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群雄召唤在线阅读 - 第214章 刘备入手贾复!

第214章 刘备入手贾复!

    除了曹老板和袁术,获得皇道道具进行召唤的还有袁绍。

    不过,袁绍却没有和曹cao、袁术他们一起跑到战场最前线。

    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这时是东汉统治日趋黑暗的年代,宦官****愈演愈烈,残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为代表的“党人”。袁绍虽自称隐居,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何颙也是党人,与党人领袖陈蕃、李膺过从甚密,在党锢之祸中,常常一年中几次私入洛阳,与袁绍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而许攸同样是反对宦官斗争的积极参与者。袁绍的密友中,还有曹cao,他们结成了一个以反宦官****为目的的政治集团。袁绍的活动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赵忠愤愤然地警告说:“袁本初抬高身价,不应朝廷辟召,专养亡命徒,他到底想干什么!”袁隗听到风声,于是斥责袁绍说:“你这是准备破灭我们袁家!”但袁绍依然不为所动。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以后,东汉朝廷被迫取消党禁,大赦天下党人。袁绍这才应大将军何进的辟召。

    当然,现在却是只有黄巾爆,还没到以后了。不过,袁绍也已经跑到何进那边去了。

    那么这个时候何进在干嘛呢?

    于爆黄巾起义,何进被任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

    所以说,袁绍现在是跟着何进在第二战线待命,勉强算起来说是后勤工作倒也说得过去。

    不过话说回来,袁绍的召唤同样也脱离不了世家弟子的通病。毕竟对他们来说,什么能人异士其实家族都能够培养出来,关键是先要把家族这张王牌握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袁绍复活的是他们家曾曾祖父袁安。

    对此,鲍鸿也不知道是说他们袁家两兄弟商量过呢,还是袁术比较坑,复活的人是袁绍复活的儿子、孙子辈的,这要有了争议分家,不是妥妥的人家支持袁绍嘛。

    却说袁安字邵公,少承家学,被举为孝廉,任阴平县长、任城县令,任用属下极严,使得官民对其既害怕又敬爱。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

    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cao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o余次,卒于永元四年。其后代繁荣兴盛,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89年,北单于被耿夔所攻破远逃,塞北一时间无人管辖,匈奴余部不知归谁统领。窦宪每天夸耀自己的功绩,想用恩惠与北匈奴余部搞好关系,于是上书请求立投降的左鹿蠡王阿佟为北单于,设中郎将领护,像过去立南单于那样。

    和帝将此事交给公卿讨论,太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同意。袁安与任隗上奏认为“光武帝招守南匈奴,并不是让他永远安居内地,而是一个权宜之计,是出于想让他们去抵抗北匈奴的缘故。如今北方已经安定,应该让南单于回到北边去,一起领导投降的群众,不必再立阿佟来增加国家的负担。“宗正刘方、大司农尹睦赞同袁安的意见。事情上奏,没有及时决定。

    袁安害怕窦宪一意孤行,于是单独上密封奏章认为立阿佟失信于南单于,会进而失信于其他的外族。而且会使乌桓、鲜卑怀恨在心。而如果再立阿佟的话,那支出的费用必须加倍,就会让国库空虚,而不是处理国家大计的好办法。“和帝下诏让群臣讨论。袁安又与窦宪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窦宪仗恃自己的权势,言词骄傲,揭人之短,甚至恶言骂袁安,提出光武帝诛杀大司徒韩歆、戴涉的例子来威逼袁安,袁安始终寸步不让。最后窦宪还是立了匈奴降将右鹿蠡王於除健做了单于,他不久就反叛了,正像袁安预计的那样。

    由此可见,袁安的政治眼光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当然袁安不可能预见日后刘渊、石勒之祸,但是在这里如果能够防微杜渐,永绝后患,那后面又哪里会有这等凶祸?

    不管是袁安抱着长治久安,永绝后患的心理或者单纯的就是民族主义者,反正现在看来,他的提案就是对的,而放纵扶植异族的做法就是错的。

    说实在的,铁血派或者教化派撕逼也就算了,你这种养寇以夷制夷的做法简直就是扯淡……

    这却无需多言,感觉世家那个坑,复活的人越多,到时候越加混乱,不知道最后这个坑要怎么填上呢。

    再说剩下那一位涉及皇道的人物,却是没有获得召唤道具,只能够依靠着那点汉室血脉进行召唤的皇叔刘玄德。

    不得不说,就算是剧情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刘备还是一如既往的倒霉,甚至可以说更倒霉。

    好不容易勾搭了两个小弟可以出来刷黄巾了,结果被大秦铁骑一路吊打,顺带就连师兄公孙瓒等也跟着一起被撵着跑到了并州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刘备这家伙也是一如既往的蟑螂命,外加脸好,一转身就时来运转,就连复活都能中大奖。

    为什么说中大奖呢?这家伙复活的特么居然是云台名将之一的贾复。

    贾复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被老师李生称赞为将相之才。新朝末年,贾复为县吏,奉命与同僚到河东地区运盐。途中遇到盗贼,同僚都弃盐逃跑,惟有贾复把盐运回到县里,受到人们称赞。绿林军起义后,贾复聚众数百人在羽山响应,自称将军。刘玄称帝,贾复率领部众归附汉中王刘嘉,被任命为校尉。

    贾复见更始政权日趋**,于是劝说刘嘉脱离刘玄,另树一帜。刘嘉不愿背叛刘玄,但却写信向刘秀推荐贾复。于是贾复辞别刘嘉,前往河北,经过邓禹的引见,见到了刘秀。刘秀对贾复非常赏识,任命其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还将车驾左边的马赏赐给他。同僚们因贾复新来都排挤他,要求刘秀将他调为鄗县县尉,刘秀道:“贾督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威风,刚刚任以要职,不得随意撤除。”

    刘秀到信都后,拜贾复为偏将军。同年五月,刘秀平定王郎,贾复因功迁都护将军。后来在攻击青犊起义军的战斗中,贾复大战先登陷阵,所向披靡,大败敌军,诸将都不得不信服他的神勇。

    刘秀称帝,贾复拜执金吾,封冠军侯。不久,贾复渡黄河攻打洛阳朱鲔,又大战白虎公陈侨,连战连胜。

    在南方还有许多更始政权中的大将没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尹尊。刘秀帝召集诸将商议,并问谁敢前往。贾复慨然回答说:“臣请命攻击尹尊。”刘秀笑道:“执金吾去攻郾王,我还有什么忧虑呢!大司马应去攻宛。”于是派遣贾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攻打尹尊。不久,尹尊投降。贾复又率兵东打淮阳太守暴汜,暴汜投降。同年秋,贾复又平定召陵、新息。

    在新城、渑池连破赤眉军,与刘秀宜阳在会师,迫使赤眉投降。

    可以说,归顺刘秀后,随其击信都、攻邯鄣、战真定、破邺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战功赫赫。虽然出身文士,但是临阵果敢、身先士卒,在东汉中兴功臣中以勇武见称。

    当然,对于鲍鸿来说,史书上记载的这一切都是浮云,关键是人家不仅战功累累,而且忠勇刚烈,东汉以来倍受邑民敬重和爱戴,因之为其建庙,修墓祭祀。有关贾复的传奇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人家的文学形象才是鲍鸿关注的重点,特么就是一个不下于李元霸、李存孝这些bug级猛将的怪物。

    在连丽如的评书中,贾复外号银戟太岁雪天王,是云台三十六将之一,星号氐土貉。贾复曾到长安参加武举,古洞祠力举千斤鼎,校场比武战败岑彭。后与表兄臧宫在抱月双槐岭落草。归顺刘秀后,昆阳报号,四闯联营,拖肠大战。回营后被大帅邓禹治疗,痊愈后又在潼关战阎虬,草桥关战梁林。

    而在田连元的评书中,贾复在朗桃南天门,挡箭引路后在碧云山艺服郅恽,被尊为大寨主,与郅恽、表弟臧宫带人马投奔刘秀,在昆阳大战新军大将巨毋霸被挑出肠子,郅恽缠住巨毋霸。贾复杀出重围,现郅恽不在,二次杀入重围,拖肠大战,惊住巨毋霸,救出郅恽。回营后奄奄一息,刘秀命大夫诊治。

    参考公孙兄弟等人的武力水平,贾复这个绝对是武力1oo外带其他加成的,这种变态,鲍鸿麾下貌似也就姜松有1oo武力之后的武艺加成,就连裴元庆和宇文成都目前都没有表现出这个趋势。

    这个时候,鲍鸿也不得不感叹,刘备你的人品要不要这么好?你要能把并州的势力拿下,特么关羽、张飞、赵云、吕布、贾复组成的五虎都可以考虑去冲大秦铁骑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汉室血脉之中蕴含的系统碎片也不知道是寄存在什么地方的,似乎刘备召唤了贾复并没有生系统爆表的事情,要知道贾复随便拿个什么武器就1o1武力了。所以说,汉室血脉只是具有召唤功能,不存在检测爆表的问题。难道是单纯的因为玉玺在汉帝手里,所以汉室血脉就都能够召唤?这也算是一种皇道吧估计。

    那么这个爆表就只能等到贾复什么时候马踏联营,冲到张角面前再说了。

    “反过来说,刘备这家伙似乎是一如既往的脑残啊,这个时候难道不知道召唤文臣谋士吗?他以为自己跟着卢植玩过几年就是大儒了?不需要文士辅佐了咋的?”鲍鸿反过头来吐槽道,“我记得云台名将里面政略、谋略精擅的名将也不少吧?刘备这厮是在玩三国无双呢,以为猛将开无双就能清地图刷兵啊!”

    “说起来,光武麾下名相寇恂还和贾复玩过一场将相和呢!”系统笑着应道,“不知道怎么刘备会选择贾复的。”

    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