布的店幌,上面写着“中华面条”四个汉字。面馆是一间狭长的小屋,摆着四张饭桌,另外在后面还有一个单间。房间虽然不大,但却异常的整洁,每张饭桌上都放着在日本很少见的装着陈醋和酱油的中国宜兴紫砂小壶。现在已过了吃晚饭的时间,面馆里没有客人,显得冷冷清清。这时只见四名中国留学生走进了这家面馆。

    “你们来了?”四个人刚一进来,店主就迎了出来。他没像日本人那样的点头哈腰的招呼客人“欢迎光临”,而是很稔熟地打着招呼。

    店主名叫陈儒鑫,五十多岁,中等个,四方脸盘。他是上海人,童年时家庭因生活所迫,他跟着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了日本寻求生路。陈儒鑫的父亲原本是上海的一位名厨,陈儒鑫跟着父亲学了一身好厨艺,可是当前的日本经济萧条,配给的烹饪材料只够做盖浇饭的,即或是这样,每月才只能维持十多天,剩下的时间,只能出外去找零活干。他开的饭馆门面虽然不大却很受留学生和当地中国人的欢迎。

    陈儒鑫是个性格爽朗的人,打完招呼后,还没等四位留学生说话,便报起了面谱:“四位吃什么?炸酱面、银丝面、排骨面、麻酱面、大rou面……”

    四名留学生一听就知道店里现在没有杂人,而且单间还空着,因为陈儒鑫报的这几样面店里从来就没卖过,陈儒鑫的报面谱,实际上就是一个暗号。

    走在前面的留学生就是向培远,不过他现在的名字已经不是向培远,而是叫周进明。他的相貌也和六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还是眉清目秀,但他留起了连鬓胡子,冷眼一瞅,他的年龄要比他二十二岁的实际年龄大上许多,尤其是他的沉稳庄重,个子也长高了,和他分别多年的中学时的同学冷定见面都很难能认出他来。

    自从阜城痛击日本浪人以后,向培远在他的老师,zhonggongdixiadangyuan冯彦忠的带动和影响下,参加了党领导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活动,由于冯彦忠的培养教育,在斗争中向培远的理论知识,思想认识,以及他的斗争意志逐步成长起来了,并参加了zhongguogongchandang。后来他和郝新昌一起考入了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他和郝新昌一起流亡到了北平,这时他已是东北大学党的负责人之一。后来,他带领东北大学的学生参加了反对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南下示威,回来后,受到了敌人的注意,搜捕。郝新昌也参加了南下示威的活动,而且表现得特别积极,也成了敌人抓捕的对象。

    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保存革命实力,向培远经党组织安排,借用了别人的学籍,化名周进明,于1932年来到了日本,和他同来的还有郝新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中国进步的知识青年出国留学都选择了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日本。这是因为当时日本虽然对共产主义和反战运动一直不断地进行残酷的镇压,但直到在1936年成立了以法西斯军阀为核心的内阁之前,明治维新后全面西化后的日本还没有彻底摘掉西方民主自由的幌子,诸如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有言论、集会、出版、游行等自由,书店里还有经过日本审查机构审查、删减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以及当时苏联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所有这些对身处因为阅读《gongchandang宣言》就会遭到逮捕,甚至杀头的白色恐怖笼罩的中国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来说,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再加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袭相近的关系,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较近,费用亦低,且手续简便,不用办理护照,只要有到日本留学的申请,买张船票即可踏上赴东瀛的留学之路。就这样向培远和郝新昌以留学的名义来到了日本的东京。

    向培远抵达东京之后,很快便与中国左联东京支部取得了联系。

    中国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化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并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左联东京支部,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开展了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左联东京支部成为了中国留日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