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懒散初唐在线阅读 - 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门

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门

    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当初跟随李渊打江山不易,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在外任职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在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亲自下旨,武士彟的丧葬费用都从国库里出,而且还遵从武士彟的遗嘱,安排人手将他的棺椁送到并州老家安葬。

    武士彟的棺椁要送到并州,武明空母女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事实上在并州也同样要办一场葬礼,所以在走的那天,李休也前去相送,并且叮嘱武明空在安葬过父亲后,一定要再回长安。

    其实根本不用李休叮嘱,杨氏肯定会在安葬过丈夫后带着武明空回长安,因为在武士彟去世后,她就知道武氏兄弟肯定容不下她们母女,而唯一可以为她们母女做主的,也只有武明空的先生李休了,而且武士彟在长安也留下一些产业,只要能保住这些产业,她们母女后的生活就有保证了。

    送走了武士彟的棺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房里,为了组建银行的事撰写一份计划,毕竟这件事可能关系到大唐后的兴盛,因此也不能着急,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才行,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催他。

    相比之下,魏征主持僧道录司却已经开始正常的运转,一条条限制宗教发展的法令也开始下达到各个州府,对于各地僧道数量与寺院土地的统计也正在进行之中,而最快统计完成的长安与洛阳,已经开始度牒的发放。

    不过度牒可不是什么样的和尚或道士都能拿到的,而是必须要经过僧道录司的考核才行,比如和尚就要教佛经,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而道士则考道藏,甚至听说魏征还想对道士考核炼丹,不过因为炼丹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后才只能做罢。

    从度牒开始发放时起,长安和洛阳的各个寺院道观就接到了消息,必须在三个月内到长安或洛阳的僧道录司进行考核,三个月后拿不到度牒的僧人一率还俗,道士后则不准再以道士自居,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和道士,才拥有传教的权利。

    面对朝廷这种明面上的打压,无论是佛门还是道教,自然都不甘心束手待毙,本来他们两教彼此间也是争斗不休,但这次却罕见的联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动用以前积累下的人脉,鼓动朝堂上的大臣向朝廷施压,希望可以让朝廷收回僧道录司之前发布的法令。

    不过这次打击僧道势力的事却是李世民亲自点头的,而且主持这件事的还是一向不讲任何面的魏征,所以谁出面都没用。

    看到走上层路线没用,长安与洛阳的这帮子僧人与道士也终于急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佛门,因为道教主要是走上层路线,而且道士大都是兼职的,比如像孙思邈,他的主职是个大夫,道士只是兼职,当时他平时喜欢做道士打扮,僧道录司对道教虽然也有很大的影响,但相比佛门却要小多了。

    在大唐这个时期,佛门可谓十分的兴盛,光是僧人就有十数万之众,而且僧人可不像道士平时为民,出家为道,所有僧人只要剃度过后就是正式的出家人,可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考核拿度牒,最后能拿到度牒的僧人数量恐怕只有天知道,毕竟朝廷本来就是要减少僧人的数量,只要在考核时动点手脚,就可以控制通过的人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长安与洛阳的几个大寺庙竟然暗中通了一下消息,然后准备一同到皇城门前静坐,如果朝廷一天不收回限制佛门的法令,那他们就一天不回去,而且静坐时也会绝饮食,其实和后世的绝食抗议如出一辙。

    不过还没等这些寺庙的僧人联合起来,飞奴司却已经提前打探到这个消息,紧接着长安与洛阳的驻军四出,每座寺庙周围都有军队把守,美名其曰在考核之前,朝廷要保护所有僧人能够有安静的环境学习佛法,所以在这段时间,严任何人进出寺庙。

    朝廷在寺庙周围驻军的事虽然在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但是现在大唐国家稳定,百姓也十分的富足,别的不说,光是红薯这些商道作物的推广,就基本上解决了饥饿的问题,所以民间虽然有怨言,但也绝不会因为这点事就和朝廷闹。

    更何况隋末的战乱依然有许多人记得,而且大唐的军队也绝不是吃素的,君不见草原上的突厥人被唐军杀的人头滚滚,现在程咬金等人也在党项大开杀戒,所以就算有人想闹事,也得估计一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军队的钢刀硬?

    其实像派军队封堵寺庙大门这种事,也只有李世民这种开疆拓土的一代雄主敢这么干,虽然他不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但整个大唐的国土有大半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而且又外灭强敌,百姓也十分富足,在民间的威望自然无人可及,甚至现在李世民在民间已经有神化的趋势,相比寺庙里的那些泥胎,自然是李世民这个活着的真龙天子更加厉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寺庙虽然暂时不能进,但对一般人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宗教这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烧香拜佛也只是求个心安,而且朝廷也不会永远封,等到三个月自然也就放开了。

    半个月后,李休也终于将筹建银行的计划整理出来,然后亲自进宫将这份计划呈交给李世民,对此李世民也十分重视,立刻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召到两仪,然后共同商讨李休的这份计划。

    李休对于银行之事还是十分慎重的,在他的这份计划中,暂时也只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开设银行做为试点,当然现在也用不着分什么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银行开办之后,会开设存款、汇兑、贷款等业务,和后世的商业银行差不多,当然这些业务想要开办起来,肯定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别的不说,光是信息的传递就是个大问题。

    另外这个银行还有一个商业银行没有的功能,那就是发行货币,对于这件事李休也更加的谨慎,因为货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更何况李休还想对大唐现在的货币进行改革。

    为了保持平稳,李休并不想对大唐现有的铜钱进行改变,事实上大唐建立后,已经对铜钱做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将流通数百年的五铢钱改为开元通宝,这主要是隋末战乱,铜钱的发行也十分混乱,导致隋末的五铢钱十分轻薄,而且样式也不规则,于是在武德四年时,李渊下令开铸“开元通宝”,并且规定每十文重为一两,每一文的重量为一钱。

    初唐时期国力强盛,开元通宝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形状也十分的精美厚重,哪怕是在后世时,初唐时的开元通宝也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相比之下,中唐之后的通宝钱就又变得轻薄粗糙起来。

    现在大唐的开元通宝已经取代了原来的五铢钱,成为大唐国内的流通货币,百姓们也都已经认可这种铜钱,所以李休也觉得没有改变的必要,甚至后铸造银币时,也只是改变材质,而形状也依然使用开元通宝,这样才能更容易得到百姓们的认可。

    在李休的计划中,对于银行的运营以及新币的发行都有详细的规划,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看过之后,大体上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一些细节做了补充和修改,随后这份奏折也得到李世民的批准,而银行的筹建也正式提上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