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塑料工业网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在线阅读 - 第2665章忠孝之本

第2665章忠孝之本

    随着郑玄和司马徽在庄园内辩论的消息传递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青龙寺汇集而去。有的甚至赶到了司马庄园之处,但是被早有准备兵卒拦下。毕竟两个大老之间的争辩,并不需要太多的听众。没错,有一些事情的是非对错,是不需要所谓民意认证的。有时候民意未必会是正确的,就像是后世很多在网络上推动所谓民意的家伙一样。这些人用虚假捏造截取的片段,欺瞒民众,挑起争端,然后这些幕后者则是逍遥在外。郑玄和司马徽两个人的理论是否正确,也同样不需要什么其他的民众来加以认证。两个人争论的速度从一开始的激烈交锋,到现在已经渐渐放缓下来了,似乎是因为疲倦,亦或是因为需要检索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他们之间有时候会陷入沉默,然后过一会儿才有人说一句,然后另外一个也不会立刻回答,也是沉默一会儿,再说一句……日光渐渐开始向西斜,云层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起来。在堂下记录的国渊已经有些麻木了。一方面是惊讶,一方面也是恐惧。很简单,到了郑玄和司马徽争论的后期,有一些说出来的言论,若是传出去,很多是属于大逆不道的,一般百姓议论的话,轻者被屏蔽,严重一些或是解群,更严重的就有被查水表的风险。神灵。天子。社稷。世家。不管是那一个的话题,都是重量级别的炸弹,可以将周边的人炸得粉碎。就文字本身而言,其实是几个笔画,横竖点撇捺而已,但是就这么些符号组合而成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太多的东西,或达意,或抒情,或诋毁,或赞美,或绵里藏针,或阳奉阴违,每一样都可能触怒当权者的逆鳞,而导致杀身之祸。其实如果用一句比较现代的话来说,文字狱其实就是意识形态斗争。后世之中,应该再加上一个多媒体。喉舌,永远都是统治阶级的。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有。其实很多文字狱,都是斗争。苏东坡任湖州太守时,因为一篇本无足轻重的《湖州谢上表》,无非就是向皇上请个安,说说自己做这个太守做了些什么而已,却被政敌逮住其中的语句不甚检点处,大加发挥,差点让人弄死在狱中。当然,最最遗憾的是,因为桉情由文字而起,苏轼夫人惊慌失措之下,烧掉了东坡先生不少文稿,这实在是颇为遗憾。所以斐潜就必须在一旁把关,将一部分内容隐藏下来。这多少会让人有些无奈,可是当下确实不适合将这些内容全数抛出来。或者说,暂时不适合。国渊也算是博览群书,对于郑玄司马徽二人所言典故自然不会说听了不知道说些什么,记忆力也是不错,再加上文采也好,所以不仅是记录下了二人所言的内容,还将二人的神态也一并描述,写了下来……天上的乌云迅速的汇集起来,似乎很快就要下雨的样子。华佗赶到了,在回廊之处向斐潜致礼。华佗原本是要到乡野去出诊的,刚离开长安百医馆没有多远,就被追上,然后重新返回而来。所需药物都带了么?如果不齐,就赶快令人到百医馆取来。斐潜站在堂外,一边望向堂内的两位老人,一边对着华佗说道。斐潜确实有些担心。都带了。华佗示意了身后的药箱,然后站在斐潜身旁,也是伸着头看着堂内二人,片刻之后就皱起眉头来,他们争论了多长时间了?昨天就开始了。斐潜说到。昨天?!华佗瞪圆了眼,神色都有些紧张起来,那就麻烦了……华佗以为二人持续争辩了两天一夜,那样的话,就有很大的危险了。熬夜,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有巨大危害的。人类从上古进化的时候开始,就没有准备熬夜的功能。相反,人类在身躯机能上是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恢复精力,或是修复某些日间运作带来的损伤。年轻人都不能经常熬夜,老年人更不适宜熬夜。所以那些动辄将福报挂在嘴边的,只要求员工熬夜工作却闭口不提各种补助加班费的,几乎就等同于慢性投毒,谋财害命。斐潜补充说道:昨夜二人有歇息。华佗听闻,明显松了一口气,这还好,还好……可是华佗的神色并没与因此就彻底放松下来,依旧是紧张的在郑玄和司马徽脸上来回巡视。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么?华佗说道,他们现在都很疲惫,我担心……送些水进去也好……送了……斐潜指了指在厅堂之内,被打翻的食物和饮水,早就送进去了,他们……送了两次,都这样……有个词叫做废寝忘食。现在郑玄和司马徽的状态就是如此。他们已经忘记了周边的一切,即便是有食物和水摆放在他们面前,都会被认为是干扰,然后下意识的将其扫除。华佗的眉头皱了起来,不可以停下来么?如果现在中断,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虽然文武有些不同,但是可以说这里……就是他们两个的战场……他们两个就是在战场奋力搏杀的勇士,明白么?这时候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我加进去,或者什么人去打断他们,那么就等同于他们之前付出的就白打了……而且,这个年龄了,你觉得他们还有精力,或者还有时间去打下一次么?华佗也沉默了下来,然后叹息了一声。斐潜和华佗站在堂下,默默的看着。在厅堂周边,兵卒护卫也默默的站着。庄园之内,更远一些的地方,所有的人也都尽力的保持着安静。只有厅堂之内两个沙哑的声音时不时的响起……可能有些麻烦了……华佗忽然说道,要让人赶快去煎药……斐潜一愣,旋即一招手。许褚上前几步听令。让人拿炉子来,就在这里煎药。斐潜说道。许褚拱手,然后迅速开始叫人准备。斐潜可不想要看见什么煎药煎到一半,什么不小心手滑了,亦或是出门撞上打翻了等等低级狗血的情景,就在堂前眼皮底下煎药,虽说可能会导致木板或是栏杆留下炭火的印迹,但和药的安全相比,都是小事。华佗脸色有些发紧,将军,还请人传太仓来……我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太仓医师不仅是擅长妇幼,更有一手急救针灸术,与我不相上下……如果真的发生什么问题,当然是要争分夺秒,若是两个人都出现了危急,华佗自然是分身乏术,而作为擅长给妇幼接生的太仓一脉,自然有用针灸刺激人体机能,激发潜能的手法,在抢救危急也有很丰富的经验。斐潜立刻示意,顿时就有护卫领命急走。或许是因为紧张,或许是要理清思路,也或许是想要和斐潜解释一下,华佗一边从大药箱里面抓取药材,一边说道:我早应该想到的……烦劳过度,情志相激……麻烦了……风yin末疾,雨yin腹疾,晦yin惑疾,明yin心疾……风雨?斐潜抬头看了看天空。云朵累积,天色晦暗。似乎有些隐隐风雷之声侵袭而来,紧一阵慢一阵的吹拂过树梢和屋顶。对于斐潜来说,这就是夏日午后的一场雷阵雨而已。但是对于老人来说,每一个急促的节气变化,气温升降,都是潜在的无形威胁。太仓医师也匆匆而来,站在华佗身侧,神色凛然。厅堂之内,似乎争辩也进入到了尾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此方为孝……然不可愚孝,正所谓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而今何为忠?又是何为孝?两人辩了一圈,最终又是回到了忠孝二字上。因为这两个字,其实就是大汉的根本。也是很多分歧的要点。同时,也是华夏道德,政治理念的根本。是所有的风俗,所有的信念,所有的道德的基础。春秋至战国时期的社会是一个破而后立的社会,一方面因为原本的政治权威逐步丧失其地位,导致原本的社会结构也被逐步瓦解,在另一方面上则是大规模的兼并战争,政治权力体系和社会结构寻求转型,新的政治思想开始出现。诸子百家才有了诞生的土壤。而在诸子百家当中,对于忠孝的概念,都有相应的阐述。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状况的变化,诸子的忠孝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孝相对可能早一些,到了春秋时期,忠字开始出现,在孔、墨两大派别之中,无论是孔子提出的忠是忠、孝是孝,还是墨子以兼爱模湖二者的区别,都可以明显的看到人们对于这两个字的重视,以及对于这种理论的阐述。大汉当下的思想家,包括郑玄和司马徽在内的很多人,都多多少少会将大汉和周王朝相提并论,然后试图在春秋战国的那段时期当中寻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进入春秋时期之后,周王室的权威不断衰落,同样的,在桓灵二帝之后,大汉的权威也是不断的衰败。春秋末期各个战国的兴起,虽说在初期各国仍承认东周的宗主国地位,但齐、楚、晋等有实力的大国逐步崛起,周王室在君统和宗统上的绝对地位已经逐步被忽视,同样的,如今大汉地方豪强的割据,也标明了汉天子的统治在摇摇欲坠。这种重大社会变革,直接地影响了文化。今文古文,山东山西都是文化上冲突的重要节点。大汉原本采用的天子中央郡县地方的统治模式开始崩塌,随之忠孝这个两字的定义也开始偏移,什么才是忠?什么才是孝?原本大汉的忠孝,是否在当下依旧可以延用?若是不能用,这个忠孝又应当如何定义?原本的政治关系开始崩塌,大汉神像的光华不再,家族世家地方豪强开始支配地方,忠字似乎开始模湖,孝字却被越发的强调起来。忠和孝从商周时期含混的政治一体概念,到了当下已经被切割成为独立的概念。举孝廉,为什么不是举忠孝?廉能代替忠么?亦或是孝能排在忠的前面?若是探查忠孝的根源,很多人会提及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及忠虽然多达十八次,但并无一处是对于忠下达的准确定义,其中还有七次是忠信连用,说明其实孔老夫子对于忠的概念其实也没有完全想好。至于早在春秋时期,就和儒家相抗衡的墨家来说,忠孝观念上也未能完备,忠字在《墨子》中多次出现,其内涵也不尽相同。虽然说墨子一派最终表现出了忠烈的一面,以全体自杀或是被自杀,消除了君王心中的不安,但是也标明其实墨家的忠孝和君王所想要的忠孝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之后孟子荀子也开始分裂,不仅仅是在性善性恶上,在忠孝方面,孟子和荀子也走向了对立。简单来说,就是孟子侧重于孝,认为孝比忠重要,而荀子则是侧重于忠,认为忠才是第一位的。之后大部分的忠孝理念,都是建立在这四个人的概念之上衍生出来的,比如韩非子将忠孝合为一体,其实也是一种变化。为了更加好的提供政治基础,华夏的这些学者们,围绕着忠孝两大观念,衍生出了各不相同的政治逻辑,故而可以说忠孝观对于整个华夏的封建王朝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忠、孝二者作为基础的道德条目,在商周时期社会道德逐步从无到有,然后经过系列的发展,随着一代代的学者不断的研究深化,解释阐述忠孝之间的彼此冲突和相互包容,从而衍生了出华夏别具一格,与其他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脉络架构。正经正解啊!司马徽沙哑着声音高声喊道,正经正解!当求其本源!舍弃一切繁杂修饰,直去其本!敢问忠孝本如何?忠孝之本……去除繁芜,直取其本……郑玄的脸色呈现出了些不正常的红光,情绪上的激昂使得他似乎觉得天地都在旋转和扭曲,但是他依旧说出了最为核心的两句话——尽己谓忠!尽责谓孝!司马徽拍着手,好!好!尽之人事,可谓忠孝!两人相视,大笑。两个人最终达成了共识……没有神圣化,没有扩大化,没有极端化,没有模湖化,就是很简单的概念,很直白的阐述,最终定下来了对于忠孝的定义。忠孝是双向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概念,是一个道德上面的标准,而不应该是一个绝对化的,无前置条件的定义。当所有附加在其上的东西被完全去除,剩下的就是其本质上的含义。当一件事在面前,尽自己最大努力将其做好,就是对于这个事情的忠。这个事,或许是君王交待的事情,或许是百姓需要的事情,或是上对下,也或是下对上。孝则是一个人在家庭当中的责任。不分男女,无谓年长年少,但凡是家庭的一份子,自然就要为整个家庭尽责,对父母,也对于家庭。忠侧重于外,孝注重于内,而由忠和孝,可以衍生出信、义等等……两个老人大笑着,拍着手,然后不约而同的向后倒下。幸好两个人都是坐在席子上,并且地面都是木头的,所以两个人倒下并不会有多少直接的外部伤害,重点是身躯内部的损耗。快!华佗急急冲了进去,立刻开始给郑玄诊断,气血亏虚,土水不足!痰瘀阻络,风邪入脑!尚存孤阳一脉……急用度厄汤!另外一旁太仓淳于也是给司马徽诊断,水镜先生只是心血略亏,应无大碍。司马徽年龄小一些,所以当下郑玄的情况更为严重。有人急急送上熬好的汤药,可是郑玄已经是牙关紧闭,脸色发青,喂不进去。汤药沿着嘴角往外流淌……以管引之!华佗取了小竹管,然后掰开了郑玄的嘴,引药进去。郑玄还有吞咽的本能,汤水徐徐而入。华佗和太仓淳于都缓了一口气。能饮汤药,就还有得救。我先来罢,太仓淳于一手按着郑玄的手腕,一手则是取出了银针,说道,我先以针相激……取云门,太渊,内关……祛除风痰,振其元气……华佗略微思索了一下,可!为什么是太仓淳于先上,并不是华佗针灸就差,而是郑玄年龄大了,和生产之中的妇女一样是属于气血双亏的状态,所以更适合太仓用针。而华佗上的时候,那就真的是救急度厄了,大开大伐,金石其下,就算是抢过来也是大伤元气,对于郑玄身躯本元大有不利。因此若是太仓施针之后,能救过来,自然就是最好,若是还不行,才是华佗出手。斐潜站在堂下,他不懂医术,所以也帮不上忙,只能是看着太仓淳于取出了银针,然后扎在了郑玄身上,然后行针取气……另外一旁的司马徽则是被半扶着,正在饮药汤。忽然之间,天空之中,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斐潜仰头望天,不由得说道,昔日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今二人之论成时,风雷鼓,天地惊……今日所言,或当传世之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