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学习
杨国华不明所以,只觉得夏遥母女情深,突然有些鼻酸,想起来在老家的父母,自从工作之后她和二老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看到夏遥母女相依为命的样子,她也格外思念起父母了。 肖云天却比她要敏感一些,只当是夏方莲的病没有全好,察觉到妻子低落的情绪,连忙笑着岔开话题,“夏mama的手艺真是不错,我虽然是个外行,但还真没有见过这么精致的抱枕。” “我也没怎么见过呢,”杨国华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转移了,“真是太漂亮了,夏mama的手真巧,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妈的手真的很巧,她是看别人做了那么一次,就学会了,还想出了不少新的花样,这些绣品抱枕都是她帮十字绣店加工的。”夏遥自豪地说。 “夏mama的手这么巧,完全可以自己开一家店嘛,自己做老板赚的肯定更多。” “我妈不喜欢也不擅于和外人打交道,开店的话要打点形形色色的关系,我也不放心。”夏遥随意道,她们现在根本不缺钱,最重要的是夏方莲的精神状态,为了一点儿钱找不痛快,那可划不来。 “可以开个网店嘛,现在网络交易这么红火,都不用当面交易,只要看电脑图片就可以买东西了,最适合你们了。”肖云天一边说着,一边仔细打量着夏遥的神色。 “还是算了,真要是做起生意,肯定得花很多心思,我不想让mama太辛苦,她现在这样做些手工就当做消遣,其实也挺好的。” 虽然夏方莲现在的精神状态还算正常,但是那些药物不仅给她的神经系统造成了伤害,还对她的肝肾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平时她一直都谨遵林若水的嘱咐,保证她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绝不敢让她累着。 夏遥果然满不在乎,肖云天眸光闪了闪,记得初识夏遥时,她们几乎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不过几年时间,她们的生活竟然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莫非与她拜的那位师父有关? “你说的有道理。”杨国华比肖云天要单纯得多,重重地点了点头,“没什么比身体更重要的了。” 她从包里拿出一摞卷子,“这些卷子,这是去年我们区里几所中学初一的半期考和期末考的试卷和答案,可能难度有点大,毕竟你还没上中学,就当练习卷做吧,有不会的题目尽管来找我。” “谢谢杨老师!”夏遥高兴地接过卷子,杨国华这几年一直帮她搜集其他学校的试卷,而且专门根据她的学习进度,常常会拿一些高她一两个年级的卷子给她,这些试卷的难度深浅不一,但因为都是本区内的考题,做起来的感觉比市面上买的试题集要更有的放矢一些。 “这几年你的成绩一直都很不错,老师真为你高兴。”杨国华一直觉得当年自己虽然初出茅庐,但是看人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夏遥从三年级开始发力,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一直都雄踞学校的榜首,这让当年看轻她的老师们都大跌眼镜。 成绩好的学生在学校是有特权的,夏遥这样的“好学生”三不五时地“请假”,老师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苦了易小奇他们这帮“差生”,每回和夏遥在一起打球疯玩,被抓被罚的都是他们。 “但是你要知道新园小学的教学质量很差,在区里都是倒数的,今后你上了中学很有可能会不适应,所以你现在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杨国华叹了口气,“就算是上了初中也不能掉以轻心,新园小学划片的的那所中学也不好,你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不要满足于在这种学校考个第一第二的,要着眼于两年多后的中考,一定要争取在中考的时候考到一中去,像你这样的好苗子,如果不去一中,真的可惜了!” 夏遥重重地点点头,云留市小学升初中实行的是划片制度,新园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和她一样,没有经过升学考试就直接升入中学,云留市虽然有几所中学,但真正的好学校就只有云留市第一中学,而能够升入那所学校初中部的个个都是非富即贵,夏遥这样的孩子想都不用想了。
所以她只能在几年后相对公平的中考中,靠自己的实力考上本市最好的学校。 “学无止境啊,”杨国华一脸忧虑,“云留一中我们云留市是最好的学校,可要是放到全省范围里看,就实在算不上什么了,云留一中和省城一中相比,连人家的一根小指头都比不上,要想考上好大学,接下来这六年是最关键的六年,你可一天都不能松懈啊。” “你这也说得太严重了,她才小学呢,你就想到高三的事情去了,压力太大也不是什么好事。”肖云天不以为然地说,夏遥根本就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夏遥,你和我一样,都没有任何背景可以依靠,所以只能靠自己了,我一直在后悔当初没有再多努力一点,也许能够考上更好的学校,那么我的人生也许就会不同了。”杨国华正色道,她是把夏遥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才会想这么多。 肖云天的神色有些古怪,夏遥真的没有任何背景依靠吗?看着夏遥在一旁点头点得很认真,他觉得这一幕莫名的有些喜感。 “其实老师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啊。”夏遥笑道,“工作很有前途,又刚刚嫁了一位如意郎君,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杨国华俏脸一红,连忙解释道,“我是说当别人不了解你的能力时,第一看的是你的学历,有一个漂亮的学历,就意味着有了好的出身,对我们来说不亚于第二次投胎啊,所以听老师的,多努力一些准没错,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好机遇好运气的。” 杨国华在教育系统工作,见过的听过的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比一般人还要多,因此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