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婚嫁(上)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正午,一直下到了晚霞尽染时分。 微雨燕双飞,实在是人间好时节。 而对于建康城的百姓来说,今天也的确是城中热闹的日子。 傍晚,缠绵了半日的雨终于停歇,天空放晴,红彤彤的晚霞铺天盖地的占了半个天际,华美异常。 鸟鸣而静,颇有欢愉,桂树飘香,茱萸迎门。 就是在这样的时节里,一辆马车从乌衣巷谢府的角门驶出,前呼后拥,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往城西走去。 马车被装扮的喜庆非常,红彤彤的颜色正与晚霞遥相呼应着。两只拉车的骏马头顶上,都被带上了大大的红花,开起来颇有些呆萌的样子。 它们的耳朵被塞进了稻草,以免被敲锣打鼓的声音惊到。但右边的那一匹似乎仍旧被眼前的热闹所感染,从出门到现在,不停的吹着它的厚嘴唇儿,尾巴一扬一扬的,满是精神劲儿。 赶车的车夫见状笑骂了一句,一个不疼不痒的巴掌拍在马背上,心想老六昨个儿是不是给这家伙填了两回豆子,弄得这小马驹兴高采烈。 他又回手摸了摸腰间的赏银,感受着那点沉甸甸的重量,脸上的笑容更加真挚了。 一行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自然引来许多百姓驻足围观,指指点点。只是单单看着马车行驶的来处,便已经知道了这场婚事的双方,于是三五成群的闲聊起来。 更有那好事者,追着马车不停的走,虽然因为谢家的身份不敢仿似,却也不免好奇着车厢中人儿的模样,只盼望着秋风作美,将那车帘挂起来瞧个新鲜。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这时候行进的队伍已入闹市,前面奏乐吹打的曲子稍停,几名跟随的童仆用清朗的嗓音,吟诵起诗句来。 这是《诗经郑风》中的句子,讲的是夫妻琴瑟相谐的故事,用在如今这个时候,实在贴切。 吟诵此诗的童仆小的七八岁,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童音清澈无比,配合着诗句的抑扬顿挫,涌现出一种近乎圣洁的美好来。 街旁的人们,大多不明白诗句的意思,这时候自有读书人相传解释,一时间不知引来多少赞叹,心想这诗礼传家的衣冠大族,果然是不一样的。 坐在马背上的桓温听着远处的动静,也不禁轻笑一声。这份热闹又突兀的劲儿,恐怕还是谢小满那个丫头的主意。 果然还是个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将就出风头。不过也罢,她同意进门就是好的,最起码没让自己再多cao心,今天晚上解药自然奉上。 不过……呵呵,这一回,也算是给了那丫头一个下马威了。有了如此一番折腾,谢小满进门之后也不会再不听自己摆布了。 反正自己要的,也只是谢家的这个姓氏,她谢小满…… 一念至此,桓温下意识握紧手中缰绳,面上的笑容也淡去了。 也罢,薛子承说得对,既然她谢小满秉承着那样的宿命,生或死,又哪里是自己这样的凡人所能干涉的。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大将军,吉言可喜。” 如此重要的时刻,郗超焉能不在场。他也坐在马背上,与桓温差着半个身位,这时候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诗颂,微微愣怔之后,不禁借着诗中的吉言,道了一声喜。 桓温自然明白郗超再说什么。将翱将翔,弋凫与雁。这可不仅仅是这门婚事,更带了些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的潜台词。 回头看了郗超一眼,似笑非笑。 郗超笑着拱手,二人之间,很多东西已经无需言语去说。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童仆们继续着吟诵,一声更近一声。 桓温看着眼前的街道上人头攒动,听着耳边的颂唱,心想这谢小满也真是够厚脸皮了,就算是她被打磨八百年,“莫不静好”这样的词语,也不可能用在她的身上。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吟诵之声袅袅不绝,眼前一匹快马,就在这诗音中夹尘而来。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快马来到桓温面前,缓缓停下。骑手是一名少年郎,这时候翻身下马,走上前去,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念着这句诗文,笑着递给桓温。 桓温不敢托大,也同样下马去接,吟诵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少年郎笑着道了声“恭喜”,便骑马而去。 桓温看着手中玉佩,倒也并非凡品,其实也是嫁妆之一了。只是应和着方才那首诗,其中意蕴实在太多,以至于轻飘飘一块玉佩都变得沉甸甸起来。 与子偕老,琴瑟在御。桓温不禁微微出神,心想谢小满这丫头是不是翻脸翻的太快,之前还要死要活要杀自己的,怎么不过几天的功夫,就摆出了一副要安安心心做自己女人的模样? 心中疑惑太多,眼前的是事情却不允许桓温多想。正在他查看手中玉佩的时候,不远处的声音再度传了过来,只是这一次,吟诵的却并非《诗经》中的句子,也并非是童仆的吟诵。 一道悠悠女声,和着笛音,旖旎而来。只听那声音唱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桓温远远的听着,只觉得这歌声倒是有些稀奇,与平素府里的歌舞不大相似,似乎多了些跳脱的韵味,倒也别有风情。 只不过…… 桓温抬头看了一眼正红艳的晚霞,心想明月几时有?当然是一个时辰之后就能有了。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身后,郗超张了张嘴,神情有些激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又怕一开口就会错过了其他的乐章。 这是他没听过的东西,似乎与前些日子郗昌硕写出来的那首小词很像,非诗非文,好似信手拈来,又带着一种独特的格律。 原本就觉得稀奇,总觉得那格律应该是代表着什么的,原来这些竟然不是诗,而是唱词么? 只是,如果单单是唱词,怎么会写的这样好?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郗超只是淡淡的想着,就已经控制不住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连人都有些站不住了。 身位文人的他,有一种想要将这些词句赶快写下来的冲动。他生怕这词句如同歌声一般,就这样轻轻出口,片刻后就会随风而散。 可是同时,他又竖起耳朵,想要接着听下去,不像错过分毫。 正是这样的纠结,正是这样的错愕,随着女子婉丽的声音,随着那道悠扬的笛声,悠悠荡荡,在偌大的健康中随风飘散着。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曲乐声自然是后世编写的调子,虽然与现在中正平和的音乐差别有些大,倒也能够入耳。 请来唱歌的女子,是城中公认的第一流人物,这时候徐徐图之,不急不躁,偶尔随着笛声做一些简单的改编,彷如一道清流,奔波着向四面流淌,入得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音乐至此,低转千回,桓温不禁微微皱了眉头。 这大喜的日子,没事儿说什么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的也就算了,竟然还要填上“此事古难全”几个字,这不是给人添堵么? 同样抱着此番想法的,自然不只他一个人。许多人目瞪口呆着,心想这谢家唱出这样的曲子来,到底是何用意。 正在疑惑当中,却听女子余音转调,音调上扬而清亮的唱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调一出,疑惑倏然解开,原来前面种种,只为一句祝福。 桓温看着那随着歌声越来越近的车队,看着那辆红彤彤的马车,心想谢小满啊谢小满,你的花招还真多,嫁个人都要嫁的这样轰轰烈烈。弄出这玉佩、但愿人长久之类的幺蛾子来,是为了让全建康城的人见证一下,以免我不给你解药么? 至于郗超,这时候早已沉浸在那《水调歌头》带来的意境之中,几乎要激动的流出泪来。 通俗易懂、曲乐悠扬、易于传唱,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其中的韵味意境,竟是他长这么大从未听说过的。 若说那首“自是花中第一流”婉丽中带着俏皮,这一首“千里共婵娟”里带着的,是超凡脱俗的清贵与祝福。那个谢小满,怎么会有这样的本事…… 郗超有些失魂落魄,以至于接亲的马车已经到了身边,他仍然没有反应过来。 “嘉宾!”已经翻身上马的桓温面带笑容,低头扫了他一眼,用极低的声音笑道,“你的‘千里共婵娟’就在车里,日后有的是时间探讨诗文,你现在还发什么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