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句释义为: 那些看不见的,名曰“夷”,那些听不见的,名曰“希”,那些比较不出来的,名曰“微” 解: 此句有三个名词,一个是“夷”,指的是不可见的。一个是“希”,指听不见的,一个是“微”,指二者比较不出差距的那个“差距”。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诘”质问,穷究也。“皦”的意思,是清楚、明白。“昧”的意思是暗的,隐藏的,不明白。 此句释义为: “此三者”即“夷”“希”“微”三者,是不可能穷究出结果的,所以放在一起。他们是隐蔽的,表面观察不明白,认识不清楚,但“其下”,也就是“表象之下”,却是“不昧”的,可清楚的很。 例: 1超声波、次声波,我们是听不见的,但却很明白,那就是一种声波。 2一些精密的零件,两个看着相同,但是实际上,一旦我们以更小的尺度来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区别——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的就是这个。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指的是用绳子测量,即“绳之以法”也。 此句释义为: 用绳子测量了,却得不到结果,“复归于无物”。只能将“此三者”归类到“无物”了。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此句释义为: “无物”指的是什么呢?就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我们称之为“恍惚”。 解: 无物并不是说不存在,没有,而是说“无状之状”,意思是说看似无形却有形。“无物之象”,似乎没有,但是实际上是有的。所以我们称之为“恍惚”,就是说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 而从这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无物”指的是一种确实存在着,却无法被直接观测的物,而并不是没有的,不存在的。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此句释义为: 当着面看不见它的脸,跟在后面看不见它的背。 解: 此句接上句,是对“无物”的描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为执掌也。“纪”者,法律,纲纪。 此句释义为: 掌握古时我们认知的方法,即指“玄之又玄”之二“玄”,凭借这个,来“御”当下的“有”,这样就能知了,是“古始”的。这就是“道纪”,即“我们认知的规则,准则”。 解: 我们认识自然、社会、自我的方法,是“玄之又玄”,这是“古之道”,最为质朴不过。用这样的认识方法,来“御今之有”,这是“能知”的,这里的“知”就是“治理”的意思。而这种方法,是从古就开始的,这是“道纪”,即我们认知要遵循的规则。 (这样的认识方法,老子不止一次的提过,可见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