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期而遇
东华门外,因无在紫禁城查案之权,东城兵马司的人带着刺客的尸体撤离了现场。 经卫王劝说,吕希父女已由卫王的人护送回家。梁岗率十名护卫仍侯在一旁待命。 卫王朱瞻埏也守在这里。他今日会见鞑靼使臣本来就是做戏,是不必入宫复命的,但他放心不下小侄子,所以不愿离去。 两百名金吾卫校尉奉太皇太后之命堵在城门口,护在朱祁铭身前。 众校尉尽显无所事事的慵懒之态,睡意浓的打着盹儿,心事重的神思远游。 现场只听得见两名百户的轻松交谈声。 “射杀刺客的人肯定是在城外贴着宫墙动的手,得手后神不知鬼不觉逃离了现场。” “不可能!东城兵马司也有不少高手,怎会连毛都没捞着一根?” “若在宫内纵身跃起射杀刺客,这等身手也不算什么,只是会留下蛛丝马迹,除非那人脑子有病!” “这可说不准,等会锦衣卫勘察现场后自能见分晓。” ...... 朱祁铭甚感无趣,他看看身前冷冰冰的宫墙,再看看四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只觉得这纷纷扰扰的紫禁城是一个剥离了人间温情的地方,暗忖道:若吕meimei在此讲些紫禁城趣闻,那该有多好! 迎着十叔王关切的目光,转而想:不如离开这里,去十叔王身边! 这时,城门徐徐开启,金英快步来到朱祁铭身边,拱手道:“太皇太后传王子殿下入宫,殿下无恙吧?” 朱祁铭自去年初见金英时起,便对本分、持重的金英有极好的印象,方才目睹王振趾高气扬的做派之后,两相对比,他对金英的好感愈发强烈了。 金英吩咐两名百户道:“你二人领头,挑出五十名精壮校尉,严护王子殿下入宫,不得让任何人靠近!” 朱祁铭心中一暖,看来,紫禁城内还是有人在关心他的死活。 “多谢金公公,有劳了。” 在众校尉的簇拥下,朱祁铭遥对十叔王行了礼,然后冲金英笑了笑,随他入城。 进了紫禁城,他情不自禁地扭头北望,约莫十丈远处,便是暗箭射出的地方,此刻那里空无一人。 城外无人勘察现场,城内也是一样。 “金公公,锦衣卫未获讯么?”朱祁铭问道。 金英苦笑道:“锦衣卫指挥使徐恭的住处距东华门不过四里,若是有人传令给他,他早就到了,有人......罢了,殿下不必多想,这紫禁城啊,万重宫门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万重心机。” 传令? 掌控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不是王振吗?他为何不传令给徐恭? 朱祁铭年幼,有些事他想得清楚,有些事他却怎么也想不明白。 突然,王振在一帮小内侍的簇拥下迎面走来。 遥见朱祁铭,王振停下脚步。 与最不想见到的人不期而遇,朱祁铭心中的愤怒在这一刻被点燃,而历险与漫长等待带来的焦躁感,无异就是助燃剂。 王振四十多岁,身材偏瘦,相貌平平,唯一能让人记得住的地方便是那双鹰隼般的眼睛。 现代人往往将古时宫中阉人统称为“太监”,这是十分荒谬的。以明代为例,明宫设内侍十二监、二十四衙门,只有二十四内衙主官方为太监,司礼监居十二监之首,在掌印太监之下,另设数名“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以协助皇上“批红”,近侍天子理政。此外,还有外派监军太监的职设,如“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太监之下是少监,少监之下设监丞、奉御、典簿、长随、写字等职。因此,称得上太监的人绝非泛泛之辈。 王振能登上“首席”太监的位置,还多亏了当年的自残行为。他原先也是一个读书人,做过县学的教官,与大明无数学子一样,深感考取功名踏入仕途这条路太难走了,简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因屡试不第,他换了种活法——净身入宫为宦,从此时来运转。朱祁镇降生后,他被选派到太zigong任“东宫侍读”,近侍、教导年幼的朱祁镇,所以,朱祁镇对他“雅敬之”,言必称“先生”,且一登大位便让他做了“首席”太监。 朱祁铭听说过王振的许多传奇故事,可自从一年前听了十叔王对王振的那番恶评后,“传奇”二字便从朱祁铭脑海中溜走了。 金英轻声道:“王公勋戚见了王先生,无不望风而拜,请殿下莫失礼数。” 朱祁铭恍若未闻,目不斜视地向前走去。 堂堂皇室宗亲,犯得着对天子家奴低三下四吗? 何况这个家奴刚刚对自己的父王傲慢无礼,是可忍,孰不可忍! “还是随了陛下,称呼一声‘王先生’的好。”金英再次吩咐道。 朱祁铭只是远远看着清宁宫的方向,旁若无人地走到王振身前。 见朱祁铭并无行礼的意思,那帮小内侍瞪大了眼睛,眼珠随着他移动的身影徐徐转动。 错身之际,一名内侍突然叫道:“请留步!阿父在此,不可失礼。” 这声叫唤太突兀,后果很严重。
一个口齿伶俐且胸中装着怒火的小王子发起狠来,势必令始作俑者万分尴尬。 朱祁铭猛然驻足,怒对那名内侍道:“你个小小内侍,敢在宫禁重地大呼小喝,分明长着贼胆,我看你便是那个放暗箭的贼人!” 这话从一个涉案小孩口中说出来显得十分诡异。 旁人自然不信这样的信口指认,但万一太皇太后盛怒之下信了,被指认者不死也得掉层皮。 这是要死人的节奏! 那内侍打了个哆嗦,惶恐地看向王振。 不待王振开口,金英抢上前来,冲着那帮小内侍喝道:“你们这帮小厮,天子脚下出了惊天大案,不去吆喝人手查案,却在这里无端生事,都在瞧热闹么?”他不敢让小王子受辱,毕竟这关系到太皇太后的颜面和他自己的使命。 金英是司礼监资深秉笔太监,一年前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最佳人选,却被王振凭着天子的宠幸而越位。, “金兄怎知我没有吆喝人手锦衣卫即刻便到。”王振的语气不急不缓,面对昔日的上司,他还是心存忌惮的。 “即刻都过了半个时辰了,大家都是明白人,多说无益!” 王振脸色一凛。 想不到金英这么一个本分人,丢起刀子来比谁都狠。 什么“多说无益”呀?分明是暗讽自己存心迁延! “王子殿下险遭贼人暗算,咱们作内臣的应体察皇上‘亲亲’之意,见了王子殿下本该诚心问安才是。” 又一把刀子丢来,王振面现怒意。 竟敢暗斥自己漠视皇室宗亲的死活,金英太过分了! 可是,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问皇室宗亲的安危倒也罢了,总该把心思放在案子上,尽快找出元凶,为太皇太后、皇上分忧,尽人臣之职吧。”金英语气平和,如谈心一般。 王振怒更盛。 堂堂“首席”太监,经对方一番轻描淡写,竟变得如此不堪。 “何必对礼数这等细枝末节的事耿耿于怀?”金英终于说完了最后一句话。 特么的!这才刚开始,哪来的耿耿于怀? 王振再也按捺不住了,“胡说!大明举国上下礼制严苛,这紫禁城更是一个礼数周全的地方,你以为这里是菜市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