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何处不青山
截杀黑沙帮盗匪的时候,桓常发现有很多百姓,都心向平阳城。 那个时候的桓常,就想当然以为,门派把持的城池,对于百姓生活更有益处。 可是他却没有想过,也许这都是一个阴谋。 将桓常表现尽收眼底,方离却是冷笑道:“前段时间我曾听说,平阳城主领兵剿匪。” “若我所料不差,平阳城要不了多久,就会攻打其余城池。” 桓常震惊的看着方离。 他虽然也猜到这个结果,却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过,而且也与孔文昭有所接触。 可是方离只听说孔文昭剿匪,就猜到了结果,这种智慧不得不让人惊叹。 “何以见得?” 方离道:“平阳城附近盗匪,都是平阳城主故意放纵。” “这些人存在的价值,就是百姓们看到,平阳城生活远比其余地方优越。” “不仅如此,一旦平阳城准备继续扩张,势必会扫清这些盗匪。” “一则,平阳城主发动战争的时候,不希望后方不稳;二则,剿匪也能给平阳城带来好名声。” “剿匪过后,平阳城主再挥兵攻打附近城池,饱受匪患煎熬的百姓,定会焚香礼叩,迎接平阳城军队。” 方离双眼之中,露出了睿智的光芒。 他说话的声音虽然不大,听在桓常耳中,却宛若洪钟大吕一般。 “原来如此!” 桓常聪慧异常,被方离这么点拨一下,就很快想通其中关键。 这个时候,他忽然感觉有些难受。 本来在桓常心中,哪怕有些抵触与孔文昭接触,仍旧觉得这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城主。 可是现在看来,孔文昭也不过是一个野心家罢了。 当然,也不能说孔文昭是野心家,只能说巨野帮实在是好算计。 至于孔文昭,也只是巨野帮的马前卒。 “兄长既然看出这些,何不告知鲁国官府,让他们早做防备?” 方离嗤笑道:“我如果这么跟他们讲,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可能把我当成疯子。” “鲁国除了匪患以外,已经平静了太多年。” “恐怕那些鲁国公卿,都还以为一个三流宗门,不敢挑战鲁国的权威吧。“ 说这番话的时候,方离脸上满是讥讽之色。 “更何况,鲁国官府不取用我,鲁国百姓不待见我,纵然鲁国战火滔天,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桓常虽然觉得这样有些不好,却也没有办法出言反驳。 方离站起身来,伸了一个懒腰,而后打开窗户,看向了东方。 “鲁国,只是弹丸小国。” “想要实现我胸中报复,不仅需要寻到一位明主,还要依附于一个强国。” “齐国国力强盛,齐国国君也是求贤若渴,我准备远赴齐国,谋求官职!” 他猛然转过身来,道:“阿常可愿与我一同前往齐国?” 桓常摇头道:“我准备先往宋国走上一遭。” 方离微微颔首,自然知道桓常的打算,也不再继续规劝。 从桓常的姓氏之中,方离就能猜测出一些事情,而且桓常出身书剑阁,与宋国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方离踌躇了一阵,忽然略显尴尬的说道:“为兄虽然想要去齐国,奈何身无分文,却是……”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桓常大笑起来。 “啪!” 桓常拿出钱袋放在桌子上,道:“小弟虽然不是富贵之人,身上却还有些余钱,这些兄长全都拿去即可。” 看了看那个沉甸甸的钱袋,方离也感觉心中有些沉甸甸。 他也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钱袋塞进自己怀中,道:“他日我若凌云志,必不忘贤弟今日之恩!” 桓常摇头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兄长准备何时前往齐国?” “我准备今日就动身。” 桓常惊讶的问道:“兄长为何如此着急?” 方离答道:“我已经蹉跎了许多岁月,不想再浪费分毫。” 桓常沉吟半晌,拿出了几张宣纸。 将宣纸铺在桌子上面,桓常拿出春秋神笔,就开始在上面勾勒起来。 一个多时辰,桓常连续作了五幅画卷,脸色苍白如纸。 “兄长,你走的时候带上这五幅画卷,若是遇到危险就展开一幅。” “只要对方武功没有超过我,一幅画就能救你一条命。” 说完之后,桓常身体有些摇晃,险些栽倒在地。
方离急忙上前将其扶住,眼中露出了感动之色,道:“人生得一知己难也,为兄此时却感觉心满意足。” “能认识兄长,小弟也感觉乃是一大幸事。” 两人对视一眼,而后哈哈大笑起来。 “咚咚咚!” 就在此时,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方离上前打开房门,却发现一男一女站在外面,女人脸上有些发红,眼睛也有些红肿。 “兄长,嫂嫂,你们怎么来了!” 看到二人以后,方离急忙将他们迎了进来。 男人愧疚的说道:“阿离,你嫂嫂不晓得事,你干嘛真的一走了之?” “如今天寒地冻,假如被冻着了却该如何是好?” 方离心中,涌现出了一道暖流。 他知道,无论别人如何嘲笑自己,兄长仍旧将自己当做亲人。 可以肯定,昨天方离被扫地出门,他兄长一定不在家中,而且看男子现在模样,应该是在外面找了一夜。 “跟我回去吧,家里虽然不富裕,却也养得起你。” “噗通!” 方离重重跪倒在地,而后对着自家兄长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身来,从怀中拿出钱袋。 分出了一半钱财,将其塞到了男子怀中。 “兄长,鲁国太小,根本容不下我,我准备前往齐国寻一个好前程。” “这些银子你先拿着,待我功成名就之日,定会回来见你。” 男子闻言,却是脸色涨得通红,道:“齐国距离这里千里迢迢,你如何能够去得?” “不要再做被日梦了,跟我回家老老实实种田,以后再娶个媳妇不好么?” 男子虽然对于方离很好,却也并不支持他的做法。 他也不认为,自己弟弟的理想能够实现。 方离深吸了一口气,道:“我心意已决,兄长莫要再劝!” 言毕,方离走到桌子面前,拿起了一支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下两行字。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