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进城
苏二弟详细向他解释缘由:原来对抗府城大军时,夏天南定下规矩,凡是家中有人从军的,当年租子免三成,来年重新分配田土优先选田,而家中无人从军者无论几口人都只能佃种五亩。因为担心“从贼”遭到官府清算,不少村民都不愿意让家中青壮从军。没想到事情发展出乎他们意料,官府干脆利落的败了,县衙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夏天南的规矩兑现后,这些人家中不乏壮劳力,有的有好几个,光是五亩地又怎么养得活一家大小?而那些家中有人从军的佃种了十几二十亩地,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两边互补,便出现了代耕的现象,这边出人出力,那边出田,交了租子之后由双方自行协商分成。 苏老倌心疼地回答:“地里的收成要和别人分,哪有自己种划算?” 苏粗腿倒是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劝道:“阿爸,我们都不在家,你一个人怎么种十五亩?就找人代耕吧,我和二弟赚的银子,不比种地来得快?” 苏老倌不作声了,算是默认。十五亩地扣去租子,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也就三十石左右,虽然刨去口粮还有盈余,但是卖到米店也就十几两银子的入账,而这不过是苏粗腿两个月的饷银。 苏小妹也不甘寂寞,突然说道:“大哥,我想去县里做工。” 苏老倌一蹦三尺高:“都反了是吧?老二要去念书,我也睁只眼闭只眼了,你又凑什么热闹?女孩子家家的,早早就嫁人才是正经!” 苏小妹反驳道:“二哥念书念得好有补贴拿,我去做工也有工钱的。听说县城里新开个被服厂要招人,工钱很丰厚。” 被服厂的事情苏粗腿倒是知道,自己身上这套军装就是被服厂做的。他犹豫地说道:“阿爸,要不,让小妹去试试?” 他的话,苏老倌没有直接反驳,在他看来,老大也是官身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打骂了:“做工挣钱倒是不错,可是女孩子这样抛头露面,会招人闲话的,总还是要嫁人的啊。眼瞅着十六了,再不嫁人就是老姑娘了。” 苏小妹不服气地争辩:“当初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只要能养活自己,下地种田、上山砍柴,什么时候想过抛头露面的事,现在日子好过了一点,就讲究上这个了?” 苏老倌一时语塞。 苏粗腿见过世面回来,也不愿意弟妹就一辈子窝在村里,劝道:“阿爸,小妹去长长见识也不错,兴许还能在县城找个好人家。” 苏刘氏对这个挺上心,问道:“真的吗,老大?县城里能有人看上咱家乡下姑娘?” 苏粗腿挺起胸膛:“阿妈,咱家不比以前了。别的不说,冲你儿子当这个兵,就比别人风光:不仅家中粮税能减免,而且官府都不能抓我,衙役看到我都只能绕道走。” 苏老倌两眼放光:“真的?咱家连衙门都不怕啦?当初苟大富都没这般威风!” 苏粗腿连忙解释:“是当了兵就不归衙门管,就算犯事衙门也不能抓,倒不是咱家都能横着走……” 这其中的区别苏老倌也懒得细品,他只知道自己家以后腰杆子能挺直了,心情大好,连带着小妹的事情也不那么介意了。 “既然老幺想去做工,那就去吧!” 苏二弟和苏小妹闻言开心地跳了起来,苏老倌却冷不丁补了一句:“我可没说马上去,等收了这季稻子,新房子盖好再说。” 苏二弟有些失望:“收稻子也就算了,盖房子得等到啥时候去了啊?” 苏小妹也说:“耽搁的太久,只怕被服厂人都招满了……” 苏粗腿从中打圆场:“要不这样吧,收完稻子,把代耕的事谈妥,然后请好泥瓦匠,房子开建了就让弟妹去吧?反正盖房子的事,他们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啥忙。” 苏老倌犹豫道:“盖房子还请泥瓦匠?请村里人搭把手,一天两顿饭,一干一稀,不就盖起来了吗?” 苏粗腿见惯了临高城内漂亮的水泥建筑,哪里还看得上土砖房,连连摇头:“阿爸啊,咱们现在有余粮、有银子,难不成继续盖土砖房?要我说,直接盖砖房,照着苟家的宅子模样来!院子比苟家小点、房子少盖几间就成。”
苏老倌本能的要拒绝,花那冤枉钱干嘛,转念一想,老大做武官了,在和丰村,老苏家也算有头有脸的人家了,丢了自己的老脸也罢了,总不能丢老大的脸。他看了看桌上的银锭,心里有了底气,咬咬牙点头:“行,都依你。” 临高,南园。 夏天南和林伟业正在接待客人,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孙元化和王徵。 夏天南满脸期待:“王先生,你看这事怎么样?学校可是缺你这样的大儒坐镇,尤其是精通西学。” 王徵抚须笑道:“难得夏参将看得起老夫,初阳又在一旁力劝,我又有什么理由拒绝?” 夏天南和林伟业两人大喜:“这么说王先生是答应了?” 王徵感概道:“我朝士子皆读圣贤书,本无不可,奈何天文、算数、格物、器械等均弃之如履,穷极一生钻研八股,却视西学之精华为奇技yin巧。现如今,不管是火器、船舶、器械都远逊泰西,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西人逐利,窥视我朝已久,总有一日,泰西诸国会取代建奴为大明心腹之患。难得夏参将有如此远见,开设学校,传授西学,老夫自当倾囊相授。” 夏天南闻言唏嘘不已,虽然时间上略有误差,但是王徵对几百年后的趋势预判非常准确。大清取代大明之后,对科学技术的压制更加严苛,八股文则发展到了顶峰,欧洲的科技文化却突飞猛进,最后终于用鸦片战争拉开了西方列强侵华的序幕,中国从此堕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作为一个古人,能有这般见识,着实不简单,他对王徵佩服不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