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决定
几位重量级的人物,在确认了盟军即将在西西里岛展开登陆作战后,话题渐渐转移到正在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上。 华西列夫斯基开口说道:“斯大林同志,从目前的情况看,瓦图京的防线,随时有被曼斯坦因突破的危险……” 听到这里,斯大林挥手打断了华西列夫斯基后面的话,不耐烦地问道:“瓦图京又提出了什么请求?” “瓦图京同志认为,至少还有从草原方面军抽调一个坦克集团军,”华西列夫斯基有些底气不足地为瓦图京说着好话:“这样他们才有打退德军进攻的可能。” “我们当初建立草原方面军的目地,就是准备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发生大规模战役时,能同时为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提供预备队的。”朱可夫颇为不满地说:“如果把主要力量都交给了瓦图京,那么罗科索夫斯基那边该怎么办?” “没错,”朱可夫的话刚说完,斯大林就对他表示了支持:“在关系到两个国家命运的大决战中,我们大本营的成员要从大局着眼。如果把草原方面军的主要力量,都交给了瓦图京,要是罗科索夫斯基那里出现了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又该怎么办?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考虑过这一点没有?” 华西列夫斯基自从当上总参谋长以后,还是第一次受到斯大林如此严厉的批评,他羞红了脸说:“斯大林同志,我明白您的意思。可是如今瓦图京那里的形势很糟糕,假如不立即加强的话,我担心一旦防线被迫,那么我们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部队,就有被德军合围的危险。”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斯大林很久没有听到过部队被合围的消息,他不禁沉默了。目前苏军的五个方面军,都在莫斯科的南面,一旦出现两个方面军被德军合围的悲剧,要不了多久,德军就有可能再次兵临城下,到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足够的力量,来粉碎德军夺取莫斯科的企图。 见斯大林迟迟不说话,朱可夫知道他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连忙建议道:“斯大林同志,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说吧,朱可夫同志。”斯大林将他的烟斗在烟灰缸上敲了两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我想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打个电话,听听他的意见。”朱可夫说完后,见斯大林的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神情,连忙补充说:“我相信对我军接下来的作战,是非常有必要的。” “好吧,”斯大林在思考了好一阵后,终于点头说道:“你可以把盟军的事情,向他提一下,但为了保密起见,你不要说具体的位置。” 朱可夫点了点头,起身走到斯大林的办公桌前,拿起上面的电话,拨通后吩咐接线员:“给我接库尔斯克,中央方面军,找罗科索夫斯基。” 在几分钟的等待之后,电话接通了。一听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声音,朱可夫就严肃地说:“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现在要想你宣布一个绝密的消息,所以请你让无关人员都离开。” 正在接电话的罗科索夫斯基,朝左右看了看,除了马利宁,就是两位军事委员和一位副司令员,严格地说,都不算无关人员。但考虑到朱可夫说话的语气,罗科索夫斯基还是捂住话筒对几位方面军首长说道:“指挥员同志们,不好意思,朱可夫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我谈,你们先回避一下。” 他的话说完以后,坐在桌边的指挥员们纷纷站起身,朝外面走去,让他身旁十步之内都变成了无人地带。罗科索夫斯基这才松开捂住话筒的手:“好了,元帅同志,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您有什么事情可以说了。” “是这样的,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朱可夫字斟句酌地说:“我们在不久前,接到了盟军的通报,他们将于近期在某地展开对德军的主动进攻……” 听到这里时,罗科索夫斯基不小心脱口而出:“盟军准备在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了?” 朱可夫听他这么说,被吓了一跳,在短暂的沉默后,他小心的问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为什么会这样说?” “很简单,我是根据地图分析出来的。”罗科索夫斯基见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嘴,连忙开始进行补救:“假如盟军能于近期在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那么正在和我军作战的德军部队,将再也得不到来自欧洲的补充。随着战役的进行,整体的局势,将变得对我军有利!” “斯大林同志!”朱可夫捂住话筒,扭头对斯大林说:“罗科索夫斯基已经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出盟军可能在西西里岛采取军事行动,而且得出了和我们相同的结论。” “这个罗科索夫斯基,”斯大林笑着站起身,连烟斗都没拿,便走到朱可夫的身边,从他的手里接过了电话,“我来亲自和他聊聊。” “你好啊,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斯大林笑容满面地对着话筒说道:“听说你分析盟军将在西西里岛展开登陆作战,你说说,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斯大林问别的问题,罗科索夫斯基可能还要考虑一阵子,既然他问到了西西里登陆作战,自然是张口就来:“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盟军在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可以在岛上消灭轴心国的空中及海上力量,控制地中海,以及迫使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下台。一旦他们的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那么就能以此为出发点,向意大利发起全面的进攻。” 斯大林听后未置可否,而是继续问道:“那你认为,德军有能力抽调欧洲的部队,来增援库尔斯克方向的德军吗?” “这是不可能的,斯大林同志。”罗科索夫斯基信心十足地说:“根据我的判断,德军不光无法再从欧洲得到援军,相反,希特勒甚至还有可能从库尔斯克地区,抽调部队去加强欧洲的防御力量。” 罗科索夫斯基的这个“判断”,让斯大林感到震惊,他用难以置信的口吻问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真的认为德军会从库尔斯克地区抽调部队,去加强他们在欧洲的力量吗?”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好吧,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既然你这么认为,那就一定有你的道理。”斯大林接着说道:“目前瓦图京那里的情况很糟糕,他的防线随时有被德军突破的危险,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想向斯大林请求补充兵力的,但听到这么一说,心里便明白就算自己提出请求,估计也不会得到批准,从种种迹象分析,斯大林是倾向于将预备队交给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斯大林同志,假如不断地从科涅夫将军的草原方面军抽调部队,去加强瓦图京的防线,我觉得是非常不合适的。” “为什么?”斯大林的语气中带着严重的不满。 “面对强大的德军部队,假如我们使用添油战术的话,那样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罗科索夫斯基假装没有听出斯大林语气中的不满,自顾自地说:“所以我认为最妥当的办法,就是将整个草原方面军都投入战斗。这样我军在库尔斯克南面就有了两个方面军,足以将曼斯坦因的部队打垮。” “将科涅夫的部队,全部交给瓦图京?”斯大林听完后,试探地问:“我理解得正确吗?” “斯大林同志,不是把科涅夫的部队交给瓦图京,”罗科索夫斯基连忙纠正说:“是让两个方面军部队在库尔斯克南部同时投入战斗,粉碎曼斯坦因企图突破防线的企图。等德军败退时,再采用齐头并进的方式,向德军占领的区域发起进攻。” 别看科涅夫此刻是方面军级别的首长,但斯大林对他的印象却很不好。先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指挥西方面军频繁出错,结果导致几个集团军被德军消灭;改任了别的部队司令员之后,居然又战场抗命,拒绝执行大本营所下达的命令。因此,斯大林对罗科索夫斯基的提议显得犹豫不决。
朱可夫听清楚了斯大林和罗科索夫斯基之间的对话,便劝说道:“斯大林同志,我觉得罗科索夫斯基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把两个方面军的部队都集中在库尔斯克的南部,粉碎曼斯坦因的进攻企图。” 斯大林听后微微颔首,随即对着话筒问道:“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假如把草原方面军投入了战斗,那么你们那里的力量就会变得薄弱,在没有预备队的情况下,你们要挡住德军的进攻,将变得非常困难。” “斯大林同志,请您放心。”罗科索夫斯基听到斯大林的担忧,立即向他保证说:“在经过两天的战斗,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防御的准备,我们有信心挡住德军的进攻。” “很好,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相信你。”斯大林笑着说道:“那我等你的好消息。” 斯大林放下电话后,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对朱可夫说:“好了,罗科索夫斯基同志已经向我表态,他不会请求来自草原方面军的帮助,并建议我们将科涅夫的部队,全部投入到库尔斯克南部,和瓦图京的部队并肩作战。” 华西列夫斯基听斯大林这么一说,脸上顿时笑开了花:“斯大林同志,这真是太好了。假如科涅夫的部队投入到库尔斯克南面,那么曼斯坦因的进攻,就一定会被我们两个强大的方面军部队所粉碎。” 朱可夫等华西列夫斯基说完后,又向斯大林提了另外一件事:“斯大林同志,还有一件事,我还没来得及向您报告。第60集团军司令员和他的军事委员,两人似乎有着很深的矛盾,我担心他们再这样下去,会影响到我们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这是怎么回事,说来听听?”斯大林说道。 “第60集团军的军事委员扎波罗热茨同志,是一位老布尔什维克。”朱可夫向斯大林解释说:“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他的工作方式显得有点过时了,正因为如此,他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将军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华西列夫斯基知道扎波罗热茨是斯大林的老部下,深怕他因此怪罪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便抢先说道:“斯大林同志,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将军是一名优秀的集团军司令员,我认为如果继续留任的话,一定能做出令我们满意的成绩。” 斯大林哪里听不出华西列夫斯基的话中有话,便笑着说:“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我还什么都没有说,你着什么急啊?”他拿起烟灰缸上的烟斗,叼在了嘴里,继续说道,“既然扎波罗热茨同志不适合现在的岗位,那么就尽快将他调回莫斯科,至于他的职务,你们总参谋部重新派人去接替就可以了。” 就在华西列夫斯基连连点头时,忽然听到斯大林又说:“一个人不管以前多么有能力,但假如他的思想无法跟上这个时代,那么他面临的,就将是被淘汰的结局。好了,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快点回总参谋部,起草给科涅夫的命令吧。” 华西列夫斯基站起身,响亮地答应了一声,便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等华西列夫斯基一离开,斯大林的表情就变得严厉起来,他望着朱可夫看了许久,最后艰难地问:“朱可夫同志,我想听一句实话。你觉得科涅夫真靠得住吗?” 朱可夫思索良久后,果断地回答道:“斯大林同志,请你放心,我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担保,科涅夫将军的部队将在库尔斯克地区彻底地粉碎德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