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168-1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初稿168-1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的性质,是指公共利益保护主义和公共利益中心论的性质。自古以来,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中较多公益类属性,而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由国家法人行使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土地的公益属性和集约化利用的功能。罗马法、日耳曼法崇尚城市土地国有化和地役权保护主义,连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承认地役权保护主义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这从大陆法系的民法典中得到佐证。地役权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公共利益保护主义的一种变态形式。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与土地资源类国家专属所有权一样,是相对特殊的国家所有权,是排除私权、扩张公权即“所有权私权公化”之类的国家所有权,也是所有权全封闭、使用权适度开放的土地物权。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主要性质如下。 一、公共属性 土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指土壤、气候、地貌、水文和生物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狭义的土地,则指地球的陆地表层,包括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岛屿等一切土地。 本文持狭义的土地概念,包括了城市所有的土地,农村所有的农地、林地、牧地、渔地(水面、水域)、山地、矿地、荒地、滩涂、自留地、自留山地、宅基地等自然力。 本文作者给土地所有权下的定义是:土地所有权,是指人类社会对于国域内土地与土地类资源拥有绝对支配的权力,为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主权、专控权、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收益权等综合土地物权。具体地讲,它包括了地土、地块所有权、地面所有权、地上附着物所有权(含原始森林、原始动植物、山脉、河流、水流、水域、海域所有权)、地下立体地脉所有权(含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古文物、古文化遗址、地质地貌所有权)、地上空间所有权等涉及土地类最高一级的主物权。 土地所有权的物权价值规律性在于,属于国有的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是最全面的和最有威权性的,属于民有(包括集体、私人和其他人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只限于地表及其一般附着植物(不包括矿物和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在内)。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的公共性包括以下诸诸方面内容: 1.整体性。从平面视角看,整个地球是一个连绵不绝的大星球,不同的地质、地貌导出不同的产业经济链、区域经济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地球的表面总面积为5。1056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为1。495亿平方公里,约占29。2%;海洋为3。6106亿平方公里,约占70。8%。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主体部分,平均深度约为4000米。世界大洋的总体积为14亿立方公里,占全球自由水体的97%以上。太平洋的面积为1。7968亿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的19倍。 世界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天文观察研究得知,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后30多万年,宇宙温度降到足够低程度,使得电子和光子等结合生成原子等物质。宇宙从此由晦暗的迷雾状态而变得透明。目前地球正值壮年,今后还有65亿至70亿年的自然寿命。 自从地球诞生的第一天起,整个地球就成为一个大土地磁场。自从地球生物诞生的第一天起,整个地球村就成了大生物生态场。地球对于人类是慷慨的,而地球的土地、生物、矿物、水文、空间等资源是有限的。自从国家诞生的第一天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直接维系着整个社会大家庭的前途和命运,甚至关系着整个地球村的前途和命运。 2.立体性。人类的生产、生活,并不局限某一个地点。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国家甚至同一个地球上,人人离不开土地。人们利用土地的权利,一般包括了地上、地中和地表三个部分的占有权、使用权。 3.自然性。土地为单纯的自然存在物,不是由人工创造出来的财产。人类可以利用、改造土地,但不能创造和污染、破坏土地。破坏土地,包括人们不遵守社会道德的破坏、社会制度的破坏两方面。其中,滥用权力是对大自然的最大破坏。 4.区位性。每一块土地所处的位置,决定土地的归属性。居民所处的位置、职业者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利用土地的优先权、共用权。其中,农民们世代与土地相依为命,利用土地比其他职业者更具有优先权。城市土地是维系公共利益的纽带,基本上具有共用权性质。 5.城乡一体化。土地与周边的邻地接壤、相互毗连,城市与农村、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土地界限,不是十分明显。农村包围着城市,同时,城市包围着农村。农民不一定一辈子从事农业,农村土地不一定总是用于农业生产。 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城乡一体化,大量农用土地为城市所吸收利用。科学而合理地利用土地,控制占用耕地规模、数量,是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恒久长远的客观要求。 6.不可再生性。土地、矿藏、水、氧气、生物物种资源,是不可自动生长、自动再生的自然资源。破坏、消灭了这类资源,是不会再生长、重现。 土地、河流、海洋、水源、矿藏、森林、草原、山岭、滩涂、荒地等自然资源,又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现代社会更加要求人们高度社会化、集约化、节约化利用土地、科学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7.公共性。土地作为一种人类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天然财产,与生俱来具有社会的、公共的、公益的性质。土地所有权,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权,主要是大众共享权。总之是国家的即全民的公共权。无论是城市居民或是农村居民,都需要使用公共土地。城市居民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公共土地,农村居民也每日每时地都会使用公共土地。社会交际活动和出行活动不断增加,使用公共土地使用的频率就会不断增高,公共性、公益性土地的范围不断扩大。 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的公共性,是由土地资源的以上各种性质特征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只要存在国家,土地资源类国家专有所有权就必然占主导地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原则上都是将公共的、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放在第一位的。否则,整个社会的土地物权关系就很紊乱,两极分化和腐败现象无法遏制,甚至社会动荡不安,祸起萧墙。 二、现代属性 土地物权制度的制定,离不开社会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反过来,一定的政治制度为一定的产业权制度、物权制度保驾护航。 原始社会是个母系社会,以狩猎为主,在国家诞生以前,土地所有权为部落公有土地所有权,一般为部落公有专属土地所有权,具有完全排他的、绝对的土地所有权。 奴隶建社会产生了国家,国家的主权与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开始紧密相连。畜牧业从狩猎业分离出来以后,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是村社公有制,以适应大规模放牧的生产需要。国家的土地专属所有权与村社土地用益物权为主要土地制度。 封建社会仍然以土地国有制或者王有制为基本制度。农业从畜牧业分离出来以后,在村社公有制前提下,产生了庄园主圈地制度。在土地国有大前提下,土地买卖和土地私有已经出现,但受到公权的许多限制。国家的土地专有所有权与村社土地用益物权、封建地主土地用益物权为主要土地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原始资本主义时期土地私有化开始泛滥,但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土地城市公共化日益显著。城市社会从农业社会分离出来以后,土地的私权公化倾向逐步形成。国家通过赎买法接收私有土地比较盛行。原始资本主义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农业社会形式的土地所有权,主要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土地占有制度。当代资本主义时期的土地所有权,进化为工业社会形式的土地所有权,主要限制地主资产阶级的土地占有制度,通过高税收和遗产税等限制土地占有者的收益权,通过赎买法将私人使用的土地收归国库(国有),变私有土地占有权为国家所有权。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直接通过土地改革和赎买法来改造土地私人占有制度。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一步到位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国有化,极少数国家形成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双重所有权制度。土地所有权二元化国家,集体的土地所有权是虚权,对于所统辖的土地不具备自由买卖土地的处分权,也不能随意抵押或者担保集体的土地。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工业化社会或者是农业社会,应当将全国城乡土地统一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行使专属土地所有权,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大分工,第一次是原始社会的狩猎大分工,第二次是畜牧业大分工,第三次是农业大分工,第四次是工业大分工,第五次是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大分工,第六次是现代产业大分工。本人称这六次大分工为“六级大分工”。 第六级大分工以后,工业化高度发展,城市化高度扩张,派生性物权高度荣华富贵,旧的物权制度被新的物权所代替,特别是土地所有权私有制被法律无情摧毁,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地位得到恢复并且提升。确切地说,这种代替、摧毁、恢复、提升,是将国家即全民的土地所有权由不正常状态转换为正常状态。 土地所有权根本不同于一般的不动产和动产所有权,最根本在于物的价值和物的本来面目、本来性质的根本区别。单就其使用价值而言,土地的使用价值可达45亿年至60亿年,其他的物再怎么耐用,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如果将土地所有权确定为国家所有,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果将土地所有权确定为集体或者个人所有,这根本缺乏法理支撑。如果按照土地所有权的对价来计算,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按照每平方米1元/年计算,1平方米土地的所有权价值总共45亿元至60亿元。 与本条款关联的词语是“城市”。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3条的规定,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指国家法人对于城市的土地独立享有所有权,且这种土地所有权是永久性的。城市的土地所有权是国家的专属所有权,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才是国家的专有所有权。 相关法律:物权法第47条 相关名词:【国家专有土地所有权】 字数: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财产权是分分钟的要务 一切从现在开始hold住物权法精髓 当代物权法的开山作 宏观物权法的奠基石 物权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观物权法 全世界物权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1000万字的尚方宝剑 从博士后到到中小学文化者的贴身保镖 世界上内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权法巨著 中国品牌 中国正能量 《当代物权法百科全书小辞典》 《解析物权法》 好书齐欣赏 润物细无声 启动防火墙 遁入物权门 请浏览创世中文网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电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