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不要轻敌
这个消息表明,胡长官这次是得不到援兵了,他只能依靠手下的这四个主力师了,随着杨师的覆灭和大洼地机场被共军占领,胡长官剩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力挽狂澜了。 这个办法就是集中这四个师的兵力,猛攻共军阵地一点,撕开共军阵地的缺口,让后突击迂回上去,包围共军一部分歼灭之,然后得手后立即后撤,撤回小凌河南岸坚守,利用自己部队的密集火力大量杀伤冲上来的共军步兵,达到消耗共军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个办法要是奏效的话,那最起码可以跟共军主力打成平手,只要能够在这里僵持,那胡长官就有机会向南京要求,再次增派援兵过来,接下来就看双方谁的援兵来得快,来得多的问题了。 胡长官迅速调整了部署,他的这个大招相当厉害,也确实符合现在的情况,要是手下坚决执行的话,那或许能够反败为胜的。 但要命的是,手下的那几个主力师师长一听胡长官要调整部署,当时就不乐意了,纷纷提出来各种理由拒绝,特别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商师长,更是狂妄,竟然对胡长官说道:“只要给我空中火力和炮火支援,我们师能够包围共军主力将他们全部消灭!” 这样以来,尽管胡长官及时做出了部署调整,但手下那几个主力师却没有一个忠实的执行下去,依然还在按照原来的战斗部署行动着。 当然这个变化很快就引起了许天的注意,他觉得不能让敌军有任何反悔的机会了,辽东解放区的各个部队应该要向敌军主力发起总攻了。 虽然许天已经被授权担任前沿指挥,但动员辽东解放区的各个部队,包括地方民兵,发起对敌军主力的总攻,还是得胡司令员和刘政委他们决定的。 胡司令员和刘政委对许天的建议不赞同,他们认为此刻敌军主力还在,辽东解放区的全部力量,就算加上那些地方部队和民兵,数量上比敌军四个主力师多不了多少,根据包围歼灭敌人必须要三倍以上的原则,此刻不是发起总攻的最佳时机。 “司令员,政委,敌军虽然有四个主力师,貌似还是抱在了一起,但他们都是各自为战,谁都不服谁的,从我们获得的情报显示,敌军司令部已经开始调整了部署,要是他们调整了部署后,那我们要想全部吃掉他们就困难了,估计战事要打成僵持胶着了。”许天有些着急了。 “无论敌军司令部如何调整部署,但他手下的那几个师是不会听的,小许,这是敌军的通病,没办法的,此刻不要说那个胡长官,就是老蒋跑来这里亲自坐镇指挥,也没用的,那些国民党军官已经养成了习惯了,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原先的战斗方案,用一部分兵力牵制住敌军大部,集中其余的兵力围歼敌军一部,虽然这个办法奏效时间慢一些,但相当的靠谱和稳定,这就是敲牛皮糖战术,一点点敲下来,到最后吃掉整个牛皮糖,彻底消灭辽东地区的敌军主力!”胡司令员和刘政委的这个敲牛皮糖战术让许天感到很佩服,毕竟还是姜老的辣,胡司令员和政委他们的话一下子就提醒了许天,他有些太心急了。 确实,许天是有些太心急了,自从占领大洼地机场和包围杨师长后,他就觉得决战的时机来了,不料被胡司令员和刘政委一番话给点醒了:决战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双方摆开阵势对拼,而是从一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包括占领敌军机场和拿下杨师长的战斗,都是这次决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然这样,许天自然就将目光转向了那个冲在最前头的商师长了,这个商师长也是个厉害人物,在抗战期间,他的部队曾经创造过坚守日寇一个旅团围攻七天而屹然不动的奇迹,虽然他的部队伤亡惨重,但坚守住了阵地,最后日寇旅团不得不绕道过去,使得当时的商旅长赢得了“守城卫士”的荣誉,受到了老蒋的嘉奖,自此以后,他一路高升,在抗战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军长了,是当时国民党军队里年纪最轻的军长。
改编为整编师后,商师长的实力更强大了,他的这个师全部美式机械化装备,并且有美军顾问进行实地指导和训练,他的部队机动力很强大,一天可以狂奔二百公里以上。 这次就是他冲在了最前面,其前锋已经距离许天他们的前沿指挥所不到十多里地的地方了,这个叫徐各庄的小村子以前是解放区的中心镇子,现在却成为了商师长的指挥部所在地了。 对此战果,商师长很得意,他认为只要渡过前面的小凌河,便能够迅速占领岸边的那两座兵工厂,然后一路横扫过去,便能围住小凌河北岸的共军主力,将他们包围歼灭! 商师长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主要是因为他的前期打得太顺了,跟他接触的共军部队往往是没打上几分钟就撤了下去,一两次这样的话,商师长觉得有可能是共军的诡计,但好几次都是这样,那商师长就判断,共军的实力已经不足于在小凌河两岸支撑了,他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冲上去了! 要说商师长也是个厉害人物,脑子也相当的清醒,但事情就往往坏在了轻敌上,商师长以前的经历太顺了,在抗战时期他就是个引人关注的人物,职务连连提升,嘉奖令摆满了桌子,渐渐的他就目中无人了,认为共军主力虽然战术厉害,但武器装备和训练还是远远不如他的王牌师的,他完全有信心复制当年抵抗日寇时候的辉煌的。 商师长完全忘记了时过境迁这句成语的意思了,一连串的小胜利让他的判断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在左右两翼都已经出现了空挡的情况下,他依然还是命令手下继续朝前面突击前进。强渡小凌河,包围共军主力!