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大清第一勇士不过如此
大唐周边葱岭南有国名叫天竺(即今印度)。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印度。二是拜会吐蕃王松赞干布,睦邻友好。三是看看文成公主。 但此时印度发生了政变,别忘了,那时候没卫星,也没手机,没通讯手段,李世民再牛也算不到啊!于是照常上路。篡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 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当时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大唐帝国的文成公主为皇后),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 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而印度兵将与唐军(算是外籍军团)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故事。单从中、印两国博弈的层面来看,这个故事的确容易激发起民族主义者的自豪感(让人感觉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征服“过印度)。但结合到当时的********结构,这其实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因为作为帝国使者的王玄策,出使印度所执行的任务实际上和张骞类似。是为唐帝国在吐蕃背后的印度寻找战略盟友,以牵制这个强大的对手(虽然这时唐、吐两国,已经貌似化干戈为玉帛了)。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帝国使者在吐蕃的帮助之下,攻击了这个本该合纵连横的对象。 “叮咚……第五位乱入者:满洲第一勇士,清朝康熙时期辅政大臣鳌拜——武力97,统帅90,智力80,政治88。携带兵器牛头五齿镗出世,武力值 1。” 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时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连环计策,意在生擒鳌拜。 鳌拜才98的基础武力值,就敢自称大清第一勇士,真是觉得他们满情人不知羞耻,别人高宠、陆文龙、吕布这些武力值在107左右的猛人都不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他鳌拜区区98的武力值就敢大言不惭的自称天下第一,不知道遇上了真正第一的李元霸后会是神马结果。 “叮咚……第六位乱入者: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姚启圣——武力60,统率93,智力93,政治94.植入身份是曹cao招募的新将领,正在配合于禁,乐进等将领在黄河训练水师,准备从黄河进入河东,攻占并州。” “叮咚……第七位乱入者:清朝名臣,直隶总督李卫——武力50,统率55,智力92,政治92.植入身份是董卓新招募的谋士,顶替了李善长的位置后,辅助董遵诲治理凉州。” “本次爆表的七位人物已经全部解说完毕,宿主获得一次无限制召唤特权,请问是否进行召唤。召唤之后,系统将会进入三天的休眠期无法使用。” “使用随机召唤特权进行一次召唤,侧重点是武将。” 刘辩云双目紧闭,向系统下达了指示。相对于召唤点方式来说,特权召唤的人才普遍好高于召唤点出来的人物。面对着三国里实力雄厚的英雄豪杰们,此时不使用特权召唤,更待何时?早有猛将助阵,便可早日平定天下!但刘辩心中又有些担心,这特权的随机性太大了,万一运气不好,召唤到一个武力或者智力只有七八十的,那这特权也太坑了吧? “宿主选择使用‘爆表特权’进行一次召唤,将从历史名人之中进行一次随机召唤,文武不限,候选库中的人物至少有一项能力的最低数值不下于92,上线未知,现在是否执行?请宿主下达指示!” 听了系统的解释,刘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只要召唤出来的人才拥有一项达到92到102的能力,这次爆表也算值过了!否则,倘若召唤出了一个七八十的水货,这算哪门子特权? “执行!”刘辩毫不犹豫的向系统下达了指示。好东西不等人,机遇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叮咚……宿主选择使用爆表特权进行召唤,候选库正在运转之中,这次召唤耗时较长。请宿主耐心等待!” 刘辩双眼紧闭,呼吸甚至变得急促了起来,双手合十暗自祈祷。在心里呼唤着李存孝、李靖、长孙无忌、王彦章、郭子仪、陈庆之、戚继光甚至是是蒋百里、隆美尔的名字,只要能召唤出其中任何一个人,这次被爆表都算赚翻了,才不亏上天送给他一个牛逼的召唤系统。 “叮咚……召唤完毕,恭喜宿主获得人才中唐第一名将,唯一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武力98,统帅100,智力95,政治80。” 听完系统给出的结果,刘辩突然百感莫名。惊讶、意外、开心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次召唤出来的人才竟然会是影响了唐朝半个时代的大人物。 为战争而生的,以敢战、善战成名,古今中外的名将概莫例外;但是,伟大的军人与一般意义上的名将不同。伟大的军人不是为战争而生,而是为消灭战争而生的,是为和平而生的,这样的军人古今罕见。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一大串的名字:战国时代的乐毅、孙膑、吴起、廉颇,汉代的卫青、霍去病、李广,唐代的李靖、郭子仪,等等,恐怕很少有人会提到王忠嗣。但恰恰是知名度并不太高的王忠嗣,才是中国军人的伟大典范;甚至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 唐朝节度使设立时,主要管理军务,不涉及行政、财务。后来,唐玄宗往往让节度使身兼营田使、支度使、采访处置使等职,兼营屯田、营田、军资及督察地方的行政事务。于是,节度使权力大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地区最高的军政长官。但最初也没有兼统数道的。但唐玄宗一味贪求边功,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开始增加节帅所统兵力。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被宰相李林甫陷害贬官,唐玄宗以王忠嗣继任其职,持节充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并兼知朔方、河东节度事,一子也被授五品官。至此,王忠嗣已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佩四将之印,控制万里边疆,天下劲兵重镇,皆在其掌握。史称“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而四镇的兵力合计共达26.77万人之多,可以说当时天下安危,均系王忠嗣一人之身。 王忠嗣的冤死对大唐王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死后仅6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再也未能恢复元气,同时导致了西域的丢失。从这次失去西域以后的1000年间,汉族政权再也没有掌控过这片土地。有论者认为,如果王忠嗣不被贬黜,安史之乱就没有爆发的可能;如果王忠嗣不早死,而重新被重用,安史之乱也不过是一场瞬间既逝的闹剧而已,盛唐的局面有可能延长50-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