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李左车的纠结
当然,按照原文描述,裴元庆被推荐去攻打瓦岗的时候才不过十二岁,到后面四明山乃至是虹霓关事件的时候也就是十多岁的年纪而已,那会想得到那么多东西啊?可以说是还处于赤子之心,率性而为的阶段呢。 不过相对来说,现在的裴元庆要稍微好一点。 一方面来说,出身的环境以及当前整个天下的大形势而言,使得他并没有孕养出那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意识。这一点是比较关键的。 再说了,这个年代靠近楚汉也不是很远,霸王天下第一,千古无二,最终还是跪了。这也是案例就在前朝,相对来说说服力要更大一点。 另一方面,无论是父亲、兄长还是瓦岗的众人,对他都没有太大的约束力。 没有约束,没有制衡。关键是自身的决断力还不咋的,最终失控坠毁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 而现在他的身份是作为家族培养的家将,相对来说多少还能能够受到约束的。 再说他还植入了一个名将兄弟,潜移默化灌注各种行军的理念,虽然不说自己学会什么,知道大局为重,接受指挥调度还是可以的。 “这倒也不怎么好处理啊!”鲍鸿笑道,“裴行俭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擅长武力,他要是不跟着裴元庆,其他几个骑兵将领都不是能够很好约束裴元庆的行动啊!”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强制他随着秦琼将军一起不就好了?”李左车摆摆手,笑道,“想来这样的命令他还是会遵从的。而且就算有对方有什么引起他兴趣的猛将,也可以让秦琼将军安排其他将校提前打发了不是?” “说的也是!”鲍鸿点点头,李左车说的也有道理。毕竟不是里面武力排名前几的猛将,那什么王梁相对来说也没啥不得了的战绩,只能算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将领,估计蹲五子一级算是厉害的了。 要知道五子一级统率那就不说了,每一个都是比较数得上号的,就是武力方面,虽然五虎名声很响,人家毕竟也是一直和五虎对砍的,虽然输的比较多…… 言归正传,这种偏向统率的将领的话,遇到这种情况倒是也有可能冲上来试图斩将挽回局面。如果发生这种事情,那才是让人惊喜呢。 “那就三路骑兵一起上,裴元庆打头!”鲍鸿笑道,“就这些人出马吧?剩下四部和其他各部就暂时按兵不动?” “说起其他各部,我倒是有点奇怪了,你把高仙芝将军安排去搜山是有什么目的吗?虽然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我的确是看得出他对山地战很有见解,但是也只要安排他cao练就行了吧,用得着现在就跑去山上乱逛吗?”提到这个问题,李左车也是奇怪道,“不过,杨素顶上去训练倒是不错,杨素先生的水平,我也是佩服非常。由他cao练兵马,的确是不错的安排。看来将军的眼光还是非常犀利的,难怪能拉起这一群人才济济的大军!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安排高仙芝去搜山寻找封公玖他们是鲍鸿先前就做出的安排,就在第一天众人研究过,考虑普及之类的事情之后,高仙芝也是很轻松过了第一关的将领之一。当然,也正是这个时候,让几个先生军师们觉察到高仙芝在野地战方面是有很高的天赋的。 不过,等全部将校学习过来,军师们把所有将校的情况了解之后,正准备‘因材施教’。当然不是纯粹说教育,也算是指导点明他们适合的发展方向。 结果一回头,发现高仙芝居然被鲍鸿这家伙安排出去搜山了。 “山野隐麒麟嘛!”鲍鸿哈哈笑道,“豫州这一块本来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四野山川之中甚至还有不少名士、隐士在其中隐居避世。让高仙芝去搜一搜,一方面是让他实际cao作一下。另一方面也是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上一个隐居在山里面的能人,那就赚到了!” 说起来,鲍鸿这么说还真不是瞎扯的。光从历史本身上来说,因为前面党锢之祸的关系,很多党人被撸下来。其中一部分名声显赫的,汉帝也不好直接弄死他们,所以就直接下放了。 最著名的就是下放之后跑到颍川开设学院的那几个,在颍川培养出一大批对日后整个三国造成巨大影响的名士名臣。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鲍鸿说搜山搜刮人才还是比较现实的,分析一下的话,李左车他们也不会认为这是胡扯。 当然,事实上来说,就是鲍鸿明确知道封公玖就窝在旁边的山岭里面,所以相对于借口上面是主要练兵,顺带碰碰运气,事实上就是明知道那里有人了,有目的性的在搜索。 “话说回来了,你这家伙现在就把自己定位在军师的身份上厮混了是吧?”回头鲍鸿却是看向李左车这厮,“你自己好歹也是楚汉数得上号的名将不是?你说你好意思赖在军师的位置不出山吗?你看看杨素他们,你要真一直窝着军师的位置不出来统兵,到时候再要出山领兵,可就要慢慢熬资历了啊!” “得!得!”李左车摆摆手,笑道,“你还来当说客了,你说你做这种事情有意义吗?再说了,你现在说起来还真不缺少我这么一号人。军师或者统帅你说我去替换哪个?”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你要知道,统帅和部众之间是需要不断磨合才能发挥出绝对的战力的。”李左车顿了顿,继续说道,“可是像我这样的统帅,就算是给你统辖了一部大军,难免会遇到不怎么好出手的情况,到时候就需要临时换帅?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 不得不说,李左车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他并没有回避自己的统兵能力之类的问题,毕竟这是事实。 但是如果真的让他统兵了,在遇到某些特定的对手的时候,真的是不利于他的发挥。要知道楚汉时期的各个故人相互之间都是知根究底的,只能维稳,想要打开局面很不容易。 更不用说在某些情况下,李左车碍于人情关系乃至是各种情况,不适合出手。 那么,临阵换帅这种事情就会发生,造成的影响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