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太平村中人满为患
周边的人群,一齐将眼光投向了李毅,其中当然也包括宋智。 这声大喝穿透力极强,压过嘈杂的声音,传进宋智的耳中,有如晴天惊雷,令他不寒而栗。 “师父!”宋智不由得呼出声来,这位平日里温文儒雅,但战时却传换如疯魔一般,让几位徒弟有了重新认识李毅的机会,看到了他隐藏的一面。 如今听到李毅怒吼,宋智如何不心惊?“快,别再闹了,和我见师父去!”宋智一把拽住了面前之人。 “什么,师父?”那人也是一惊,他回头望去,将一个高壮的汉子,正向自己的方向挤过来,这大汉正是李毅! 李毅又拉近了些许距离,他一眼就认出那名与宋智纠缠的汉子。 “薛信,你不在村外,跑回来干什么?”李毅的声音依旧那么高,但口气明显缓和下来。 “是宋老四拽我回村的。他说人单势孤,弄不开村里的局面,非要我帮他的忙。当时我脑袋一热乎,上下嘴唇一碰,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没想到回来一看,竟然乱成这样,我要打退堂鼓,他却死活不松手!”薛信一脸委屈的辩白着。 人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边猜测着李毅的身份,边不由自主的向一边躲闪,很快让出了一条狭窄的道路。李毅享受着优待,他焦躁的心情一扫而光,大步流星的奔至两人身前,打量着已经松开手的两个徒弟,微笑着说道:“人以信为先!既然答应了别人,就不应该反悔,谁叫你当初没走大脑呢?拿出你雷厉风行的作风,帮助宋智将远来的客人妥善安置!为师有事离开一会,待我回来若没有改观,便拿你薛信试问!” “师父,这不公平!”薛信像吃了苦瓜一样,嘴咧得大大的,那张大脸都变成了扁圆形。 “别诉冤叫屈了,眼前的局面是乱了些,只要处理得法,很快就会秩序如常的。这是一次锻炼机会,你要加以珍惜,从宋智那里多学些经验。”李毅又望向宋智:“薛信只是个强力帮手,拿主意还得靠你,要精诚团结,别把心思都用在兄弟的身上!” 宋智为人圆滑,与众多乡邻或多或少都有些交往,若是用强制手段,不免将老熟人都得罪光了。宋智左右为难,无计可施之时,便想起整天优哉游哉薛信,他除了练习功夫,便无所事事。 薛信是个直性子,有人装药点火,他就敢放炮的主。宋智一番甜言蜜语,将这位兄弟骗进了村子,不想他见情形比宋智描述的要复杂的多,这才发觉自己上了当。 宋智被戳中了要害,他脸上火烧火燎,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低着头沉声道:“千错万错,都是宋智的错,徒儿不该和师弟耍花活!” 扫了一眼人群,人们都驻足盯着看这西洋景,见成了众人的焦点,人多嘴杂,乡下人口无遮拦,不知又要传出什么八卦。李毅心中暗想:宋智、薛信都认识到缺点,还是就此打住吧! “为师离去片刻,返回时再看你们二人的成效!”见薛信、宋智称喏连连,这才牵了马,自人丛之中,缓缓离去了。 夕阳洒在李毅的身上,暖暖的舒服极了,他懒懒的舒缓了下腰身,骑着马想着刚刚发生的事。太平村已经按照汉制,十户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选出了里正和亭长,管理民间诸事。 但由于准备不周,邻村还没来得及实施。若也依照太平村的经验,将这一制度推广下去,有里正、亭长、三老、啬夫、游徼等辅助管理,就不会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了。 山谷中的行人明显增多,这给抛石机的试验,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想到对敌的保密性,李毅摆了摆手道:“暂停试验,待早晚集中进行!”这样可以事先封锁山口,防止鲜卑密探混进了,查知这绝密情报。 听了李毅的解释,警戒人员收起了彩旗,山谷就此畅通无阻,这也更便于人员的往来。 还未到达小李庄,便迎头遇到了李二。还是那个样子,仍穿着那件衣服,只是颜色更浅了一些。因而李毅一眼便认了出来,他催马飞赶几步,双腿用力跃至李二身前,一把握住了他的手,上下打量着这位兄弟。
“大哥,是你!”李毅骑着高头大马,其精神气质大异于前,李二远远的瞥了一眼,虽觉得有些面熟,但他并未多想。直到兄长下马亲热,他才认出是日思夜想的大哥:“可想死小弟了!日夜都盼望哥哥回来,没想到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 “是啊,哥哥远在他乡,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二弟!”李毅紧紧攥住李二的手:“我临行时,反复叮嘱的事,不知你做得如何?” 李二愣了一下,他抽出手,擦了擦那双带着泪花的眼,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大哥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小弟已经牢记于心中。从春种到秋收,兄弟每一步都不敢有半分差错,经过这精心的侍弄,这庄稼果然与别人家大不相同。咱们的庄稼干壮叶茂,长势喜人,自不必细说。穗大粒多,粮食饱满,令所见之人各个叫绝!不少人追问,我是如何侍弄的,小弟便如实告知,估计下一年,将有许多人学到大哥的先进技术,也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了!” 下一年!鲜卑人若是盯住太平村不放,来年的庄稼,还种得下去吗?李毅听着兄弟的讲述,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但听到他的预期,便不觉心中黯然。 沉默片刻后,李毅轻轻拍了拍二弟的肩头道:“你的粮食呢?不能就这么点吧!”他向李二夫妇肩上的袋子努了努嘴。 李二苦笑着摇了摇头道:“收的粮食多了一倍不止,但遭受盘剥也翻了番!南胡刮完北胡抢,已经所剩无几了!”他苦着脸叹了口气,又接着道:“都说北胡要大举犯进,左邻右舍都跑了,我们公母俩也沉不住气,拿了三成粮食,赶往太平村避一避。剩下的都埋起来了,等到风头过去后,在回去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