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刘辩的三国在线阅读 - 381大汉的进取精神

381大汉的进取精神

    刘辩从精神信仰上开始确定了大汉民族从此之后是一个积极进取横霸欧亚的强势的好战民族,而不再是原来那个保守退让一直让外来蛮族欺负的弱势怯战民族。在他的词典里——土地和海洋都是大汉民族需要的物质,民族优越论让渴望功名利禄的大汉子民将社会矛盾转嫁到了对外作战上。

    其实秦汉时期的大汉民族并不像后世那么怯懦惧战,秦汉时期的汉民族若是不好战,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领土的,“当年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言犹在耳,而宋朝皇帝三百年的文人统治,却令汉人失去了血性,那些游牧蛮族都欺负到头上来了,刘辩对此很不满意,还好有个通天教的宗教工具,可以让汉人的血性得以扩展和延伸。

    刘辩这个教皇是实际上的教主,通天教得到各个阶层的认可,有一千万信徒,他这个教主当得名符其实。通天教教尊之下便是辅汉天师于吉、佐汉天师左慈和荡夷天师张鲁,伏夷天师南华。

    四大天师下面更有十几位位大主教,分别掌管刘辩所辖几个州郡的教务,自然还包括其他几个诸侯藩镇的地盘。其中扬州、豫州的大主教便由朱荣、赵寇担任,徐州大主教是左慈的大弟子葛玄,荆州大主教是于吉的大弟zigong崇。

    每个大主教下面都有几个主教,分散在每个郡,每个郡都是一个教区,由这些主教负责,主教的政治地位甚是崇高,可与郡太守、郡尉平起平坐。当然他们的权利并没有太守和郡尉相同,不能干涉世俗权利,只是行政地位相同而已。

    每个主教下面有几个牧师,分散在郡下面的县里,负责每个县的教务。每个牧师下面有几个大教士,分散在县下面的乡里,负责每个乡的教务。每个大教士下面有几个教士,分散在乡下面的亭里,负责每个亭的教务。

    每个亭堡里有一个小教堂,教堂里有四位天神的小雕像,因为地方狭小,暂时没有其他神仙的雕像,一个教士在里面执事,负责传教,并给信教民众主持婚礼、丧礼、告解以及其他礼仪,每隔五天朝拜一次。

    每个县城里分布有一个教堂,里面有所有天神、天仙的雕像,职司者为牧师,负责大规模的朝拜,并负责县里重要人物的洗礼、告解。

    每个州城里分布有一个大教堂,里面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的雕像,由大主教负责,负责州内大规模朝拜和对州内重要人物的洗礼、告解。

    在金陵城里有一个超级教堂,里面供奉有所有天神、天仙、地仙、人仙的雕像,由四大天师负责,负责全国所有大规模祭天大典,负责对朝廷重要人物的洗礼、告解。在洛阳收复以后,会在洛阳建立另外一个超级教堂,由其中一名天师负责。

    现阶段刘辩只能从道士们突击培训出一批传教士,突击培训他们半年时间,让他们系统中掌握通天教义、神话体系、道术、神学、心理学、礼仪学等知识,然后分派到各个郡县城池开展传教。

    但一千多个道士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放弃原来的道教信仰转而接受通天教,有三百多个道士都不愿意加入通天教,对于这样的道士,刘辩让于吉、左慈做说服工作,若是说服不通,就当做邪-教徒处置,刘辩从那些愿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里面培养传教士,因为通天教的传教要覆盖到每个亭,现有的七八百个传教士根本不够,按照预算,要覆盖到大汉五千多万人口,至少要二万名传教士才足够使用。

    不过前期的传教要讲究个稳当,不能求全责备,好大喜功,目前在刘辩控制下的荆州、豫州、扬州、江州、湘州等地区的郡县城池里传教,然后等待培训好的传教士到位以后,再往下面的乡、亭传教。

    刘辩为此在大学堂里面开设了一个神学院,专门培养专业的传教士,当然是优先从那些愿意加入通天教的道士们的家属里挑选学生,每个神学院的学生都必须要在神学院里学习三年,然后在县城教堂里实习一年,经过县里牧师认可,才能下放到亭级的小教堂独立传教。

    除了刚开始那七百个从道教道士转为通天教主教、牧师的,以后的历任主教、牧师、大教士都必须参加过神学院,都必须具有亭级小教堂传教的经历,都要一级级升上来。这些人可以算是刘辩另外一个特工单位了,传教士不仅肩负着传播明教的责任,还负责诸侯统治地区的地图编绘,情报收集的功能。

    刘辩就用这种严密的组织架构,把通天教彻底设定为一个高效率、有超强组织力的宗教,并且一步步地成为大汉民众宗教信仰的唯一选择。金陵加冕仪式结束后,从金陵领命的传教士纷纷四散,将从金陵学习到的新教义负责传播到大汉的各个角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九月底。为了准备明年开春的兵事,金陵大营继续向江东各地招募精壮,扩充兵力。乱世出英雄,功名马上取。许多不甘平庸的热血男儿纷纷到金陵大营报名从军,征兵处每天都人头攒动,一个月下来就招募了七八千名勇壮。而大部分新兵则是分配在了高顺的名下,由他作为新兵总教练,统帅着招募的新兵每日都在校场热火朝天的cao练。

    “哟……好大的块头?叫什么名字?”这日清晨,征兵处来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膀大腰圆,身高八尺五寸,面貌雄伟,比前后左右的人群高出了一头多,显得很是鹤立鸡群,威武不凡。让主持征兵的校尉不由得刮目相看,言语之中多了几分恭敬。

    大汉抱腕道:“某乃会稽余姚人,姓董名袭字元代,今年二十八岁,听闻天子征兵,某特来从军!”

    “除了身高力大之外,可还有其他长处?”校尉和颜悦色的问问道。

    董袭朗声答道:“小人自幼习武,熟读兵书,绝非自夸海口,论兵马娴熟,整个余姚县城没有几人能胜过董某!”

    校尉颔首道:“看你这身板就知道是个人才,某这就派人带你去面见高顺将军,让他亲自考校一下你的武艺。”

    “哎哎……有你这样说话的吗?某来报名从军有何过错,竟然被你这样羞辱?”就在董袭心花怒放,准备拱手道谢的时候,旁边响起了不和谐的吵嚷声。

    循声望去,只见登记桌案前面站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儒生,一身白色长袍。面容清癯俊秀,只是看上去十分孱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此刻正面红耳赤的与登记造册的士兵吵嚷,顿时把整个征兵处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校尉示意董袭稍等片刻,然后快步走了过来。喝问:“何事吵嚷?”

    登记兵慌忙起身拱手:“回校尉大人的话,这儒生报名从军。只是小人看他这孱弱的样子,只怕连弓箭也拉不开,这不符合陛下的征兵标准啊,多半是来混吃混喝的!”

    “你这是以貌取人,明珠暗投!”白袍儒士怒极。大声的反驳,指了指董袭,争辩道:“谁说从军就一定要这般威武雄壮了?军营里有也不能全是樊哙这样的猛士吧?那韩信还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呢,倘若高祖像你们这般以貌取人,怎能开创我大汉四百年基业?”

    听了白袍儒生所言。校尉抚须笑道:“竟敢自比淮阴侯,口气倒是不小!本校尉告诉你吧,淮阴侯虽然文弱,那也是比起樊哙这样的猛将来,打你这样的十个八个估计不在话下!能够这般伶牙俐齿,可见你肚子里颇有墨水,还是听某一句劝,回家选秀才。举孝廉去吧!沙场可是要人命的所在,不是你这种书生该来的地方!”

    白袍书生面色更加赤红,愤怒的道:“想不到就连堂堂校尉也是这般以貌取人。真是让人好生失望!你这般行事,何异与明珠暗投,瓦釜雷鸣?”

    “哈哈……好一副伶牙俐齿,可惜高将军没说收文书,要不然本校尉就收下你了。”校尉背负双手,朗声笑道。

    白袍书生一脸不屑:“某是来从军猎取功名的。某的志向是将军,岂是那种抄抄写写的随军小吏?”

    “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哪个将军不是在沙场上拼杀出来的?凭伶牙俐齿就能做到将军之位么?”

    对于白袍书生的针锋相对。校尉心中隐隐不快,带着讥笑的口吻吩咐旁边的军卒:“给他取一张弓箭来。倘若能够射出一百丈,某便收下他从军!”

    有热闹可看,人群纷纷让出一块空地,将白袍书生闪在了中间,嬉笑着看他的表演。这弱不禁风的家伙一来就吵嚷着要做将军,这些应征的汉子也乐意看他现眼。

    “嘿……”

    “呼……”

    “呵……”

    白袍书生仿佛被耍的猴子一般站在人群中央,连续拉了三次弓弦,累的满头大汗,竟然没把这把普通的弓箭拉开。不由得恼羞成怒,将弓箭抛在地上,怒斥道:“欺人太甚,谁说做将军一定要拉开弓箭的?”

    “哈哈……真是笑死人了,连弓箭都拉不开,竟然还想做将军?”

    “这就是传说中的?难不成他以为将军是要在沙场上吟诗作赋吗?”

    “这样的力气,只怕上了床也会被自家婆娘踹下床来吧?”

    知道这白袍书生会出糗,却没想到会这般丢人现眼,竟然连弓弦都没能拉开,更别说射出一百丈了。看热闹的人群顿时发出一阵哄笑,直让站在中间的白袍书生恨不能找个老鼠窟窿钻进去。

    校尉也是摇头苦笑不已:“本校尉知道你文弱,但没想到竟然这样手无缚鸡之力!你这样的力气只怕连旗杆也扛不动吧?听某一句劝,回家选秀才,举孝廉去吧!再在这里胡搅蛮缠,休怪某命人乱棒逐出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